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扶阳之路3 “扶阳医学中的治病次递解析”

 Dementia豆豆 2018-08-22
​我的扶阳之路3 
“扶阳医学中的治病次递解析”
一、什么是治病次递?
记得在安徽合肥第六届扶阳大会演讲中,我曾经谈到阴火症的治疗三步曲,当时我就觉得治病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治疗层次或次递,这应该才算是中医真正的辨证论治。就当时的思考中感悟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十分的迷茫不解,为什么呢?到底有没有一整套这样的理想化的体系呢?今生今世我是否能找到这个方面的切入口呢?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很长一段时间。
上天总是给有缘人做准备的。真的有缘份,2014年我很荣幸参加了郑卢扶医学弟子班,亲听彭重善老师讲授《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当师傅讲解到郑卢扶阳医学中的治疗次递的时候,我一生要追求梦想与困扰,全由师傅给点破了。当时我真的感觉到,苦思冥想几十年,一瞬间把自己的一生困惑与迷茫都给解除了,即郑卢医学在一百多年传承过程中,就是一路这样走过来了的,正是这样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中医治病次递过程,让我们这些有缘了弟子们都学到了中医扶阳医学中最为精彩内容。
郑卢扶阳医学中是怎么解决治病中的次递问题的呢?《传道录》中师傅详尽地讲述了郑卢医学三驾马车之特色:即脉、法、药三位一体的临床治病模式。即以法为龙头,所谓的法包括了三大法,即桂枝法、附子法、非附桂枝法为治疗核心内容;其左侧为脉,这个脉诊是郑卢医学中独到之处的脉诊认识与方法,并非是世面上所谓的脉法;右侧为药,即药解,《金寿老人药解》对药物的作用与配伍认识更有其独到一面,在上次解析方解的时候,我曾经解释过硃茯神这味药物,大家已经了解到了药解的一些内容。
为什么说郑卢医学是三驾马车呢?因为她是脉、法、药三位一体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完全打破了千年以来中医传承理法方药四者之间毫无关联的困境。因为我过去从教课书上所学的理、法、方、药,这四者毫无关联,因为背方、背法、背药,这些毫无关联的知识,要靠我们自己在临床上去结合病症而联系,可能等到我们会联系了之后,这恐怕头发都变白了。而郑卢医学恰恰在这个问题是一线贯穿下来的治病模式,真正地体现出了张仲景所所创立的“病脉症并治”三位一体的治疗思想,也可以说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再现,这种治疗模式,真正体现出中医学治疗次递与层次,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郑卢扶阳医学看病的方法,在强调四诊合参以脉为主的观点,为什么要以脉为主呢?因为以脉才能定法,定什么法呢?决定选择三大法中的某一个法,如有外感者,选择桂枝法,无外感而阳虚者选择附子法,如果表有邪而里有寒的时候选择附子桂枝法,而当不适合应用附桂法的时候,就选择非附桂法。这种以脉定法,以法选药,这样的治病模式,而不是以病人的意愿或感觉为转移的,而完全是按照医生以脉定法,法定选药而组成的处方治病方法。因为疾病的发展是一个纵向过程,而我们过去所谓的辨证论治过程,仅仅是解决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相横断面上的一个点而已,而无法操纵一个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所以面对很多的疾病总是跟着病症跑。而在这一点上,郑卢扶阳医学恰恰是一个最大的优势,因为脉法药三位一体的立体治病模式,通过脉诊而紧紧地抓住了这个疾病自始到终的全部过程,而法是指导这个进程中的具体指导方针,且药完全是为法与脉来配套服务的,来达到或操纵这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变化与进程,也就是郑卢医学引导这个疾病按照我们的诱导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所以说,当我们面比较熟悉或者是有经验的病症治疗,可能是轻易而举的事情,当我们所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疾病,没有经验与理论来认识它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了困境,这可能就是我们中医界目前的大部分医者的现状。