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李杲:自号东垣老人,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补土派”代表人物,著作《脾胃论》及《内外伤辨惑论》等。饮食劳倦内伤之病,具独创性见解,发展了中医的临床医学。
朱丹溪曾感慨:“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着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备始。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刘平老师的此次课程为《内外伤辨惑论》第一季,主要涉及到卷上“内外伤十三辨”和卷中“饮食劳倦论”等内容。课程的讲解,有助于深入理解李东垣“内伤学说”理论。最后老师还分享了李东垣的治疗大法,对于我们临床遣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补中益气汤
1
治疗:
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2
病机:
脾胃劳倦内伤则中气不足,元气不足则生阴火。脾气虚则肺气不足,阴火上冲克肺,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是劳倦伤脾而发燥热。头痛与阴火上冲有关,也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有关。渴为心火刑肺金,洪大脉为心火偏旺的脉象。
3
治法:
补气、升阳、泻阴火。
4
诊断:
1. 5大特异性症状
2. 常见的7大脉象
5
禁忌症:
下焦虚证、中焦阻滞、下焦实证
李东垣的治疗大法及用方
1. 补气升阳:补中益气汤
2. 升阳除湿:除湿防风汤、羌活胜湿汤
3. 甘苦寒泻阴火:朱砂安补丸
4. 补气、升阳、泻阴火: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5. 升阳泻阴火:固真汤、升阳补气汤
如何听课
识别二维码 即可领取课程
关于讲师
中医学博士
参与编写了中医经典导读丛书
发表论文20余篇
课程大纲
一
“内外伤十三辨”
辨阴证阳证、辨脉;
辨寒热、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气少气盛、辨筋骨四肢等
二
饮食劳倦论
1. “包络命门学说”的学术争论
2. “火与元气不两立”命题的论述
三
1.治疗的适应证
2.常见的7大脉象
3.禁忌症、用法、用量
四
李东垣的治疗大法
补气、升阳、泻阴火
来自: 山东中医竹林 > 《佛天海心》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李东垣补中升阳方组方配伍法则的探讨
东垣治内伤之病,调补脾胃对元气的滋 强养作用,提出治疗脾胃内伤疾病的“乎,并温甘 多辛少之药治之”组方原则,以甘温益气药 的即为主,加升阳风药组成,是东垣补中升阳类 少这 芩、莲、黄石膏等清热...
朗读中医--解经典(5)丨不太懂补气升阳?李景华教授理解 应用一起教会你!
李景华教授理解 应用一起教会你!在经典讲解之后,李景华教授以黄芪为核心向与会者分享临证感悟。“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他...
高建忠老师解读东垣(43)——内伤用药大法(课程完结上)
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习李东垣的内伤学说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借鉴后世医家对李东垣内伤学说的补充和拓展,充分将内伤体系运用到临床。“夫内伤用药之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这句话是为治...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六)首创“甘温除大热”法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六)首创“甘温除大热”法。不盛, 上焦 不行, 下脘不通, 而胃气热, 热气熏 胸中, 故内热”的论述, 提出“若饮 ...
从枳术汤到枳术丸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有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枳术汤方: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浅谈补中益气汤的甘温除热
浅谈补中益气汤的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补土派"代表李东垣的代表方,主治之一是气虚发热,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发热病因病机上已述,而脾胃虚及其子则肺气不足,故短气...
《脾胃论》说了什么之:什么是内伤发热?
如果是内伤发热,就不是这种情况了,李东垣的一大功绩就是阐明了内伤发热,以及如何治疗内伤发热。在立补中益气汤之前,李东垣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五)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代表方剂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五)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代表方剂。在《脾胃虚实传变论》和《脾 胃胜衰论》中, 李东垣反复强调饮 食不节、劳...
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组方思维。补中益气汤,方名“补中益气”,“补中”即调补脾胃,“益气”包含补益中气和升发阳气之意,...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