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7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8-20

总论/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方剂的变化形式/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

   我们今天开始上课,上一次在第二节里面,主要讨论了方剂组成的一个基本结构,从君臣佐使这个基本结构来看,这个组成,一个方剂就象是一支军队,这个实际上是受古代哲学家道家思想,分化出来的兵家的影响,所以中医学过去很多医家说,用药如用兵。

   君臣佐使这个结构,相当于一支有组织的军队,象
* 君药,那它就是一个,相当于主帅、元帅了。
   那这个元帅,左右总要有协助的,相当于
* 臣药,分别协助它打正面部队的,或者打重要的侧面部队的。象
* 佐药呢,包含了意思里头有比如说佐助药,就相当于打地方部队,或者地方
游击队这类的。那这个
* 佐制药,那一支军队里,有从事军法工作的,纪律工作的。
* 反佐药,在外面要做策反工作的,也就是古代兵法上的,反间计这一类的。
* 调和药,就相当于作统战工作的,整个就是调和整个方子,遇寒缓其寒,遇热缓其热,调和诸药。
* 引经报使,相当于是军队里面的工兵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带路的,
作向导的。
   所以这个整个我们后面还有些方这个设计上,就相当于一支军队,主次分
明,各方面照顾到,所以这样君臣佐使,这种结构才能保证,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疗效。
   那我们了解了方剂组成基本结构之。

第三节讨论方剂的变化形式

   那就是说运用方剂的时候,有哪些基本的变化方式,既要强调方剂的原则,方剂的基本结构,又要强调它的一定变化,这是我们中医学,整体观、动态观所决定的。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

   那这个用方当中守方和变化,有些中医,老中医叫斢[tiǎo]手,斢手就是变化,守方和变化,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讲,从我们这个学习中医,这个几十年过程当中体会,年轻中医难
斢手,也是到一定年龄以后,这个斢手比较灵活了,但有很多因素了,特别包括一些我自己看法,年龄大了生理因素这些,有的时候守方就不容易,各个年龄段,有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并不见得老了以后什么都强。
   特别在年轻时代来说一个方用下去有效,挺高兴,吃了两付以后病情变化
了,这个时候该怎么用,这就成为个问题了,它守方容易。
​   当然没有效
的,重新辨证论治,再来确立治法,组织方剂了。

   我们这里讲的并不是讨论深层次的这种斢手,改换方剂,或者病机发生了较大变化了,或者恶化了,或者好转了,这个时候的这种讨论重点,还是临床各科讨论。
​   我们这里讲的这个变化,是在方剂学范围内讨论的,共性的一般变
化规律。因为说到这个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仅仅是这样,就说一般性的,共性的这种变化。

   那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呢?
   我前面说过,比如在国外,特别日本,方证相对,这个证候一样,他
就是用这个方,甚至有些虽然人不同,都用小柴胡汤,那都用预先就定好了,量也不变,一味药也不变,那这个他就认为你这个方,象仲景方配的非常好了,你怎么还变来变去呢?所以他们就不理解,你中国的中医,你们也很推崇张仲景,《伤寒论》是方书之祖,你们怎么把它的方变来变去呢?

   方剂运用必须变化。

* 一个,它是由于我们中医学整个指导思想来的,整体观。
​   整体观的意思,
就是说你在因人因地时制宜的情况下,要照顾到复杂联系,
& 不同的地域环境,对人体影响的联系,
& 不同的季节气候、时间对人体的影响,
& 不同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对方的影响。
   按你这张方来说,再具体的方,它要照顾到这个病机的一些共
性,落实到每个患者身上,他有他的个性,所以必须在辨证论治,把握这共性基础上,你仍然要落实到他的个性。

   特别是中医学,它隶属的是它大的整体观念出发,但是它有非常强调个人的一个特点,所以张仲景这个《伤寒论》他方证,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他创造了辨证论治,奠定辩证论治基础,但他又强调,制定方以后,他强调“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所谓“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那就是说你在辩证,整体辩证基础上,它病
情是动态的,随着这个证的变化,你要加减,所以他有很多基础方,都有加减方法,那加减方法就是一个变化。

   同时在服用方法上,选用药物的剂量上,选择药物的剂型上,它都有变化
,后面我们要举好多方剂变化的例子,本身就是仲景方的。所以这个方剂运用当中,必须要变化。

   有的时候这个初学中医,或者才毕业的同学来讲,他辩证,如果这个证候比较典型,辩证清楚以后,往往把原方抬上去,我们方剂学讨论的呢,当然侧重点是讨论的异病同治,这一个方治疗多种情况。
   象一个逍遥散,内科用,妇科也用,用的科较多。
   如龙胆泻肝汤,五官科也用,内科也用,妇科也用,那外科,皮肤科这些
,很多科都用,异病同治。

   内科讨论呢,同病异治,说这个临床科的同病异治,和我们方剂学的异病同治两个结合,就反应了临床上,中医学的一些临床的特点,病治异同,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结合。但特别是中医和现代医学比较,异病同治是它一个,它抓病机了,病机相同,证同治亦同,这中医学很集中一个特色方面。