而郑卢扶阳医学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她不管你是什么病,什么症,特别是西医的病名我们更不要考虑,完全不会受这些方面的干扰,只要我们去治病,用郑卢扶阳医学脉法药三位一体治病模式,能解决我们想解决与面对的所有问题和病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内经》上有:“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以其又说:“或言久病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当我们完全进入郑卢扶阳医学三驾马车治病特色之中时,就如郑钦安所说:“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医法圆通·用药弊端说》)。
那么郑卢扶阳医学中的三驾马车,即脉法药三位一体的立体治病模式,是怎么样来把握治病的次递呢?我经过临床实践总结为:有邪去邪,无邪建中,最后填精。这个总结与认识,只是说的一个大方向,就象是郑卢医学中的三大法一样,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或提法,不一定正确,仅仅代表我的学习观点。为什么呢?因为疾病是很复杂多变的,而且每一类的疾病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我上次讲的硃茯神法治疗更年期的失眠与抑郁症的时候,仅仅代表这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后期益肾填精等也是很重要的,而我是为了简化程序,形成了硃茯神一步到位填精法,所以我在总结中说到,这只是一条线上的一个点的问题解决,后期的益肾填精才是长治久安的策略,当然,益肾填精之法我们会有很多方法供选择,如培元固本散、右归丸、四逆填精法等,而我只是把这个法发展成为一步到位之方法了。这就说明,治病的次递是一个过程,比较典型的就是师傅所说的,比如治疗月经异常,经前桂枝法为主,经期以附子桂枝法为主,经期后附子大补气血法为主,即经前疏通,经期温通,经后温补,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治病次递过程。
下面我通过一则医案,来解析我在临床上是如何把握治疗次递的。
二、临床医案解析
徐某某,女,33岁,农民。2015年2月25日就诊。
患者左膝关节疼痛伴积液年余,经CT检查报告为:膝关节节滑膜炎,曾经中西医治疗情况时好时坏,始终不能稳定。现症见:左膝关节肿痛,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活动与行走后肿痛加剧,休息后可减轻,胃口有点差,饮食一般,二便基本如常,月经如常,舌淡滑润、边有齿痕,双侧脉浮紧,尺弱。证属阳虚阴盛,治宜扶阳抑阴,法用桂枝法,处方药用:
一诊处方:
桂枝15g,生姜25g,炙甘草5g,苍术15g,生白术25g,山楂15g,小茴香15g,石菖20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党参25g,杜仲20g,松节20g,三七15g,仙灵脾25g。5付。
方解:
用桂枝拨动太阳,阳明开合之机,扶助内外交通之意。苍术开太阳之表,打开毛窍,使水湿得泄,借白术分湿化浊之机,以使湿气内外通达而得消,中宫脾胃得以升降四方运化得益。山楂化降宿食,疏通肠胃;小茴香调肝脾,使木土相制,务期克中变旺,阳动阴流,与山楂相伍,木土共荣,木能疏土,土旺而养木。石菖蒲、法半夏、砂仁三味联袂而用,开心窍,洁膻中,降逆气,化痰浊,清得升,浊得降,纳气入肺,肺寒可去。硃茯神能行君火之明,舒膻中之质交于胃,当于脾,脾者,土也,土得火生得水泽,土质润泽,木得其养,筋络得其柔和,肌肉得其条理,皮毛乃能开放,使阳能正位,邪化于无形。党参滋肺益气,又安神魂,又助化源,丽水足而泉水旺。用松节与杜仲连用,使筋络与骨节相连,冲任带三脉,更能有用,更借三七畅达血脉之功,以使筋脉骨节柔润之用,使瘀阻之筋络再可通畅;杜仲再通达筋络薄膜,引桂枝尖,淫羊藿传气机,渗血液,交通于气血,使气血流通于筋络薄膜,使刚柔得润,收放自然,关节活动得以自如也。炙甘草,生姜与桂枝尖之力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风阴中之凝,膈中之格,均归于通化之机,此乃是辛甘化阳通达气机之大法也。
 
