分享

抑郁症正在“杀死”负责任的教师

 anwgmz3z94zck7 2018-08-16



那些在学生眼中活泼开朗、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的老师,他们好像从不生病,实际上是真的病不起、不敢病,甚至早已是遍体鳞伤了。


关爱教师健康,就是关爱教育事业,更是关爱民族国家的长远发展。


 


 ·  01  · 


近日,三伏天,酷暑难耐,一件又一件举世震惊的大事,让原本已经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更加感到愤懑难平。


在被全网关于疫苗事件刷屏的同时,也被一则河南某中学女教师携女自杀身亡的新闻震惊了。这是今年继高考前夕江西“网红校长”抑郁自杀后,又一起让我们无比震惊和惋惜的教育行业悲剧。


“2018年7月12日,河南洛阳市某高级中学传来一个让人悲痛的消息:该校女教师张会芳携女自杀身亡!”



自杀前,她留下了一份沉重的遗书:


“走了,我终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张会芳绝笔


 ·  02  · 


张老师今年35岁,系河南省洛阳市某高级中学优秀教师,自高中时就是该校优秀学生,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在岗位上付出了十几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她的母校。


在同事眼里,张老师一向对自身要求严格,积极上进、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在她刚生完二胎、休完产假后不久,就被学校要求带高三,晚上经常是抱着孩子在家备课到10点多钟。由于需要承担高三繁重的教学工作以及照顾新出生婴儿,多重重压之下,她患上了抑郁症,而且愈发严重。



但性格内向的她能忍则忍,独自承受着病痛折磨,把身体的病痛埋在心底,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最后积劳成疾,于2018年3月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她本人及其家人多次找学校请假无果,长期带病工作,硬撑着把本届毕业生送进了考场。


张老师原本可以享受一段难得的假期,但是,长期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她带着大女儿一起离开了。两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7月陨落,留得逝者家人以泪洗面,肝肠寸断,也让我们不禁潸然泪下。


 ·  03  · 


在很多人的眼中,老师是个轻松的职业,每天几节课,每年甚至可以带薪几个月休假,跟一群学生接触,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等等,怎么会抑郁呢?


但现实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发布的数据,全球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中国有超过5400万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发病率前十的职业,教师排在第六。


而在工作压力导致的抑郁症病魔的煎熬下,选择与张老师同样方式离开的老师,见诸报端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一校之长。


今年高考前夕,江西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从七楼一跃而下。这位曾是被各大媒体报道模范校长、特级教师,也不堪重压,只留下一封遗书,就选择离开人世。


他说:“抑郁症让我痛苦不堪,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身心俱疲。我太累了,我想休息了。”



2017年3月3日,安徽省芜湖市某中学行政楼10楼,一位年轻的高中化学女教师跳楼自杀。校方认为,张善春老师因抑郁症自杀,学校不负任何责任。而死者家属称“她因受病痛折磨,请假休养遭到学校领导拒绝。”


无独有偶,也就在同一天下午,浙江省金华市某重点中学38岁的黄老师跳楼自杀。黄老师正是大有可为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但他毅然决然地走了,多位知情者表示,“王老师人很好,自杀原因跟抑郁症有关。” 


当月27日下午,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某小学,36岁英语老师钟老师从该校教学楼五楼跳下身亡。据知情人透露,抑郁症!


不忍再罗列下去......


无疑,抑郁症的病毒正快速地向教师群体蔓延,抑郁症正无情地“杀死”负责任的教师。


 ·  04  · 


正如张老师学生反应的,“张老师美丽善良,平时乐观开朗,怎么可能抑郁自杀?”


其实,让老师们陷入抑郁无法自拔的,是来自社会环境、行业本身、工作中的人(同事、学生、家长等)和客观经济水平等多方面的焦虑。


教育工作者这个行业,要求老师们用自己的一双眼睛去面对来自孩子、家长和社会的几百、上千、甚至无数双眼睛。


老师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安全、情绪心理负责,教师的特殊职业,决定了他们的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上对教师和教育行业的非议与日俱增,一些地区的教师的应有待遇长期得不到保障,也让很多饱含教育情怀的优秀老师逐渐放弃了教育理想。


此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课,需要花大量的备课时间,而且教师的非教学工作也多如牛毛。实际上,老师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很大。


长期伏案工作、电脑备课、批改作业,导致的颈椎病、肩周炎,常年讲课、答疑解惑导致的咽喉炎,经常不能及时规律饮食作息引起的肠胃病,还有压力焦虑引起的抑郁症......都成为教师多发病。


教师这个群体80%以上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但由于工作艰辛、待遇微薄,多数老师无法及时治疗。很多时候都是忍忍就过去了,或者不得不拖到寒暑假才去治疗。


