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静致易群《周易重译》总论

 陈识123 2018-08-26

宁静致易群《周易重译》总论

执象乾坤老师  2018.8.24

@所有人,象师书基本大家都收到了,为便于大家更好的拜读学习,周六晚8:00我们请象师说说书的总论。同时祝贺老师的书首发圆满,全部售嚳。望家人们安排好时间,一起l聆听一起学习,请书的师友们尽可能参与。

  第一讲  执象乾坤老师  2018.8.24

今天讲第一节,总论大致分七节讲完

总论通了,全书也读完一半了

很多人反映说序言读不懂

序言读不懂正常,先放下

序言的内容在纬学卷有详细解说

以前的序言只有1000字,因为纬学卷还要一年多出版,所以先把内容写进序言了

序言主要阐述《执象乾坤》的易学体系,及其哲学构建

由于出版社限制,短期内电子版不能上传,希望大家理解

易象正义是本书最要参考书目之一

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往圣之心传,因阴阳以明道者也。一画开天,作不言之教,伏羲之易也。文王消息,演卦系辞。仲尼发挥,羽翼乃丰。诸子旁通,百家争鸣。众贤引伸,易道日崇。大易流形,复归于一。我注易经,溯源求本,字字斟酌,需收得紧。易经注我,触类引伸,句句见性,需放得开。情伪尽出谓真体,发挥潜沉谓至用,明体达用谓宗旨。真体既立,至用既行,宗旨既明,能至斯境,而后观夫彖象,则见字字珠玑,句句圆融,品之如闻圣人语,开觉茫蠢,鸿钟惊梦,顿见真如本性。

第一段文字没啥内容,简单介绍易学的流源和学易的方法

仍然尊重太史公的说法,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

虽然这种提法并无根据,但也无法证伪,所以直接引用

我注易经,溯源求本,字字斟酌,需收得紧。易经注我,触类引伸,句句见性,需放得开。

这两句是讲后人学易之法执象乾坤:

昨晚微子讲注释易经要用三种眼、肉眼、天眼、慧眼

我换个说法,学易需要三面镜子

第一个是显微镜,所谓“溯源求本,字字斟酌”

第二个是望远镜,所谓“触类引伸,句句见性”

易经注我的立意一定要高远

第三是后视镜

比如有人说,师卦“王三锡命”是二应五,相隔三爻

到了比卦“王用三驱”,这种解说就失灵了

所以就要反观对师卦的解说是否正确了

易有凡例,不能一卦一变,没有章法

同样,姤和夬两卦都有“臀无肤”,我们就不能用两种体例来解说

这就是后视镜,把易经视为一个整体来解读,不能有前眼,没后眼

情伪尽出谓真体,发挥潜沉谓至用,明体达用谓宗旨。

情即真情,真情即性

伪即假意,假意即欲

性体发用,情伪所以出焉

要见易之性,必须情伪一起收拾

潜沉依然是溯本求源,发挥是开疆拓土

潜沉是我注经,发前人所未发

发挥是易经注我,援易以为说

发挥不是附会,易传对易经的发挥,才使易经具有了灵魂

明体达用是任何一门学问的宗旨,不独易经


明体达用,即中庸所讲的“自诚而明”

所以说易经是致用的学问

也就是王夫之主张的经世致用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

即用见体是为学的宗旨,也就是中庸讲的“自明而诚”

明体达用,自诚而明,所以为道

即用见体,自明而诚,所以为学

第一段主要讲了这三层意思

易,道之体也。以其不用,故有其用也。太极,道之用也。以其藏体,故无其体也。两仪,道生万物之气也。四象,道交万物之精也。八卦,道成万物之形也。六十四卦,道运万物之迹也。三百八十四爻,道化万物之文也。

这是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易学体系的顺逆观

在易传中,除了指易为书外,易都是道的别名

易有太极,所以彰太极之后是有,太极之前是无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耳

不言不等于没有

素书:以气化形道之体,以形化气道之用

道亦有体用

易为道之体,系辞又讲“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是道之无体的一面,太极是道有用的一面

言太极已包有无,前面再加一个易,实际是画蛇添足

就如同周子在太极前面加个无极一样

太极无体而有用,正是因为无体,所以才会用不穷

任何有形体的存在,都有其限量,不可能“注之而不满,酌之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

因为无体,所以无量,所以用之不竭

因为有用,所以为体

任何道体,都是要流行发有的

蔡九峰讲:人知形之数,不知气之数,知气之数,不知理之数

太极可有数?

太极体零而用一,体零即无体,用一即太极

2^0=1

地山谦:

@执象乾坤 太极体零而用一,体零即无体,用一即太极

太极又称大一

大一即是小一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般若经: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

一则无有匹配,言其大则大,谓其小则小,不存在二元对立

无善无恶,即是至善无恶

至善即是大一

太极用一而生万物,万物皆存太极之一,类似今天讲的遗传基因

所以大衍虚一不用,不用而用以之生

易,道之体也。以其不用,故有其用也。太极,道之用也。以其藏体,故无其体也。

这是从有无两个方面讲道

为了建立易学与儒道释的哲学联系,本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某些范畴进行重新界说

@执象乾坤 ,2的0次方是太极,对应2的1次方是两仪,2的2次方是四象,2的3次方是八卦,2的6次方是64卦。对应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气,专指两仪。在儒家,气包一切有形之事物,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气

大家阅读时,要注意这一点

道家言气形质,我换成气精形,对应易学的数、象、质

两仪,道生万物之气也。四象,道交万物之精也。八卦,道成万物之形也。

两仪,即阴阳,道生万物之气,气生天地

四象,即老少阴阳,道交万物之精,精形四时

八卦,道成万物之形,形成万物

两仪是一维的世界,四象是两维的世界,八卦是三世界

一维称气,二维称精,三维称形

八卦各有其气形精,以震卦为例,初画一阳为气,中上两画为精,三画合则为形

震之气得之乾父,精得之坤,精气合则雷流形

大家读震卦题解时会读到这一段

六十四卦,道运万物之迹也。三百八十四爻,道化万物之文也。

大家读序言时,会注意到,迹即是功用

为什么只有到了六十四卦,八卦始成其功用呢?