二诊(3月4日):
服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二诊处方:
桂枝25g,生姜50g,炙甘草10g,苍术15g,生白术25g,山楂15g,小茴香25g,石菖20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白蔻仁15g,青皮15g,杜仲20g,松节20g,党参35g,三七15g,仙灵脾25g,紫河车10g,鹿角霜15g。5付。
方解:
青皮引诸药归肝,肝者,筋脉之主也,主关节而枢灵活;白蔻会再温胃袋,以纳化有助。紫河车,通往先天之河舟,载精归于先天,鹿角霜再壮督脉之阳,且霜能收敛而通达,以使通往先天元阴元阳再建乾坤得立。
 
三诊处方(3月9日):
桂枝25g,生姜50g,炙甘草5g,苍术15g,生白术25g,小茴香25g,丁香15g,吴茱萸15g,石菖蒲20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党参25g,杜仲25g,松节20g,三七15g,紫何车15g,鹿角霜25g,仙灵脾25g,仙茅30g。5付。
方解:
丁香,温胃热脾,使膻中之气通行于网膜;吴茱萸温木热土,使土木畅达,上下皆通,通则关节不痛矣。再用仙茅,以温筋精,助命火,火旺气升,气行血运无阻,先后更能交流不息。
 
四诊处方(3月16日):
党参30g,生黄芪45g,桂枝25g,炙甘草5g,苍术15g,小茴香2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杜仲25g,松节20g,三七15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25g,酸枣仁15g,紫河车15g,鹿角霜50g,仙灵脾25g,生姜50g。10付。
方解:
黄芪迎清阳归于筋络骨节,脏腑空隙之际,是大壮元阳之意。陈皮开腠理,通皮毛,使腠理之风邪随桂枝尖鼓荡从皮行而泄。酸枣仁调火土,安神魂,使阴阳交合如恒,六气生生不息。木蝴蝶协调金木之用,润降丽水以生泉水更旺。再借龙骨以通阳,能降离火,牡蛎可通阴,乃生坎中一阳,坎离阴阳互济,二者合和则阴阳合和为一。此乃黄芪党参综合填精之法也。
 
五诊处方(4月1日):
制附片45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党参30g,生黄芪40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30g,桂枝25g,厚朴20g,杜仲20g,松节20g,广木香15g,佛手15g。5付。
方解:
用附片大温肾水,使火盛而水沸,精化成气,气升于中,五脏得其荣养,气升于上,大气聚于华盖,化源可降,中下之物皆得润泽,清浊自然分化,气血自然交流;刚烈之性与辛甘之品合作一起,由肾入脾入肝,使精气发动,滋土润木,土木调畅,四肢筋络皆能柔润,筋骨柔润而关节活动乃可自如也。用广木香交通五脏,化浊而迎清;佛手理肝脾之气,导逆气归于炉中,使阴霾消化于无有之乡,二者联袂而用,使清者升而浊者降,气机通达,血行畅运,五行运化而受益也。此乃是附子黄芪党参综合法也。
 
六诊(4月7日):
服五方后,感觉关节不痛了,但走路后还是有点痛。
六诊处方: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党参30g,生黄芪40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30g,桂枝25g,厚朴20g,杜仲20g,松节20g,广木香15g,佛手15g。5付。
 
七诊(4月12日):
服上方后,关节活动自如,走路后也不疼痛了。
七诊处方: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党参30g,生黄芪40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30g,桂枝25g,厚朴20g,杜仲20g,松节20g,丹参20g,三七15g,紫河车15g,鹿角霜50g,葫芦巴30g。20付。
方解:
用丹参通血脉,降离火真阴,借厚朴走阳明之道,以同降下为功,借降机以升清气。葫芦巴,其形似肾,引肾中之精交于脾脏,坤土得润,运化更行,乾之清气方交达于六合,合之达于五蕴;且固肾益脾,使先后刻刻不离,一切化机生机自然,循环不息,生命自然生生不息焉。此乃是收功之法,也是附子党参黄芪综合填精之法也。
按语:
膝关节滑膜炎,现代医学因其病因不明而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围,痹者,闭也,筋脉血管不通之意。追索其起病之因,无不因其正气虚,邪气居而成。正如卢铸之所说:“气血衰少,一切荣润不足,内而五郁皆有阻碍,阴阳来往交通之路,气血之流行亦即乖谬”(《卢氏临证实验录》)。而其治无不在扶正气而祛邪气上着手,本病之治即是此意。本案例一二三诊,虽祛邪为主,但三诊也有差别之处,如一诊桂枝法以祛邪为主,而扶阳助正之品则少用,二二诊则祛邪与扶正之兼顾,而扶正填精之品则必不可少。四诊之时,又改为黄芪党参综合填精之法,而扶阳助正、益肾填精之品则占主要方面,五六诊,再用附子,成为附子黄芪党参综合法也,此时益肾之品反而暂时未用,因进补之时,部分邪气还未逐出,而七诊收功之法,则又回到附子黄芪党参综合填精之法,完全以扶阳助正为主,这样才能最终治愈该病。该病之治疗过程中,其治疗次递非常显著,总体法则是:先祛邪气,再建中宫,最后扶阳填精,只有把握好这样的治疗三步曲,才能使得本病彻底治愈,而这样的次递,郑卢扶阳医学中才有这样完善的思路与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三、卢铸之治痹证次递解析
本案例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中,彭重善版本上册241页,卢崇汉版本第86个医案,第263页。
陈某某,男,34岁
病状:
已患病1月余,先是左脚疼痛,不能下地,过后右脚也同样出现疼痛,继之延及周身经络与骨节疼痛难忍,卧床不能翻身。
诊断:
此病由于内暑所得,其人作钢筋之人,因天热太甚,午眠期间,卧于电扇之下,又泼冷水,上受风,下受湿,风湿浸于筋骨之中,久久两手两足疼麻,服西药反串及周身,不能行步,举步艰难,转侧不灵,疼痛难安,求余往诊,细查之,纯系风湿凝束筋络,伸屈不得,幸能进食,此病之风湿系渐渐浸入,应用阳化阴,祛风行湿为要。
一诊处方:
桂枝尖24g,羌活12g,松节18g,小茴香18g,茅术12g,淫羊藿18g,厚朴12g,石楠藤12g,炙甘草6g,生姜30g。
处方重新排序:
桂枝尖、茅术、小茴香、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羌活、石楠藤、松节、厚朴。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桂枝法二,加羌活、石楠藤、松节、厚朴四味而组成。本张处方治疗痹证显然是开道路方,既病人目前外感比较明显,如双脉浮紧等出现。
 
