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言: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江山携手 2018-08-28
[转载]老人言:良药苦口 <wbr><wbr>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心里常常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顺耳,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么这一生就如同浸在毒药中一样。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逼近秦都咸阳。秦王子婴驾素车,乘白马,系颈套,捧着传国玉玺跪在车道旁,俯首请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来到秦朝宫殿里,只见雕梁画栋,曲榭回廊,构筑精致,规模宏大。后宫一班美人怯生生地前来迎接,个个有姿有色,看得刘邦眼都直了。刘邦在家乡就是个酒色之徒,见到此情此景,不由春意回荡,禁不住飘飘然起来。
      正在他出神的时候,一个声音传入他的耳中:“沛公是安天下呢?还是图个富贵就行了?”刘邦一看,原来是樊哙。屠夫出身的樊哙跟随刘邦转战多年,在这关键时刻,给了刘邦一个有益的提醒。刘邦也知樊哙说得对,不过这送上门来的享受,他还是不甘心放弃。于是,他说了一句:“就在这儿住一晚。”
      张良不知什么时候也进来了。他对刘邦说:“秦政无道,所以您才有可能到达这儿。现在刚入咸阳,就想在此享乐,恐怕今日秦亡,明日就是您的末日了。古人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公听樊哙一句话,免得祸从天降。”
      刘邦有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连忙离开秦宫,回到驻军的霸上,并召集关中豪杰父老,订立了著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既废除了秦朝暴政苛法,又保护了私有财产,对不论有无财产的人来说,都起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关中一带,秦民莫不为此而欢欣鼓舞。
      项羽在巨鹿击败章邯后,得知刘邦已进入关中,便预感到刘邦要与他争夺天下。于是,马不停蹄地指挥自己的队伍奔关中而来。那时,项羽有40万人,刘邦部下仅有10万人,从实力上说相差一大截,无论如何刘邦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好在刘邦听了樊哙、张良的话,及时还军氵霸上,摆出一副不与项羽争天下的姿态,这才避开了项羽的锋芒,极大地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刘邦夺取天下的重要保证。无论在哪一方面,实际上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的,就看当领导的如何去对待它。遮遮掩掩,有时也能过去;将错就错,有时也不一定会出什么大问题。然而这一习惯养成了,就会给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接受不同意见,不仅不会损失什么,相反,一旦形成一种良好的风尚,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好得多。
       感悟:老人言,处世之道,在于把握分寸。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趋,而有不能趋之利。凡事不可不求,而又不可强求。“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交人要会识人,“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善处身者,必善处世;善处世者,必严修身。“人近贤良,因香而香;人近邪友,因臭而臭。”人生在世,难免有吃亏、受气或者遭遇其他不顺心事儿的时候。每一次被人家算计后,你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扪心自问,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恨自己没用。而事实上,自己的良材美质并不比任何其他人差,只是自己不知道如何使用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