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4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8-17

总论/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方剂配伍的五个作用

   方剂中运用配伍的方法,它的具体作用,可以分为哪些类呢?
   我们把运用配伍的方法,归为五类,综合起来讲,总体上它的作用是增效减毒,增加疗效、保障疗效,尽可能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具体来讲分为五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个,我们通过配伍,来增强药力

   这里指的增强药力是指的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我们经常用,羌活发散风寒湿止痛。羌活发散风寒湿止痛,配防风,也能发散风寒湿邪止痛,这种配伍方式,能够增强它的发散风寒湿邪的作用,当然,并不是单纯地光为增加作用,后面还涉及到它有降低副作用这个意义。
   但这一类,就比如说配人参,又配黄芪、配生地、又配麦冬。这里边普遍存在一个增加单味药物的药力,这个作用,这个我想,比较运用普遍的,大家是好理解的。

第二个,是产生协同作用

​   这个意义,就相当于我们所讲的,麻黄、桂枝的相须,一联用之后,协同能够明显产生,这方面功效加强,如果分用呢,那这个力量大大降低。你看那么多用麻黄的方,单用,发汗力量都很小,联用的方,发汗力量都很强,这就说明中间一个协同问题,往往1+1不等于2,所以这是一个协同问题。
   这个协同里边,还包含着协同中产生新的功效,因为协同的时候增加原有功效,就是1+1大于2,在这个功效方面大于2,本身就是一种协同作用。
   木香、元胡相配止痛力量很强,那现在实验也证明了,那它这个有协同意义在里边,它不同于一般的增加单味药物药力,而且有一种1+1大于2,这种协同关系。
   但另外有一种新功效的产生,而用单味来说,是不能达到这个作用的。比如说,如果我们说的,知母、黄柏,你单用黄柏,中药学是在清热燥湿药类,单用知母,中药学是在清热泻火药类,凡是联用方,基本都是滋阴降火,这就说明协同之后,产生新的意义,区别于两个单独的简单相加,你这个不能说是清热燥湿,加清热泻火,就是滋阴降火的,不是简单相加的。
   所以,产生协同作用,这个方面来讲,中药里有很多,而且历代医家,不断地在发展,这种协同关系呢,也保障了很多的药物,应用安全性,这个在后面的,还要讲到,控制毒副作用里面的,一些问题,这是第二个方面。因为将来在具体方里,还有很多具体的例子了。

第三个,控制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刚才重点讨论了,因为这是整个一个配伍作用的归纳,其中通过配伍,控制多功用的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这个刚才举的例子很多了,这是配伍当中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过去比较忽略的,而古人运用和论述当中比较多的。

第四个,配伍的作用是扩大治疗范围

   我上次在讲到方剂分类时候,关于那个组方分类法,基础方都是通过不断地配伍,来扩大治疗范围的。
   四君子汤,治疗脾肺气虚的基础方,又是通治气虚证的基础方,因为作为气虚证来说,后天气虚,主要是脾、肺气虚。
(笔记者附: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

   那由于中国古代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现代有很多不同了,所以有的人说,
  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不说脾肺为后天之本呢?
   脾肺后天基础物质的来源,生化系统啊,那是人们在生活条件差别上,呼吸空气这个差别不大,甚至于基层生活条件看起来一般差的地方,呼吸方面,肺这方面质量更好些,所以现在很多在山里面的农民、樵夫,这类长命百岁的还很多。相反,城里各种怪病都出来了。

   所以重视脾,肺通过培土生金,形成一个后天的一种基础物质的补给的系统、生化系统。

* 基础气虚见证,我们一般以脾、肺气虚为基础,象食少便溏,神疲气短,四肢无力、脉来虚软啊,这里都是基本的气虚见证。
  
* 基础气虚见证,望闻问切各一诊,再加上某脏腑功能衰退,结合起来,那就是某一脏的气虚证。
​  所以按之这个推理,气血阴阳五脏之虚的证,都可以推理出来,并不是死背。古人所写的主治当中的这一证,也没有全都每个字都一样。

* 那这种基本气虚见证,用四君子汤来治。

& 气虚之后,会产生脾胃运化水湿能力减弱,水湿壅滞,水湿壅滞阻滞气机,气滞以后就会胸脘痞闷,首先出现食滞气机,那四君子汤加点陈皮,不就是异功散吗。

& 如果食滞以后,湿聚成痰,痰阻气滞,引起升降失常,有恶心呕吐,再加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四君子加陈皮、半夏,4+2=6,六君子汤。

& 那痰湿阻滞重的,不通则痛,可以有疼痛、呕吐,胃脘胀闷严重,增加理气化湿,行气化湿止痛的药,木香、砂仁,或者香附、砂仁,最早用香附、砂仁,后来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
    那就是一个一个环节,通过配伍接上一些链条,就产生了四君子类的系列结构,那历朝代都在接。

* 那这类基础方,相互融合还可以构成譬如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治疗基本血虚、血滞的基本结构,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两个结合4+4=8。
(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甘草)
   再添加点姜、枣不就是八珍汤吗,气血双补。

& 那如果阳气又不足,加黄芪肉桂,又是十全大补汤。

   就加,一个个就出来了,不断地扩大治疗范围,所以古代的很多名方,你看起来书很多,方很多,可以说绝大多数能够找到它原始的方,哪里有这种基本基础方,基本结构发展而来的,光是孤立的一个个去背,你是背不完的。
​   所以在深入学习当中,组方这种方式,通过配伍,扩大治疗范围,这种推理,能够掌握很多方剂,所以这是通过配伍,达到的第四个作用,扩大治疗范围。