二诊症状:
服初方后出汗,疼痛稍减。
点评:
服药后出汗,汗出而疼痛减轻,达到了初步治疗目的,即发散邪气从表而解。
二诊处方:
天雄片60g,松节30g,石楠藤15g,桂枝尖30g,茅术 15g,五甲皮15g,西茴香24g,炙甘草9g,生姜60g。
处方重新排序:
天雄片、桂枝尖、茅术、西茴香、炙甘草、生姜。石楠藤、松节、五甲皮。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桂枝法,加石楠藤、松节、五甲皮三味而组成。本附子桂枝法,乃是上方桂枝法加附片而成,后面三味稍有变化,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三诊症状:
服二方后,周身疼痛减轻。
点评:
服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本方药有效果。
三诊处方:
天雄片75g,桂枝尖30g,茅术12g,石楠藤24g,松节15g,五甲皮18g,西茴香24g,炙甘草9g,生姜60g。
处方重新排序:
天雄片、桂枝尖、茅术、西茴香、炙甘草、生姜。石楠藤、松节、五甲皮。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桂枝法,加石楠藤、松节、五甲皮三味而组成。本张处方与上方相同,只是附片加重了剂量,说明目前方药是对症的。
 
四诊症状:
服三方后,双脚疼痛减轻,已能起坐翻身。
点评:
服药之后,症状都在减轻,说明方药是对症的。
四诊处方:
天雄片75g,茅术12g,松节30g,厚朴12g,石楠藤18g,羌活12g,淫羊藿30g,西茴香24g,乳香12g,炙甘草9g,生姜60g。
处方重新排序:
天雄片、茅术、淫羊藿、西茴香、炙甘草、生姜。羌活、石楠藤、松节、乳香、厚朴。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法,加羌活、石楠藤、松节、乳香、厚朴五味而组成。主方已有变化,去掉了桂枝,后面增加了羌活与乳香,以达开表与活血之作用。
 
五诊症状:
服四方,全身痛更减,可以步行。
点评:
服药之后,效果显著,可以行动了。
五诊处方:
天雄片75g,茅术12g,石楠藤18g,松节30g,杜仲24g,五甲皮30g,淫羊藿30g, 巴戟天18g,炙甘草9g,生姜60g。
处方重新排序:
天雄片、茅术、淫羊藿、炙甘草、生姜。石楠藤、五甲皮、松节、杜仲、巴戟天。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法,加石楠藤、五甲皮、松节、杜仲、巴戟天五味而组成。本处方乃是附子法加通经达络药四味,再加益肾填精药,说明病人情况稍有好转,就要加上益肾填精之品巴戟天等,为本病之恢复奠定基础。
 
