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南山:“隐形杀手”肆虐横行,慢阻肺围剿之战势在必行!

 昵称41082923 2018-08-28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原中华医学会会长(2005-2010)

摘要

最新流调表明,中国目前慢阻肺患者已高达一亿,频繁的急性加重和极高的死亡率让慢阻肺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然而,由于疾病认知度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慢阻肺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处于重度和极重度阶段,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窗口。长期的慢性炎症是慢阻肺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全球慢阻肺防治倡议GOLD 2018版推荐,根据患者症状和急性加重风险评估进行个性化治疗,并推荐给有急性加重史的患者应用含ICS/LABA或LABA/LAMA的治疗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之一[1],因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且疾病负担重,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然而,我国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仍亟待提高,社会及患者普遍存在疾病认知不足、未接受规范治疗的情况,这与疾病整体控制情况不佳密切相关。

GIF

慢阻肺成为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疾病,每分钟即有2.5人死于慢阻肺

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率居高不下、空气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我国慢阻肺发病率持续升高。2007年报道的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显示,在我国,4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慢阻肺整体患病率为8.2% (男性,12.4%;女性,5.1%)[2]。而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慢阻肺患病率已升至13.7%[1]。全国总患病人数为9 990万,即约1亿人。短短几年间,慢阻肺患病率激增67%,成为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疾病(仅次于高血压和糖尿病)[1]。

与慢阻肺高患病率相比,由其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仅在2015年间,慢阻肺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320万例[1]。其中,中国慢阻肺相关死亡率位列各国之首,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每分钟即有2.5人死于慢阻肺[3]。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至2016年,慢阻肺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下呼吸道感染,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跃升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4]。

图1 数据来源http://www./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

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死亡风险增加

慢阻肺急性加重可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包括症状和肺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肺功能下降加速、死亡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5]。全国慢阻肺患者治疗状况与自我认知的多中心调查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较频繁,过去1年平均为2次[6]。而频繁急性加重导致死亡风险升高[7],尤其发生需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其5年死亡率超过50%[8]。

图2 数据来源Hoogendoorn M, et al. Eur Respir J 2011;37(3):508-515

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亟待重视

由于慢阻肺疾病的隐匿特征,其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极易被忽视。仅35.1%的患者被确诊为慢阻肺,其诊断率远远低于患病率[1]。也正因如此,慢阻肺已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并于2012年首次被纳入我国重点防控的慢性疾病之列[9],卫生部明确提出要将慢阻肺的发病率控制在8%以下。

慢阻肺病情持续进展[10],疾病负担重,稳定期长期规范治疗是改善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全球慢阻肺防治倡议(GOLD)2018更新版推荐,根据患者分组给予初始治疗,随后行个体化症状和急性加重风险评估,进行升级和(或)降级治疗。此外GOLD还指出,除了双支气管舒张的药物以外,含ICS/LABA的治疗方案对于有急性加重史的患者仍然十分重要[5]。

我国慢阻肺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两项国内调研显示,58%患者自行调整用药[11],47%患者自行停药[12]。而患者疾病认知及诊疗意识低,是导致患者未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的可能原因[13,14]。所幸的是,慢阻肺等呼吸慢病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制定预期目标,将通过进一步推行规范诊疗等有效措施,将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2020年下降10%,2025年下降15%[15]。

由此可见,加强慢阻肺疾病宣传、提高早期筛查诊断率、进一步推行规范化管理对慢阻肺的有效防控并最终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Wang C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Lancet 2018;391(10131):1706-1717

2 Zhong NS,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176(8):753-760

3 文芳静等。家庭医学 2011;(11):28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 2006

5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8 report)

6 陈亚红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33(10):750-753

7 Suissa S, et al. Thorax 2012;67957–67963

8 Hoogendoorn M, et al. Eur Respir J 2011;37(3):508-515

9 http://so./

10 Stockley RA,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09;25:1235-1245

11 陈亚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状况与自我认知的多中心调查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10):750-753

12 何权瀛等。从国内部分城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现状看健康教育管理的必要性。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5):441-443

13 万敏等。首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调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3):2527-2529

14 Fang X, et al. COPD in China: the burden and importance of proper management. Chest 2011 ;139(4):920-929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14/content_5167886.htm

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