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向往着健康而快乐的生活,而骨质疏松是潜在于人身体的各个年龄段,将影响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要战胜这一隐形疾病,最关键的是能够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骨质疏松的话题,讲讲骨质疏松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 ●单位体积内无机质和有机质总量称为骨量 ●代表骨骼的健康情况 骨骼的新陈代谢 我们人体的骨组织是有生命的组织,在它坚硬的外壳下面,隐藏着轰轰烈烈的拆除与建设活动,旧骨组织不断的被破骨细胞吸收去除,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组织,骨组织就是通过不间断的骨重建过程,新骨代替旧骨,保持骨骼的年轻化。
骨骼的重建过程 ●骨吸收期:首先血液将破骨细胞运送到骨骼上,破骨细胞牢牢的粘在陈旧骨骼上,并释放出许多酸性物质,溶解、破坏、吸收陈旧的骨质,骨骼产生凹陷,破骨细胞消失; ●骨形成期:成骨细胞出现,在骨质凹陷的区域铺设一层层坚硬骨胶原蛋白,成网状结构,同时释放出的糖蛋白,固定骨胶原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把吸收的钙,以碱性磷酸钙的形式吸附于骨胶原蛋白质上,形成了质密坚硬网状的健康骨骼; ●骨吸收期约一个月,骨形成期约三个月,骨骼的代谢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正常成年人,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种平衡状态。 ●在生长发育期,成骨细胞的活性高于破骨细胞的活性,骨形成多于骨吸收,骨密度不断增加。 ●在骨质疏松的状态下,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骨密度下降,骨质量下降,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 首先表现在松质骨的骨量减少,骨的细微结构发生变化,皮质骨变薄,骨的脆性增加,发生疏松的骨质,就好比一根完整的木材,被白蚁蛀得到处是洞一样,如遇轻微的碰撞就会发生骨折。 骨丢失原因 ●骨重建失衡 ●力学负荷减少 ●雌激素缺乏 下面我们从黄帝内经的“七七八八学说”,了解一下人的一生,骨量演变过程 女子周期以七年为一个阶段,男子周期以八年为一个阶段。 ●女孩儿14岁“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生长发育成熟,进入青春期,人体骨量变化走上坡; 男孩儿要到16岁,才发育成熟,所以女孩儿要比男孩儿成熟的早,开窍得早。 ●女性到了28岁,“筋骨坚,身体盛壮”,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强健,肌肉健壮,进入骨峰值期,这是人一生中最大骨密度时期,这之后,人体骨量变化开始走下坡; 男性的最大骨密度期是在32岁。 ●女性到了49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女性开始进入绝经期,这一时期,女性雌激素迅速下降,骨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骨骼把持钙质的能力下降,骨量会大量的流失,易造成骨质疏松。 ●男性要到64岁,缓慢进入老年期。 ●女子周期以七年为一个阶段,是奇数,阴血,是两条短生命周期,49岁为一条,两条就是98岁; 男子的周期以八年为一个阶段,偶数,阳血,是一条长生命周期64岁。 所以总体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这是蕴含了历代医家结晶总结出来的。 女性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青春发育期骨量不断增加; ●30岁为最大骨密度期即骨峰值期; ●50岁绝经期,骨快速流失; ●70岁为老年期;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 ●女性峰值骨量比男性峰值骨量低; ●女性怀孕期、浦乳期,骨量大量流失,准妈妈身体里现有的钙,有相当一部分要“流失”到宝宝身体里,促进胎儿的生长。有句话叫做“10个准妈妈10个都缺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女性更年期雌激素迅速下降,骨量快速流失; 所以人体要在生长发育期,多增加“骨矿银行储备”,以获取较高峰值骨量;在退化期,减缓骨量流失,预防骨质疏松,是降低危害的关键。 骨质疏松的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 Ⅰ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Ⅱ型 老年骨质疏松症 70岁以后 ●继性骨质疏松 由骨代谢疾病、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根据T_值的诊断标准应用于白人绝经后妇女,T_值是与同种族、同性别、年轻人比较得出的值,诊断时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当T值 ≥ -1 正常 ●当-1 <>值 < -2.5 ="" ="">骨量减少 ●当T值 ≤ -2.5 骨质疏松 ●伴有骨折病史,为严重骨质疏松 这里所说的骨折为脆性骨折,也叫骨质疏松性骨折,从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击所造成的骨折; ●对于绝经前的女性、男性,参考以上标准; ●儿童的诊断与成年人完全不同,儿童骨量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量变化快、变化大,儿童的诊断是与同龄人比较的Z-值,不是与年轻人比较的T值; 