六诊症状:
服五方后,脚还是痛。
点评:
服药之后,脚还是痛,本处方治疗没有达到目的。
六诊处方:
制附片75g,茅术12g,桂枝尖45g,云茯苓12g,松节30g,淫羊藿45g,石楠藤15g,乳香12g,炙甘草15g,煨姜60g。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桂枝尖、茅术、淫羊藿、炙甘草、煨姜。石楠藤、松节、乳香、云茯苓。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桂枝法,加石楠藤、松节、乳香、云茯苓四味而组成。本张处方与上方相比较,去掉了巴戟天与杜仲、五加皮,换成了桂枝尖与茯苓、乳香,显然是针对性处理思路,桂枝通阳化气,茯苓化湿泻浊,乳香镇痛活血,其认为脚痛乃是阳气不化,湿浊不行,血运不畅所引起。
 
七诊症状:
服六方后,全身疼痛已消大半,双脚略胀。
点评:
服药之后,全身疼痛大消,双脚仍然有症状。
七诊处方:
制附片90g,桂枝尖45g,贡术15g,淫羊藿45g,巴戟天30g,补骨脂24g,生杜仲30g,炙甘草12g,煨姜60g,韭菜十根。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桂枝尖、贡术、淫羊藿、炙甘草、煨姜。补骨脂、巴戟天、生杜仲、韭菜。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桂枝法,加补骨脂、巴戟天、生杜仲、韭菜四味而组成。本张处方与上方相比较,附子剂量加重了,同时益肾填精之品又上了,并且去掉了通经达络之品,特别用药之韭菜,协调金木之用。本处方也可以称之为附子桂枝填精法。
 
八诊症状:
服七方后,全身已不痛,双脚已不胀,尚有麻感。
点评:
服药后,效果显著,双脚还有点症状没有消失。
八诊处方:
制附片120g,桂枝尖75g,贡术24g,淫羊藿 60g,石楠藤30g,海桐皮18g,松节60g,补骨脂60g,巴戟天30g,炙甘草30g,煨姜120g。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桂枝尖、贡术、淫羊藿、炙甘草、煨姜。石楠藤、松节、海桐皮、补骨脂、巴戟天。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桂枝法,加石楠藤、松节、海桐皮、补骨脂、巴戟天五味而组成。本张处方与上方相比较,附子桂枝法里的药物都增加了剂量,同时益肾填精之品也增加了剂量,组成附子桂枝填精之法,但是还保留三味通经达络药,防止邪气内居。
 
九诊症状(1956年5月1日):
服此方后,一切皆解,步履动作自然。
点评:
服药之后,一切疼痛均解,行动自如,病人恢复了正常。该巩固治疗了。
药末处方:
制附片150g,桂枝尖90g,贡术24g,益智仁30g,补固脂60g,淫羊藿60g,葫芦巴90g,砂仁15g,松节60g,炙甘草24g。
用法:共为细末,每天3次,每次9g,温开水送服。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桂枝尖、贡术、淫羊藿、炙甘草。砂仁、补固脂、益智仁、葫芦巴、松节。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桂枝法,加砂仁、补固脂、益智仁、葫芦巴、松节五味而组成。本张方乃是典型的郑卢医学附子桂枝填精法,乃是巩固治疗后期的处方。
 
