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让孩子快速适应新学期?靠的就是这套训练法!

 长沙7喜 2018-08-17

1971年,诺贝尔奖得主Herbert Simon曾经断言,信息的丰富会导致注意力的缺乏,而注意力将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而在今天,这个断言似乎已经成为了现实,我们已经习惯于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打断,孩子也不例外。


这是一张在网络上传播较为广泛的照片

在大多数时间里,10岁的孩子专注的时间往往不超过50分钟,

写一会儿作业,就想停下来玩;

看一会儿书,就想着玩手机...

在这个分心成瘾的时代,我们已经越来越难专注地完成一件事了。但不专注对于正在知识吸收期的孩子而言是“致命”的弱点。今天帮主教你一套三步培训法,提高孩子的专注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力!

先解决一个小问题

上课走神怎么破?

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上课很认真,就是不会抓重点听,导致考试也考不好。

其实,这样的走神是因为孩子无法从所有信息里快速提取有效信息。

对于走神,我们可以在家和孩子试试角色扮演,孩子是老师,你是学生,让孩子把今天的课程“教”给你,不仅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督促孩子上课认真听讲。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提前一天,先了解一下孩子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抓住专注力主控权

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荷兰一家医院里,曾有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住院已超过10年,她思路不清、病况严重,一直以来都情绪淡漠。

医生在对她的跟踪记录里发现,她曾出现过两次情绪高亢的时候,而且正巧都是在修剪指甲时。于是医生找来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而她也十分热衷于学习这些技巧。

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替病友修整指甲。此后,她的性格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没多久就出院了。后来,她在家门口挂起招牌,不到一年就能自力更生了。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把注意力投入在一件喜爱的事情上,是有疗愈功效的。它让原本趋于混乱的精神能量变得有秩序。

我们不妨先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让他们习惯于对感兴趣事物的专注,学会自己挑出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剔除无关紧要的部分。之后再把专注力的塑造延伸到其他的方面。

浑然忘我地专注

激发全面学习力

当孩子完成了前两步,最后就落到了如何将专注力延续成习惯上。“孩子什么时候会专心致志,浑然忘我?” 只有寻找比孩子现实能力稍高一些的挑战,才能激发他的潜能,让他体会到全然投入似水涌流般的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的八大特征:

1清楚的目标和立即的回馈;

2面临挑战和适度的技巧;

3行动和意识结合;

4全神贯注在活动上;

5操控的感觉;

6自觉的丧失(浑然忘我);

7时间感的改变;

8自成目的的经验。

当我们处于心流体验时,虽然心里有目标,但活动本身成了最大的目标!时间过得飞快,仿佛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说沉浸投入地思考和做事(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那么平时父母注意创设与孩子技能相匹配的挑战,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感受到“心流体验”,逐渐培养专注力习惯无疑十分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