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 - 太极十三势歌,是明朝万历年间张 三 丰再传弟子山右王 宗 岳所写。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主要代表作有《阴符枪谱》,《太极拳论》,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 《太极拳论》,系太极拳的文献资料,中国人对于著作常喜好托古,假借古人之名为作者,传承给后世的人。太极拳界重要的拳论有两篇,一是张三丰的《太极拳经》;一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虽然实际的作者有待考究,但是仍被太极拳界奉为圭臬,影响学习太极拳的人甚深。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传统中国武术界门户之见甚多,而太极拳的支派亦甚众,然而所有的太极拳门派均不约而同地尊崇王宗岳《太极拳论》为太极拳界至文,足见其地位重要。」 武当无为子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掌握了十三势的功理功法,就掌握了太极拳的练法,任何一个武术动作都可以作为太极拳来练习。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武当无为子 太极十三势歌诀 王宗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武当无为子 《十三势行功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敛神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文/武当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