    十诊药末方(6月7日):
制附片150g,北芪60g,筠姜90g,秦归30g,补固脂90g,贡术30g 杭巴戟60g,上安桂24g,益智仁30g,砂仁15g,葫芦巴90g,炙甘草30g。
服法:共为细末,每天3次,每次9g,温开水送服。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贡术、筠姜、炙甘草。北芪、秦归、砂仁、上安桂、补固脂、杭巴戟、益智仁、葫芦巴。
处方点评:
本张处方乃是附子法,加北芪、秦归、砂仁、上安桂、补固脂、杭巴戟、益智仁、葫芦巴八味而组成。本处乃是郑卢医学中的收功之法,即附子黄芪综合填精之法,即四逆法+黄芪、当归、砂仁、上安桂+补固脂、杭巴戟、益智仁、葫芦巴。
总结按语:
卢铸之太老师治疗本例痹证病人,共计八诊后病人症状均解除,按每诊3天计算,大约1个月就能治愈本病,若保守计算每诊1周,也就是2个月能治愈本病,时间也是比较短暂的,足见其水平之高。特别是其治疗次递思想非常明确,主要体现几个特点:
一诊乃为桂枝法为主,桂枝法加通达筋脉之品,以去邪为主。
二诊乃为附子桂枝法,即在桂枝法的基础上,加附子,而后加上通筋达脉之品。
三诊乃为附子桂枝法,与上方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四诊乃为附子桂枝法,与二三方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以上四诊基本上是以温通筋脉、开闭通达之用,基本上以去邪为主。
第五诊开始有变化了,附子法,除有通筋达脉品外,开始加上巴戟天,以益肾填精,为长治久安做准备了。
第六诊,又返回来应用附子桂枝法为主,去掉了益肾填精之品,说明病情未愈进补之后,病情又有反复了,所以又回头来再用原方法。
第七诊,乃用附子桂枝法,又加上了益肾填精之品,说明病情又稳定了,又要进行附子桂枝填精之法了。
第八诊,继续应用附子桂枝法,加益肾填精之品,并加几味通经达脉品,一方面益肾填精,又兼顾去邪。
第九诊,应用药末,巩固治疗采用的是附子桂枝填精法,除桂枝之外,几乎没有去邪的之品,纯粹是附子填精之法。
第十诊,应用药末,仍然是是附子黄芪综合填精之法,纯粹是进补填精之品,这样这个痹证病才能得以彻底治愈。
 
 
总结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法的应用
本例痹证病人,治法主要是桂枝法、附子法、附子桂枝法、四逆法,四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来选择。
(2)姜桂附应用
本例病人由于疼痛明显,所以姜桂附的应用量都是比较大的。如桂枝开始用量24g,后来又用30g,45g,75g乃是最大剂量应用。附子首诊剂量60g,逐步增加到75g,90g,120g,特别是病人有效之后,附子剂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剂量,其目的是进一步达到最后治疗目的。姜的用法,开始有表症用生姜,后期无表症用煨姜,剂量从60g到120g,依据病人情况而用。
(3)特别用药
即针对性痹证疼痛用药,卢铸之太老师主要喜欢用石楠藤、松节、杜仲、羌活、乳香、海桐皮、厚朴等,应用此类药物其有明显的特点是,一旦症状减轻后,就是减去大部分,只保留一二味继续用。
(4)健脾益肾药
卢铸之太老师在本例病人中,健脾益肾药主要涉及是:黄芪、砂仁、上安桂、补骨脂、葫芦巴、巴戟天、益智仁,应用最多的是葫芦巴与巴戟天。
原书结语:
此病因受风受湿,凝束筋络,疼通难安,今以用阳化阴,祛风行湿为法,使邪去而正扶,诸痛得解,更用末药以缓扶其正,调和营卫,冀期正阳伏藏,渐渐精气神充分,卫外营内,皆可自然。
《我的扶阳之路·三》
医案一:
徐某某,女,33岁,农民。2015年2月25日就诊。
患者左膝关节疼痛伴积液年余,经CT检查报告为:膝关节节滑膜炎,曾经中西医治疗情况时好时坏,始终不能稳定。现症见:左膝关节肿痛,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活动与行走后肿痛加剧,休息后可减轻,胃口有点差,饮食一般,二便基本如常,月经如常,舌淡滑润、边有齿痕,双侧脉浮紧,尺弱。证属阳虚阴盛,治宜扶阳抑阴,法用桂枝法,处方药用:
一诊处方:
桂枝15g,生姜25g,炙甘草5g,苍术15g,生白术25g,山楂15g,小茴香15g,石菖20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党参25g,杜仲20g,松节20g,三七15g,仙灵脾25g。5付。
方解:
用桂枝拨动太阳,阳明开合之机,扶助内外交通之意。苍术开太阳之表,打开毛窍,使水湿得泄,借白术分湿化浊之机,以使湿气内外通达而得消,中宫脾胃得以升降四方运化得益。山楂化降宿食,疏通肠胃;小茴香调肝脾,使木土相制,务期克中变旺,阳动阴流,与山楂相伍,木土共荣,木能疏土,土旺而养木。石菖蒲、法半夏、砂仁三味联袂而用,开心窍,洁膻中,降逆气,化痰浊,清得升,浊得降,纳气入肺,肺寒可去。硃茯神能行君火之明,舒膻中之质交于胃,当于脾,脾者,土也,土得火生得水泽,土质润泽,木得其养,筋络得其柔和,肌肉得其条理,皮毛乃能开放,使阳能正位,邪化于无形。党参滋肺益气,又安神魂,又助化源,丽水足而泉水旺。用松节与杜仲连用,使筋络与骨节相连,冲任带三脉,更能有用,更借三七畅达血脉之功,以使筋脉骨节柔润之用,使瘀阻之筋络再可通畅;杜仲再通达筋络薄膜,引桂枝尖,淫羊藿传气机,渗血液,交通于气血,使气血流通于筋络薄膜,使刚柔得润,收放自然,关节活动得以自如也。炙甘草,生姜与桂枝尖之力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风阴中之凝,膈中之格,均归于通化之机,此乃是辛甘化阳通达气机之大法也。
 
