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艺苑小屋蓉 2018-08-25

水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讲究笔法、墨法、其实还有水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把水放在墨前、笔前,我以为这正是强调水法在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实,笔、墨、水三法在中国画中正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才创造出一幅幅气韵生动、酣畅淋漓、耐人寻味的艺术佳作。

 

    本文结合自身在绘画过程中用水所得,试从笔、墨、水三法相互作用的角度小议水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中国画对笔法和墨法历来论述诸多,早在南北朝时,谢赫在《画品》“六法论”中就提到了骨法用笔的理论;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在《笔法记》的六要中,不仅提出了“笔”而且提出了“墨”,自谓“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之体”。从此笔墨并提,画家也以此并重,于是笔性、墨性的感觉和把握成为衡量一个国画家艺术造诣的重要条件,成为观赏和评价中国画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从唐代中期开始,画法中已涉及了水法。《清代张庚帼朝画征录》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着色,且多青绿金粉,自王恰泼墨后,北苑继之,方有水墨”。可见,唐代画家已开始重视水法在绘事中的运用。故荆浩说:“水晕墨章,兴我唐代”。所谓“水晕墨章”正是借助于水对墨的作用,在宣纸上晕化成斑斓纹样,呈现出浓淡相宜,干湿对应,千变万化的诱人文章。到明清时,对水法的运用和表述也趋向完整。扬州八怪中的李鱓曾言:“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他充分领会到作画要传神,笔墨是基础,而关键在于用水得法。画家石涛论其笔墨时说:“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又说:“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还说“水不变不醒”。石涛大师正是非常精辟的阐述了笔、墨、水三法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了水法的作用,无水则笔与墨不可会,氤氲不能生成,万物不会生动,作品不可能出神入化。

 

    中国绘画史上凡是独具风格、自成一派的大师都对笔法、墨法和水法有独到领会和把握。他们的作品尽管传世数百年,至今依旧水墨渗景、酣畅淋漓。这笔墨的神化全仗于水之妙用。

 

    绘画中我正是对这水之妙用的奥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秘感,面对水墨在瞬间产生的种种难以把握的美羡慕不已、激动不已。多年来,我对绘画中水的运用做了些尝试,获得了点滴体会。

 

    水法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笔法,运笔技巧和力道对水之妙用的效果显现至关重要。运笔的方式和速度、笔中含水量的多少,绘时都有不同效果,会使墨色千变万化、酣畅淋漓、笔彩相生。但是要想掌握得恰到好处却不容易,关键要靠笔头上的功夫。但凡绘画大家无不胸有丘壑,落笔生花。

 

    拧腕收锋画出的墨线和水线具有力道、富有弹性;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运笔才会千变万化,圆润、厚实、壮健、沉着的点才显现醇厚凝重。笔上功夫如果尚欠火候,运起笔来,则墨不易入纸,一见水则笔痕墨线全无,成为混沌的墨团,笔的功力纯熟方能为笔墨互破奠定基础。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不论是黑、浓、湿、干、淡,还是浓、宿、焦、退、埃,或是焦、浓、重、淡、清都靠水来调和。离开了水,墨就不能形成多变的颜色。黄宾虹在论画中提出多种墨法,即所谓“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渍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靠水墨浓淡”,不管哪种墨法,不经水的调和,就不可能发生浓淡、干湿、枯润的变化,哪种墨法也都无从表现。水对墨的作用可见一斑。我在运用破墨法时,不论淡破浓,浓破淡,水破墨,墨泼水,墨破色,色破墨,常常使用清水和纯色,有时还用浊水和陈色。我有一钵常年使用的洗笔水,称之为“老汤”,戏称“高汤”。当画面出现火气时,即用老汤罩染或破之,火气必退。当绘画需要,含矾水、合浆水,以至于含有其他物质成分的水都可产生不同功能和效用,例如含胶水可以使温的色、墨产生活性,不妨一试。

 

    不论是使用何种破墨法,都要注意把握水量、水质和水温。

 

    气候的干湿和水温的高低对墨色的变化有独特的影响。明代画家唐伯虎对此也有精心研究,他说:“作画破墨不宜有井水,性冷凝故也,温汤水或河水皆可,洗研磨墨,况笔压开,饱浸水汽,然后蘸墨,则吸均畅,若先蘸墨然后蘸水,被冲散不能运动也”。根据画面的需要,我常用各种温度的水来破墨。对重墨厚线在其快干时用沸水冲之,能退去墨色留住墨痕。当气温潮湿,画面不易干时,需要破墨,则用温水喷洒,或用羊毫轻轻洗擦,这样墨痕就会吃在纸里,呈现出朦胧含蓄之感。

 

    大面积的泼彩、泼墨或泼水时,特别要注意量的掌握和形态的控制。不仅要注意墨性和水性,还要熟悉纸性,不同的宣纸吃水性、含墨性能不同,渗润速度、块面也不同,多尝试多揣摩,参以己意,不断总结,才能了解和熟悉纸性,方便己用。对于死墨和墨猪可采取泼彩的方法加以覆盖。泼出的彩色最好是用盘中留下的矿物质陈色,这样覆盖力强,厚薄不一,有独特的肌理效果。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水之妙用是笔墨之精灵。用合水、清水、浊水、沸水或喷、或冲、或洗、或泼、或烫全仗妙用,这样才能激活墨色,提醒画面,书写出一幅幅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变幻莫测的动人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