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待匈奴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

 昵称21399464 2018-08-29


作者|我方团队明清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904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



历史提问

怎样看待匈奴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



答:收继婚也曾在我国盛行,在春秋时期,天子诸侯之间都流行收继婚,更别说民间了。先秦之后才慢慢废止。

收继婚起源于氏族时期,当时的人民认为女性是一种财产,嫁到夫家就属于夫家。如果不幸丧偶,也只能在本氏族之间流转,兄弟、儿子都可以收继婚,即便是皇帝的女儿也必须要遵守。

据史料记载,汉朝的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嫁到匈奴呼韩邪,呼韩邪死后,匈奴要求她转嫁给庶子。王昭君难以接受,上书给汉成帝,要求回归汉朝。结果汉成帝为了避免与匈奴发生摩擦,让王昭君“从胡俗”。

其实从先秦之后,收继婚就慢慢从汉人习俗中消失了,隋炀帝收了他庶母,就饱受民间非议,直到明清开始,法律禁止收继婚,汉人中对收继婚便无法接受了。

其实收继婚,按照当时的匈奴风俗来讲,是完全符合情况的。汉朝时期,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汉奸中行说,就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辩解。他解释道,匈奴经常起战乱,死亡时有发生,收继婚就是为了避免姓名在历史长河中流逝。

这种解释,对于匈奴来说是适用的,匈奴也属于少数民族,有族群,自然也经常会遇到流离失所的情况,女性嫁到夫家,就属于夫家的私有财产倘若没有被收继婚,那么被别的族群娶走了,只会增长别的族群的实力,为了约束女性,收继婚是最好的选择。

收继婚是从氏族时期诞生的一种婚姻方式,其实也是起到了稳定氏族的作用。匈奴每一个成年男性都必须是战士,战争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氏族,而频繁的战争会导致大量男性死亡,只有不断的繁衍后代,才能跟得上消耗。而且,孤儿寡母总要有人抚养,怎么办呢?收继婚吧。有了收继婚,大量的孤儿寡母有了抚养,而且也能继续繁衍后代,保障氏族的安定。

汉人最鄙视收继婚的地方,就是认为它有悖伦理。我国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对于破坏纲常的行为一向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对收继婚有着很深的误解。

实际上,匈奴很早就明白了,收继婚,最大的原则就是,决不允许儿子收娶亲生母亲,也常常会禁止长辈亲属娶晚辈亲属的妻妾。这其实就避免了相近血缘带来的巨大问题,自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有悖伦理了。

看待匈奴收继婚的习俗,应当从它的起源来研究,事实上,收继婚并没有真正的有悖人伦,反而是适合当时匈奴的形势。等到人们慢慢过上稳定的生活后,收继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匈奴风俗中的收继婚》、《性文学解读》、《汉书》、《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

 好物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