二诊(3月4日):
服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二诊处方:
桂枝25g,生姜50g,炙甘草10g,苍术15g,生白术25g,山楂15g,小茴香25g,石菖20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白蔻仁15g,青皮15g,杜仲20g,松节20g,党参35g,三七15g,仙灵脾25g,紫河车10g,鹿角霜15g。5付。
方解:
青皮引诸药归肝,肝者,筋脉之主也,主关节而枢灵活;白蔻会再温胃袋,以纳化有助。紫河车,通往先天之河舟,载精归于先天,鹿角霜再壮督脉之阳,且霜能收敛而通达,以使通往先天元阴元阳再建乾坤得立。
 
三诊处方(3月9日):
桂枝25g,生姜50g,炙甘草5g,苍术15g,生白术25g,小茴香25g,丁香15g,吴茱萸15g,石菖蒲20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党参25g,杜仲25g,松节20g,三七15g,紫何车15g,鹿角霜25g,仙灵脾25g,仙茅30g。5付。
方解:
丁香,温胃热脾,使膻中之气通行于网膜;吴茱萸温木热土,使土木畅达,上下皆通,通则关节不痛矣。再用仙茅,以温筋精,助命火,火旺气升,气行血运无阻,先后更能交流不息。
 
四诊处方(3月16日):
党参30g,生黄芪45g,桂枝25g,炙甘草5g,苍术15g,小茴香2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西砂仁15g,杜仲25g,松节20g,三七15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25g,酸枣仁15g,紫河车15g,鹿角霜50g,仙灵脾25g,生姜50g。10付。
方解:
黄芪迎清阳归于筋络骨节,脏腑空隙之际,是大壮元阳之意。陈皮开腠理,通皮毛,使腠理之风邪随桂枝尖鼓荡从皮行而泄。酸枣仁调火土,安神魂,使阴阳交合如恒,六气生生不息。木蝴蝶协调金木之用,润降丽水以生泉水更旺。再借龙骨以通阳,能降离火,牡蛎可通阴,乃生坎中一阳,坎离阴阳互济,二者合和则阴阳合和为一。此乃黄芪党参综合填精之法也。
 
五诊处方(4月1日):
制附片45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党参30g,生黄芪40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30g,桂枝25g,厚朴20g,杜仲20g,松节20g,广木香15g,佛手15g。5付。
方解:
用附片大温肾水,使火盛而水沸,精化成气,气升于中,五脏得其荣养,气升于上,大气聚于华盖,化源可降,中下之物皆得润泽,清浊自然分化,气血自然交流;刚烈之性与辛甘之品合作一起,由肾入脾入肝,使精气发动,滋土润木,土木调畅,四肢筋络皆能柔润,筋骨柔润而关节活动乃可自如也。用广木香交通五脏,化浊而迎清;佛手理肝脾之气,导逆气归于炉中,使阴霾消化于无有之乡,二者联袂而用,使清者升而浊者降,气机通达,血行畅运,五行运化而受益也。此乃是附子黄芪党参综合法也。
 
六诊(4月7日):
服五方后,感觉关节不痛了,但走路后还是有点痛。
六诊处方: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党参30g,生黄芪40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30g,桂枝25g,厚朴20g,杜仲20g,松节20g,广木香15g,佛手15g。5付。
 