系辞:始作八卦,以类万之情,以通神明之德

情即实,类万物之情,即是写万物之形体

乾写天,坤写地,震写雷,巽写风

然万物必须在时空中流形,万物才能变化

六十四卦,上卦象天,下卦象地,时空所以立

所以到了六十四卦,天地交道,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人与天地相参,所以三四爻主人道

三与地相参,四与天相参

所以八卦只是立体,六十四卦方能行用

八卦演物之生,六十四卦演事之变

爻,象天地交文

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从一爻来看,有位有爻,位主阴阳之气,爻有刚柔之形

以刚柔之形乘阴阳之气,万物所以变化,这就是以形化气,就道之用

位,非阴即阳,主不易,所以立体

爻,或刚或柔,主变易,所以行用

故爻位即是体用一源的

阴阳之气化刚柔之形,即是道之用

刚柔与阴阳相杂,亦成文

所以才有当位与失正的体例

六画之间,亦是因阴相杂而成文

什么是文?经天纬地曰文。所以文言即是天地之言,不是什么文王之言

上卦拟天,下卦议地,拟议而天地交而文生焉

所以六十四卦为道生万物之文

易,道之体也。以其不用,故有其用也。太极,道之用也。以其藏体,故无其体也。两仪,道生万物之气也。四象,道交万物之精也。八卦,道成万物之形也。六十四卦,道运万物之迹也。三百八十四爻,道化万物之文也。

这段话涉及了道器、体用、文质

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顺观则自体而用,自道而器,自质而文

序言所谓“道散而器生,质变而文成,体立而用行。”

六十四卦归八卦,八卦归四象,四象归两仪,两仪归太极,太极复归于易,易无体。这是逆观

也就是序言所谓“大器载道,大文弥朴,大用见体。”

其实任何一门学问得之于心后,都是顺逆不二的

【论易】:易,从日从月,法象阴阳,道阴阳也。日中藏一,月中伏二,易涵阴阳奇偶之数。上日下月,日月合朔,易包阴阳负抱之象。日周终岁,月行成年,岁实朔虚,易关阴阳舒疾之情。日体圆融,月相消息,易体阴阳常变之道。日暮西山而交于阴,月满东篱而交于阳,易明阴阳交通之理。月体无光,因日生辉,易制阴阳唱和之义。

顺逆不二

这段话是“即字言理”的附会之辞

造字之时,易非从日从月,这是后人的发挥

我们只是借尸还魂

日中藏一,月中伏二,易涵阴阳奇偶之数。阳一阴二是阴阳的体数,阳三阴二是阴阳的用数

体用之数含十二而相见

乾体三,含十二,见用九

坤用六,含十二,见体六

震体五,含十二,见用七

巽用八,含十二,见体四

大衍之数即是演八卦体用之数

上日下月,日月合朔,易包阴阳负抱之象。

每月三十,日月同降,既济之象

每月初一,日月同升,未济之象

晦为终,朔为始,所以未济代表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通行本卦序,上经首《乾》《坤》,终《坎》《离》,是立天地日月之体

下经首《咸》《恒》,终《既》《未》,是行天地日月之用

咸恒之象,乾辟坤体,象男女交合,所以始人伦

既未之象,日月交道,所以通天之气

日周终岁,月行成年,岁实朔虚,易关阴阳舒疾之情

太阳周年视运动,古人称之为岁

十二个朔旺月,古人称之为年

一岁365天,超出周天5度,一年354天,不足周天6度

所以有岁实朔虚之说

日行舒缓,月行疾速

日体圆融,月相消息,易体阴阳常变之道。


易兼常变,常即不易,变即变易,守常知变,执常驭变,即是易简

守常知变是无为,执常驭变是不妄为,为妄为即是无为

日暮西山而交于阴,月满东篱而交于阳,易明阴阳交通之理

从日周期观察,太阳东升西降,东为阳,西为阴,是阳交阴

阴交阳即是阴上阳下,少阳之象

先天八卦少阴和离居东,即是明其始

从月周期来观察,月亮西升东降,西主阴,东主阳,所以是阴交阳,少阳之象

天地不能异其位,日月往来,则天地交道

月体无光,因日生辉,易制阴阳唱和之义。

月无光,大致在汉代,人们就知道了

月无光,反射阳光则生辉

所以阳倡阴之化,阴含阳之施

阳施阴化,阳唱阴和,即是序言所讲的“吕同于律”,六吕之阴,又称六同,同于阳律

阳唱阴和,即阳先阴后,所以立阴阳之体

所以坤彖传讲: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常即道,道即体,阳先阴后所以阴阳立体

只完成计划的一半,本来要讲完这一节的

阳交阴是少阴之象

日落地下,阴上阳下

今天就到这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