第五个,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这一点我前面曾经提到过,中药古代叫毒药,发展到叫本草,这是一个对中医学、中药学都是个伟大的进步,过去长期没有强调这个问题。
​   这个历史现象能够看出很多规律来,称了本草以后,说明了对药物毒副作用控制有方法,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了,而且很多上升到理论了,而这个时代的一个变化,而且这个时期,恰恰就在西汉后期,西汉接近末期了,所以东汉才出了《伤寒论》这样的用药很精辟,疗效好、副作用小,这类的方书,大大地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为“方书之祖”,药物在配伍中,控制毒副作用这方面经验的积累,上升到理论,应该说《伤寒论》出现有很大的一个作用。
​  药物配伍对毒副作用的有效控制,造成了我们直到现在海内外很多民众都还有看法,中药,自然药物,天然药物,不容易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这是一种总体、朦胧的看法,并不精确。

   因为我们古人对中药毒副作用,对这些天然药物,毕竟还是通过长期近千年的摸索,甚至于更长时间的摸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的,这样积累起来的,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所以是药三分毒,你通过配伍组合成方以后呢,那就要象徐灵胎讲“用药有利有弊,用方要有利无弊政”。

   怎么达到有利无弊呢?
   并不是说,因为它是个天然药物就没有毒,所以现在这个走两个极端。
* 要不就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那药膳就随便地吃,吃得肚子发胀,吃到太热,流鼻血了,这里就产生了副作用了。
* 要不走另一个极端,一出了关木通的问题,就中药,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那这个你要看它是用的什么药,是不是用中药,所以中药的概念问题,还值得讨论,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运用的药物是中药,不是说天然药物等于中药。

   天然药物如麻黄、黄连,对吧,这很多西药都得用啊,黄连素是中药吗?麻黄素是中药吗?不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不能算中药。

   所以你要运用它,你要按照中医基本理论,你要配伍,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减轻、消除,它的毒副作用呢,你没有,你单拿这味药来,尽管手段很先进,现在提取部位、提取成分,从形式上非常严格,最后你不是以中医、中药的理论指导下,不是整体动态的,不是在辨证论治中运用的,产生问题你怪中医吗?能怪中药吗?你不是中医的运用方法。

   这个有时候我想,任何一种物质它是客观存在的,一块布,你可以那里做衣服,可以做被子,为人所用。那布条条弄成长绳子,还可以用来上吊。你能说那就是布的罪过吗?
   核武器大家都知道可以造成灾难,核动力来说也可以造福于人类的,所以这里你就看你怎么用,你没有按照这个要求用,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很多的中药的毒副作用控制因素,老百姓都知道,过去常讨论柴胡劫肝阴,也就是说它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以后认识到,对吧,它有副作用伤肝阴,于是呢,
​* 有些人很害怕,哦,柴胡劫肝阴,不要轻易用。
​* 还有的呢,不管它,盲目用,也不对啊。
​   它每个方剂都有配伍的规律呀。

   那肝有阴不足的,我又需要它一定的透虚热,我有时候也配柴胡,对吧,古方里很多也配呀,那你要怎么办?你配药啊、炮制啊。

   我看到《红楼梦》,我发现连《红楼梦》里面贾府的丫鬟都知道,柴胡用炮制方法来制约它的副作用,王熙凤出血,小产,当然这种阴血损伤,虚热这些都会有,请太医来看病,开了个方,贾琏回来一看,哦,这个方里有柴胡啊,柴胡劫肝阴这则方怎么用得。旁边丫头说什么“二爷但知柴胡劫肝阴,不知用鳖血伴炒之后,就没有这个坏处了”,这鳖血伴炒,你看丫头都知道,都知道用来制约它劫肝阴。用柴胡同时滋养阴血,同用,它这方面作用当然少多了。用鳖血伴炒,或者配鳖甲这类药,它就可以避免它这个弊病,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象前代很早,就有人用柴胡的时候,配合生麦芽,一直到民国初年的张锡纯,形成他用药的许多规矩,用柴胡就配生麦芽,能保障疗效、减轻副作用。

   所以这个配伍当中,很多这方面技巧,这是直接在运用当中发挥作用的。所以现代出来了一些这个现象,我跟有些外国朋友啊,或者台湾的,跟他们讨论,因为那里接触很多西医需要讨论,就谈到防己、木通、马兜铃酸,这些问题,他们都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我说,谁说的,我们古人早就说了,连孔夫子都知道,药物副作用很强,之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认为它副作用小,这是很大的进步。

   现代医学毒副作用少了吗?
​   大概六七十年代出过一本书,《现代医学中的错误》我们国家翻印了五千册,不多,早买不到了。我从旧书摊上翻到一本,里面写了化学药物、合成药物研究以来,大规的模灾难非常多。
   就拿我们好像前些年才不用了的“反应停”,用于多种反应,妊娠反应、过敏反应,还包括麻风反应这类,过去我参加过,麻风病研究的这个工作,那麻风反应很难控制啊,这个药很好,于是投资建厂生产,全世界美国和日本用药比较警惕,发明,德国最先搞出来的,德国、法国这些欧洲国家用得多,他们观察几年,哪知道五年左右以后,一统计,出现了8000个“海豹子”,妊娠反应嘛,一吃完最后生出的小孩没手没脚,它造成了一场灾难,最后这个兄弟的跨国公司很大,这个医药财团全部破产,还不够赔的。这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内容。

   以上讨论说明一个什么呢?
   现代医学运用当中,回过头来怎么不能想一想,来吸取一下我们中医药在控制药物毒副作用方面的一些经验。
​   如果利用这类经验,可能给现代医学、现代药学带来一些启发,这里面有闪光的东西。
​   那反过来,你运用得不正确,出了一些问题,哦,那全盘否定这个,那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
​   这是配伍的五个作用,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