儿童测量部位是全身及正位腰椎; 儿童的数据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目前临床上儿童的数据库是一个空白,所以临床只能做20岁以上成年人的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测量部位原则上选择 ●松质骨含量高 ●重复性好 ●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人体最承重的部位 临床上金标准的测量部位是:腰椎1-4、股骨颈、全髋 D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DXA-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准确性好(系统误差)、精确性好(重复性)、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小、与临床的相关性好; ●DXA-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是目前WHO、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它作为一项骨骼检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密度测量已经成为人们高品质健康生活方式所必需的,它可以客观的了解人体骨骼的健康程度,是骨骼健康管理,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环节。
骨质疏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治疗需要持久战,骨密度测量的随访 ●骨快速丢失状况,半年一次 ●理想状况下,一年一次 ●稳定之后,两年一次 ●随访分析标准化、一致性,要求在同一厂家仪器测量的骨密度值比较才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T-值小于等于-2.5诊断骨质疏松呢? 从骨质疏松与临床的各种相关性研究,大量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中证实,D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脆性骨折病人的骨密度,占65%以上的大量患者骨密度T-值均小于 -2.5,所以在临床上,当T-值小于等于-2.5的时候,就可以预测骨折的危险性,这也就是我们诊断骨质疏松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骨质疏松症的辅助诊断 骨重建(骨转换)是旧骨组织被吸收去除,又有相当数量的新骨组织形成的过程。血液生化检测骨标志物一6项,是骨质疏松症的辅助诊断。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疾病状态,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检测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浓度能够间接反映:骨代谢变化速率、破骨和成骨细胞功能、骨转换的频率和速率。 ●外源性维生素D3 是一种激素源;不是维生素;是类固醇衍生物;以脂溶性存储在脂肪细胞中,所以瘦小的老年人比肥胖人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易发生骨质疏松; ●内源性1,25(OH)2VitD3 大部分占90%都是自身合成 维生素D代谢过程 皮肤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形成外源性的维生素VitD3,存储在脂肪组织中,再经过肝肾两次羟化,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1,25(OH)2VitD3 1-25-羟基维生素D3是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是体内血钙浓度平衡稳定的重要调节物质。 维生素D3的作用机理 1)治疗骨质疏松 ●促进钙在肠吸收,降低肠钙排泄; ●促进钙在肾小管重吸收,降低尿钙排泄; ●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形成; 2)治疗肌少症 增加肌肉容积和力量,降低跌倒风险; 3)保护血管,降低血脂 对抗动脉粥样化,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有保护作用; 4)抗肿瘤 参与和影响免疫调节作用; 5)促进大脑发育,预防儿童孤独症; 维生素D3在我们的生命中太重要了,健康的生活离不开阳光照耀。 老年人维生素D3缺乏的原因 1,食物摄入不足; 2,肠吸收功能下降; 3,户外活动少,转化功能下降; 4,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推荐剂量 800-1000IU/d 骨折患者剂量加倍 1000-2000IU/d 5,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 6,长期服用维生素D,需要监测体内VitD水平,防止发生中毒。 在骨形成期,成骨细胞铺设坚硬网状胶原蛋白,糖蛋白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把吸收的钙,主要以碱性磷酸钙的形式吸附于骨胶原蛋白质上,形成健康骨骼。 