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拳法】洪均生公以书法、文章为喻解读拳论“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红色的鱼jrvpgx 2018-08-29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解] 这里说的用力的“力”不是指的用拙力,而是用心学习并持之以恒的锻炼,也正是陈发科师所教导的“按照规矩练对、练熟、讲 明、加细、一一试验”的结果。“豁然”二字是“明”的扩大。初学开始的明,只是一着一式的认识,贯通则是全面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认识。


    按:“懂劲”一词首先由王论提出。研究太极都亦莫不讲求懂劲。 许多书刊讲到懂劲,总不免囫囵吞枣地说,为求懂劲,先要听劲,为了听劲,先要问劲。但用什么方法去听去问,听出问出之后怎样应付, 却说不明白。也有人主张学太极拳必须兼学推手,这是合理的。因为拳中的每一动作等于书法一个字上的每一个点画,每个式子等于文中的句子,一套拳路等于一篇文章。学文字,首先要认清字形、字音、 字义,然后通过造句、才能渐会作文。学推手犹如学造句子,练散手又好似学写文章。如果字义不明,岂能写出通顺的文章。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但所说的“破”,并非真的把书弄破,正是此文“豁然贯通”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推手是练架子后检验所学动作是否正确的一层功夫。至于太极拳的奥妙则应当在学明着法时,由教师讲解、试验便可粗略地领会。有人说,不学推手得不到太极奥妙,这话我不理解。至于说推手须练铁棍,以增力气;又须学摔跤、拳击,以求技术云云,我是莫测高深的。是否太极拳在技击方面一无所有,必待外援,方能有成呢?这个问题需要经过有识之士来探讨。

 

文/洪均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