七诊(4月12日):
服上方后,关节活动自如,走路后也不疼痛了。
七诊处方: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5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党参30g,生黄芪40g,木蝴蝶20g,生龙牡各30g,桂枝25g,厚朴20g,杜仲20g,松节20g,丹参20g,三七15g,紫河车15g,鹿角霜50g,葫芦巴30g。20付。
方解:
用丹参通血脉,降离火真阴,借厚朴走阳明之道,以同降下为功,借降机以升清气。葫芦巴,其形似肾,引肾中之精交于脾脏,坤土得润,运化更行,乾之清气方交达于六合,合之达于五蕴;且固肾益脾,使先后刻刻不离,一切化机生机自然,循环不息,生命自然生生不息焉。此乃是收功之法,也是附子党参黄芪综合填精之法也。
 
医案二:
陈某某,男,34岁
病状:
已患病1月余,先是左脚疼痛,不能下地,过后右脚也同样出现疼痛,继之延及周身经络与骨节疼痛难忍,卧床不能翻身。
诊断:
此病由于内暑所得,其人作钢筋之人,因天热太甚,午眠期间,卧于电扇之下,又泼冷水,上受风,下受湿,风湿浸于筋骨之中,久久两手两足疼麻,服西药反串及周身,不能行步,举步艰难,转侧不灵,疼痛难安,求余往诊,细查之,纯系风湿凝束筋络,伸屈不得,幸能进食,此病之风湿系渐渐浸入,应用阳化阴,祛风行湿为要。
一诊处方:
桂枝尖24g,羌活12g,松节18g,小茴香18g,茅术12g,淫羊藿18g,厚朴12g,石楠藤12g,炙甘草6g,生姜30g。
 
二诊症状:
服初方后出汗,疼痛稍减。
二诊处方:
天雄片60g,松节30g,石楠藤15g,桂枝尖30g,茅术 15g,五甲皮15g,西茴香24g,炙甘草9g,生姜60g。
 
三诊症状:
服二方后,周身疼痛减轻。
三诊处方:
天雄片75g,桂枝尖30g,茅术12g,石楠藤24g,松节15g,五甲皮18g,西茴香24g,炙甘草9g,生姜60g。
 
四诊症状:
服三方后,双脚疼痛减轻,已能起坐翻身。
四诊处方:
天雄片75g,茅术12g,松节30g,厚朴12g,石楠藤18g,羌活12g,淫羊藿30g,西茴香24g,乳香12g,炙甘草9g,生姜60g。
 
五诊症状:
服四方,全身痛更减,可以步行。
五诊处方:
天雄片75g,茅术12g,石楠藤18g,松节30g,杜仲24g,五甲皮30g,淫羊藿30g, 巴戟天18g,炙甘草9g,生姜60g。
 
六诊症状:
服五方后,脚还是痛。
六诊处方:
制附片75g,茅术12g,桂枝尖45g,云茯苓12g,松节30g,淫羊藿45g,石楠藤15g,乳香12g,炙甘草15g,煨姜60g。
 
七诊症状:
服六方后,全身疼痛已消大半,双脚略胀。
七诊处方:
制附片90g,桂枝尖45g,贡术15g,淫羊藿45g,巴戟天30g,补骨脂24g,生杜仲30g,炙甘草12g,煨姜60g,韭菜十根。
 
八诊症状:
服七方后,全身已不痛,双脚已不胀,尚有麻感。
八诊处方:
制附片120g,桂枝尖75g,贡术24g,淫羊藿 60g,石楠藤30g,海桐皮18g,松节60g,补骨脂60g,巴戟天30g,炙甘草30g,煨姜120g。
 
九诊症状(1956年5月1日):
服此方后,一切皆解,步履动作自然。
该巩固治疗了。
药末处方:
制附片150g,桂枝尖90g,贡术24g,益智仁30g,补固脂60g,淫羊藿60g,葫芦巴90g,砂仁15g,松节60g,炙甘草24g。
用法:共为细末,每天3次,每次9g,温开水送服。
 
    十诊药末方(6月7日):
制附片150g,北芪60g,筠姜90g,秦归30g,补固脂90g,贡术30g 杭巴戟60g,上安桂24g,益智仁30g,砂仁15g,葫芦巴90g,炙甘草30g。
服法:共为细末,每天3次,每次9g,温开水送服。
原书结语:
此病因受风受湿,凝束筋络,疼通难安,今以用阳化阴,祛风行湿为法,使邪去而正扶,诸痛得解,更用末药以缓扶其正,调和营卫,冀期正阳伏藏,渐渐精气神充分,卫外营内,皆可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