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知识—明清小说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8-22

国学知识—明清小说

宋代前后产生了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公案﹑灵怪等,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国学知识—明清小说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大概分为五类﹐

历史演义小说: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代表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新列国志》

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代表作品: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世情小说: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代表作品: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英雄传奇小说: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代表作品:施耐庵的《水浒传》,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

公案小说: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代表作品: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

国学知识—明清小说

清代小说

清代小说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面,上至封建统治阶级人物,下及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纷纷在作品中登场。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最具代表的有:拟古派小说—《聊斋志异》,人情派小说—《红楼梦》,侠义派小说—《三侠五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故事情节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展开,描写的风格已由昔日的粗线条逐渐向细线条演变。作者着眼于人生社会,在给予封建社会生活百态以艺术的再现时,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愤怒的抗争。

自宋迄清﹐产生长篇小说三百余部﹐短篇小说数以万计。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和文娱生活的主要文学样式。这些小说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

国学知识—明清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