骨骼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钙质,预防骨质疏松补钙非常重要; 钙片怎么吃,效果最好? ●成人800mg/日 ; 50岁以上人群1000-1200mg/日; 中国饮食实际含钙量:400mg/日; ●碳酸钙(元素钙含量比例高) 枸橼酸钙(适宜胃酸缺乏) ●小剂量,分次服用,吸收率高,避免随餐吃; ●晚上临睡前是补钙的最佳时间; 夜里没有进食,人体血钙较低,骨钙变成血钙; 晚上睡前补钙,血钙得以补充,血钙变成骨钙; ●有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 生活中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高盐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盐摄入量6克/天 钙摄入量800毫克/天, 每摄入6克盐同时就会丢掉60毫克钙 我国居民是盐多钙少,少吃盐=多补钙 2)高蛋白饮食:过多高蛋白食物会产生酸性物质,而酸性物质会让体内碱性的钙流失; 3)饮用大量咖啡:钾可减少钙流失,草酸减少钙吸收,大量咖啡因会引起尿钙的大量流失; 4)长期酗酒抽烟过多:影响钙的吸收; 肾结石和骨质疏松同时存在能补钙吗 ? ●高钙饮食不会诱发结石,相反还具有预防结石功效; ●肾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是体内草酸过高引起; ●结石的形成与体质、代谢、炎症有关,与血钙无直接关系; ●当我们吃钙片,同时吃草酸过高的食物,钙质会与草酸在肠中结合,形成不可溶的草酸钙盐沉淀,由粪便排出体外,而阻止草酸进入血中; 肾结石与骨质疏松的防治并不矛盾; 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能补钙吗 ? ●补钙是防治骨钙丢失,防止钙盐沉积在血管,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用钙离子拮抗剂,是为拮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减少血管的收缩,降低血压; ●两种药同时服用有助于血压降低; 一个叫钙离子拮抗,一个是补钙,看似反相作用,但实际相互促进; ●骨质疏松预防: 运动、日照、均衡膳食; ●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与医生协商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运动 — 好的骨骼是靠'动'出来的 1)每天多做些户外运动,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 2)负重状态下的有氧运动,可增加骨组织应力作用,增加骨强度; 3)骨重建过程3-4个月,骨组织的变化是缓慢的,运动要有耐力,长期坚持; ●我们在运动时,关节反复活动,牵拉肌肉反复收缩,刺激骨骼系统,使骨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增加,骨质量增加,骨骼强健。 对于年轻人,可以增加峰值骨量; 对于成年人,可以减缓骨量的流失,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可以增加关节灵活、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平衡能力、改善精神面貌、减少跌倒风险、减少骨折危险; 千万不要小视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如何晒太阳效果好? ●早上10点以后至下午3点之前晒太阳; ●影子长度大于身高时,含有的紫外线量少; ●手脚露出30cm长,日晒时间20-30分钟; ●涂摸防晒霜、打伞、玻璃、大气污染会阻挡紫外线照射; 均衡膳食最重要 喝牛奶闹肚子,咋补钙? 牛奶是补钙的最佳食物之一,但有些人喝牛奶闹肚子、腹泻、腹痛、胀气,这是人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反应而造成的。 含钙量高的食物:芝麻酱、酸奶、奶酪、鱼类、海产品、肉类、鸡蛋、谷类、豆类、豆制品、坚果、蔬菜等,每日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最重要 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 ●主要有基础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抗骨吸收、促骨形成、激素替代; ●抗骨质疏松类药物必须要与钙剂、维生素D联合用药; ●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双磷酸盐药物; ●手术疗法: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并发症,根据临床综合判断,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的中医疗法 肝主筋,肾主骨, 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强筋壮骨,减少骨量流失; 调气血阴阳,求五脏和平, 生克平衡,人即无病, 生克失衡,人即患病; 减肥要谨慎骨质疏松 正常减肥,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 ●如果减肥而一味追求骨感,可能会减掉骨质量; (1)维生素D3存贮在脂肪组织中,瘦小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D3,易发生骨质疏松; (2)脂肪组织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促进骨形成,防止骨质疏松。而瘦小人群,雌激素水平缺乏,易发生骨质疏松; ●绝食减肥: (1)钙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人体缺乏矿物质和骨基质,最易发生骨质疏松; (2)减掉正常的肌肉组织,易造成肌少症; 标准体重最健康,林黛玉虽美,但是病态的美。 