因为学校的教师岗位是固定的,基本上没有多余。一旦某位老师生病住院,就必须由其他老师代课,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代课老师的工作量本已饱和,又要给生病同事代课,工作量成倍增加,工作负荷加大。


所以,老师真的不敢生病,老师也真怕同事生病。


甚至网上有老师说:“当老师的,可以死,不能生病。”


那些在学生眼中活泼开朗、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的老师,他们好像从不生病,实际上是病不起、不敢病,甚至早已是遍体鳞伤了。


 ·  05  · 


就我自己而言,作为一个年轻人,自执教以来,也曾遇到严重的身体状况。


刚参加工作时,就被委任为班主任,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当时一没有经验,二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只能从头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向前辈学习、去亲自动手创造。


当时前两个月,白天忙着班级管理,晚上才能抽出时间来备课,几乎每天都是凌晨1点左右入睡,不到6点起床。一来二去,老胃病也找上门来了,很多时候也腰酸背痛、颈椎酸痛,各种不适感。


此后半年多时间,身体的不适越来越严重,以致于最后不得不离开班主任的岗位,之后经过调养慢慢才得以缓解。


直到现在,作为一个最普通的综合科科任老师,应该是工作量较少的人群了,也常常因大量备课、批改作业以及其他非教学工作的忙碌感到力不从心,更别说主科老师、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的压力了。


在我的同事中,有不少优秀的年轻老师,都因工作过于认真负责而伤害了身体,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焦虑,让他们时常喘不过气来。有不少正值中年的老师,过早白了头发、掉了头发。我也时常看到很多老师中午在办公室趴一下对付午觉,时常看到很多老师晚上比学生走得晚,第二天早上又拖着疲惫的身体,比学生来得早,还能露出灿烂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天。


我还偶尔看到他们因为成绩考得不好而沮丧、因学生测评不高而气馁、因各种琐事而烦躁,甚至还偷偷抹过眼泪。


老师不是神仙,也不是超人,他们只是群背负难以割舍的使命感的平凡人。


 ·  06  · 


今年,有两件关于教师的事件在网络刷屏,让我的家乡安徽六安甚至是母校六安二中登上了头条。


一件是众所周知的教师聚集被打事件,这件事影响极其恶劣也极为深远。事件之后,六安市内的中小学校均补发工资。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省内的其他地区并没有以此为鉴,及时落实补发,因而六安事件之后,其他地区也陆续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另一件则是六安二中的徐金中老师,由于患腰间腰突出不能久坐,跪着批改作业的姿势被同事拍了下来传到网上,引发热议。徐老师说:跪着批作业是最舒服的姿势,没什么特别的!学校里还很多同事,都是带病坚持工作,我觉得比我伟大的老师多的是。



同一地区的两个新闻头条,放在一起来看让我们觉得更加心痛。无数老师常年带病坚持工作,却要为微薄的薪资奔走呼号,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我们总要求老师必须爱每一个孩子,但又有谁懂得如何去爱老师?”


带病工作的老师,固然让我们感动,但由其折射出老师的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应有的待遇保障问题,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来。


 ·  07  · 


2018年1月20日,国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等等。”让老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少宣传带病上课,多关注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一要保障教师定期的体检待遇。


没有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健康的教育教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学校不能以经费紧张为由“节约”了这笔钱。令人遗憾的是,在很多学校,老师从来没有享受过体检待遇。


二要保障教师正常的请假待遇。


老师生病,请假还要扣工资,这不仅让老师不敢请假,还丧失了工作情怀。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影响老师个人身体,更影响长期的教学工作。给予生病的老师请假待遇,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更是对教师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尊重。


三要保障教师正常的休息待遇。


随意占用老师的工作之外的时间,摊派给教师各种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剥夺教师的休息时间,是严重增加教师的负担。少打扰学校、少打扰教师,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


四要保障教师正常的工资待遇。


《教师法》早就明确规定:“老师工资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但至今仍未得到落实,否则也不会发生教师聚集事件。只有充分保障教师的正常工资待遇,教育行业才有更多的优秀的源头活水涌入。


 ·  08  · 


关爱教师健康,就是关爱教育事业,更是关爱民族国家的长远发展。


关爱教师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真正落到实处!


正如网上流传甚广的那句话所说:“教育系统健康了,教师才能健康,教师健康了,教育才能健康,教育健康了,祖国的花朵才能健康!”


真心希望辛勤付出的老师都能够摆脱抑郁症,不再是“病不起”,而能“病得起”,不再是“不敢病”,而是“少生病”、“不生病”!



※作者简介:李子厚,普通教师一枚,自媒体作者。能说书、会唱戏、爱写作,各类论著超百万字,目前正从事一场旷日持久的神圣事业——教书育人。微信公众号:问渠笔谈(ID:wenqubi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