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绘画写生 · 李剑华(海外艺术家) 有关写生话题 不久前,我与朋友见面约在东京上野公园。正好赶上了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艺大美术馆均有展览。艺大美术馆正展出日本美术教育界老前辈、著名油画家高桥由一先生作品回顾展。走进展厅,展品以原创手稿和写生作品居多。看了老教授的“手迹”作品展让人感慨!不得不重新回归到绘画写生的话题。 写生,以实物为观察对象,直接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创作国画临摹花果、草木、禽兽等实物的都叫写生。当然“写生”并非是简单的自然描写,是需要通过创作者的观察、理解、取舍与处理等手段进行完成的过程。摹画人物肖像的则叫写真,而与之相应的有“写心”和“写意”。 古代中国对“写生”一词源于美术史上的五代,从腾昌祐到宋时期的赵昌“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可见当时绘者重视写生,而获得自然对象真实的感受。 书画界极为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也包含走出居室,到外面观察大自然。虽未言写生则有了解自然山川湖畔、景物之意。清初时期的画家在题“临”、“摹”、“仿”、“抚”的画作间依稀可见山川气象。 在西方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人们遵循自然观察、研究光色、透视与明暗层次关系,采用写生描绘对象,从而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真实性。 面对美术馆、或博物馆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珍藏、陈列、出版、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名家绘作,包括文献、手绘及创作用材等方面。其实,美术馆或博物馆投入高额的成本,不惜花费财力去运作一个大展正是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绘作中最具价值的依然是作家们珍贵的创作手迹、手绘。 当然,架上创作离不开图像和数码,作为创作辅助工具和素材,适当的参考借鉴是必要的。而一味以照片、数码作为替代“手绘”,则将有失去绘画创作的真正目的。即使影像、数码技术再先进却永远不能去代替绘画艺术本身一样,这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面对当下,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重提写生的话题依然富于意义。我以为只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能真正沉淀下来的优秀作品无以“过时”论之。或者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根本就没有“过时”一说。
以下为海外艺术家李剑华创作、研究世界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等活动选登。 
海外艺术家李剑华创作、研究世界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等活动选登。图:俄罗斯油画家作品1。 图:俄罗斯油画家作品2。 图:俄罗斯油画家作品3。 图:高更作品1。
李剑华新作《京都雨夜》(油画)、12号、创作年代:2016年。
李剑华系列作品《巴黎夜色》(水彩)、78×56cm、创作年代: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