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演类项目(国内篇)——江苏锡剧

 cxag 2018-08-20

           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锡剧最早出现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锡剧是由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剧种之一。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锡剧前辈王嘉大把原来的常州滩簧推向了较为成熟的锡剧艺术,收了多位高徒,包括武进、无锡、丹阳、宜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有梅兰珍王兰英等名角。

 

           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特色的戏曲剧种,其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锡剧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曲调基本上是上下句的版式变化体结构,常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主要曲调为簧调,包括老簧调、反宫老旦调以及簧调慢板、中急板、开篇、长三腔、哭腔、说头板、滚板、行路快板等板式唱腔。曲调柔和、流畅、轻快。锡剧的乐队原来只有一把二胡,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参加伴奏。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20世纪30年代,吸收了杭州武林班的大陆板,苏州文书调(由苏滩和评弹衍变出来的一种说唱曲调)玲玲调”,苏滩和申曲的迷魂调三角板,京剧的高拨子以及《春调》、《紫竹调》、《九连环》、《绣荷包》等江南民歌小调,使唱腔更加丰富多彩。


           著名剧目有传统戏《双推磨》、《庵堂认母》、《庵堂相会》、《孟丽君》、《珍珠塔》、《双珠凤》和现代戏《红花曲》《海岛女民兵》等。

          200867,锡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