年轻人不只要存“骨本”,也要存“肌本” 认识肌少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富贵病已司空见惯,有一种说法: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肌少症所致的老来瘦,同样是换不来健康。 ●肌少症使人体平衡能力及独立活动能力下降,易造成跌倒,跌倒冲击在脆弱的骨质上,脆性骨折必然发生; ●肌少症对骨骼应力作用下降,使骨量进一步减少,加重骨质疏松进程; 人体平均肌肉质量在25岁为最高肌密,随着年龄增长平均肌肉质量下降; 年龄越大,脂肪越多,肌肉越少; 随着年龄增长,虽然表面上看体重没有什么变化,但身体的肌肉耐力其实在退化; 预防肌少症与预防骨质疏松同样重要 ●运动可以提高肌力-肌量-控制力-平衡力-协调力; ●加强营养、充分蛋白质、均衡热卡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可有效的防治肌少症; 2017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关爱老人 预防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骨骼就像脆弱饼干,打个喷嚏、晒被子伸臂动作,可能就导致骨折,听起来危言耸听,但确实存在; ●驼背,身材变矮,很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结果; ●尤其是髋部脆性骨折,对老人来说可能将永远站不起来,可能是生命轨迹的改变,可能是致命的; 骨质疏松称为“寂静的杀手”!
老人骨折影响人体寿命 骨质疏松本身不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当骨质疏松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运动缺乏,长期卧床,机体的系统功能加速衰退,易发生全身系统并发症,而缩短寿命。 老人跌倒骨折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跌倒 先骨折还是先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叫骨质疏松骨折、脆性骨折 骨折引起的骨质疏松叫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质疏松骨折 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为脆性骨折,也叫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很多人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是骨质疏松,所以把骨质疏松称为“无形杀手”,尤其髋部脆性骨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 ●骨折引起的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 先前没有骨质疏松,当发生剧烈碰撞,如车祸、暴力性撞伤引起的骨折,需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骨组织应力环境改变,造成骨量大量丢失,为废用性骨质疏松。 爱惜骨骼,守护未来 老人是骨质疏松重点人群 老人是肌少症的重点人群 老人跌倒骨折是意外,但偶然之中有必然,我们为人子女应该替父母考虑周全,不给骨折留机会。 预防老人跌倒措施: ➢吃安眠药后要提醒老人特别留意; ➢冰雪天气提醒老人不要外出活动; ➢把家中的灯光调亮,以视觉清晰; ➢家中常用的物品,放在手能触及够到的地方,以免登高爬梯; ➢穿防滑、舒适、合脚的鞋子; ➢清理通道障碍物,防止绊倒; ➢浴室地方安装扶手; ➢家具物品摆放位置不要经常变化; ➢出门采购不要手提重物,用手拉车替代;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我们的老人都能成为快乐的不倒翁! 为什么提倡公交车年青人给老年人让座? 年轻人磕磕碰碰可能没什么,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骨骼就像一块脆弱的饼干,一旦摔倒很容易骨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呢? ●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从骨质疏松角度回答“不能扶”! ●因为你是非专业人员,你的动作会对他造成更大伤害,可能导致更严重骨折,反而帮了倒忙。 ●首先要通知老人家属,拨打120求助,第一时间给老人最好救助,保证了自己也帮助了老人,不要怕多事匆匆走开,而耽误最好救治时间。 见义勇为,建议智为。 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的社会,弯曲的脊梁,不能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骨质疏松防治共识 延缓骨量流失,首先要预防骨质疏松; 当发生了骨质疏松就要预防骨折; 当发生了骨折,就要预防再发骨折; 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客观的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是目前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防患于未然,最重要、最直接、最有价值的环节。 随着社会老龄化,银发浪潮滚滚而来,你准备好? 多给老人细心的关爱; 给老人最积极的诊治; 让防治骨质疏松症,传递健康的银丝带行动,造福于千家万户。 文章 北京积水潭医院 朱玲 |
|
来自: lygs999 > 《骨质疏松,骨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