   所以这个学科,集中反映了中医学整体、动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结合,这种特色,集中反映在方剂学里边。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历来非常重视方剂学,学中医往往就是背汤头,读方书,甚至有时候把古代的很多医籍泛称为方书,那就是说非常重视这个学科体现的一个特点。

   我可以这样说,什么时代中医学的学术在发展,走的道路是符合中医特色的,那方剂学就发展,而中医自身理论的规范研究提高,整理提高,这些年来我觉得在方剂学方面成绩非常多,这其它各科很少出现,《中医方剂大辞典》这样的一个大部头的,而且认真严谨收集古代的这个整理当中,有这样大的一个成果。
   当然由于现代的一个研究中医的方法很多,研究中医方剂的方法,除了象
这个文献研究、整理、版本、校订,这里出版了很多书以外,象工具书的研究,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代表的,以及更多临床医师在临床上摸索的很多方药的功效的发展,这是一条。

   另外实验研究,新药开发,多方面的。
   当然了,由于我们刚才说到,方剂的变化形式,方剂要变化,那不能固定
,那这和现代医学的一种用方都还原为用药的形式,它有一个方但是把方还原为一个固定的药,所以重药轻方了,在这个影响下,往往走向了非此即彼,一刀切,单一的思想,你用什么方实验研究,那全是实验研究,你原有这个中医特色研究 做的就少了。
   这个任务,只有在我们院校的老师们以及学习方剂的同学们认真地坚持,
我有时候觉得要留下这份宝贵的遗产,不能全走了实验研究,已经还原方为药的这种路子,这种路。

​   从变化的强调来讲,那现代的大家较多走这个路,是不一样的,这是符合
中医特色的,现在这个中医特色也淡化了。所以很多老中医呼吁这个中医特色,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反响,总之我的意思呢,用方既要学好,基本的它的一些理论,它的基本的一些原则,基本结构,同时还可以灵活运用。
   这个灵活应用也要结合到加减变化当中,还是结合到我们前面强调的配伍
技巧,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治法这种原则基本结构,君臣佐使和配伍技巧结合起来,进行符合针对病机变化的这种方剂形式变化。

   所以在方剂运用当中,那必须变化,那在组成药物,治法变,组成药物经常是要变的,用量也是要变的。
   你象用到麻黄这类,我们在南方的话,用量就小一些,在北方用量就大,
那它这个结合这个有关系的,当然季节这些都有关系,所以这个应该要变化。

   象徐灵胎讲,“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
   首先是用古方,我选择的时候,证,这个方和证相合,相合实际上就是说
这个证反映出来的本质是病机,从病机推导出应当的治法,而治法又从这个方里能够比较准确的体现,那就这个方和证相合了,方证相合当中有病机、治法这个环节在中间决定的。

* 他认为要这个方和证相合以后,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那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病,一个病人的证,它和书上写的,和原书上写的主治一模一样,这个很少。

   有时候学生开方,包括一些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因为现在有些博士研究生,临床动手能力也不强,实验能力较强,他能辨出这个证来,挺高兴,这个方抬上去以后,我开玩笑跟他们说,我说你这个方好像是这个病人照着书得的病,你完完整整的照这个书上的方来了,甚至用药比例这些都一样,那这个病人得的病太典型了,那他是照着书来得的病。

   在临床辩证当中,年轻的学生或者老师,他有的时候难以把握的是从复杂的病情当中提取出它的证候,然后归纳它的病机,确定治法。
   所以包括在望闻问切过程当中,经常都容易对病人产生一种诱导,那这样
辩证,他从这个症状当中,病历上写出来的证候,不一定是完完全全准确病人反映出来的证候,而是什么呢?经过他主观诱导以后组织出来的一个证候。
病人说:我感冒了,在发烧。
那有些年轻人问:啊你感冒了,怕冷不怕冷呀?
病患说:怕冷,
医者问:那怕冷多还是发热多呢,头痛不痛?
   他顺着这个问,我一听,我说你这个在背条文呢,背恶寒重、发热轻,头
、身痛、骨节疼痛,对吧,就在背了。

   而这并不是在病人讲出来的复杂的症情当中,你去归纳抽取出来它的主证,而这种诱导式的,那就必然有这样的结果,你开出的方就固定死板的,因为你把他诱导得到结果,似乎他是照着书得的病。
​  * 所以徐灵胎强调,否则必须加减。多种的证,它表现出来的证候有不同的
,必须加减。如果“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

   病患表现出来的证候里头,与由你所选的方剂里边的主治证候有不同的方面,
而这个不同的方面,再常用加减方法里,不好加减,加减又跟总病机又不符合,那这种情况说明你的选方不对了,你应该另外选方,或者组方。这也是在强调方剂要变化。

   清代医家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徐灵胎医书全集》里,他有六篇关于方剂方面的文章,相当好,这一观点都是他在这里面提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