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二章经》十句经典禅语,感悟颇深,让人大彻大悟!

 拼搏686 2018-08-30

一、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 ——《四十二章经》

人命:人的性命。呼吸之间:指因一呼一吸的持续不断,我们的生命才能够维持下去,要是一口气转不过来,那就什么都结束了。【译文】人命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答:在呼吸之间。

二、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 ——《四十二章经》

浊世:混浊的尘世。污:污染、影响。【译文】身处浑浊的尘世,应该像莲花那样,不被尘世的污泥所污染。

《四十二章经》十句经典禅语,感悟颇深,让人大彻大悟!

三、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四十二章经》

爱欲:即贪爱之欲。忧:表示忧恼、心不悦之意。怖:畏惧、害怕。【译文】佛说:人们从爱欲中生出忧愁,从忧愁中生出畏惧。没有爱欲就没有忧愁,没有忧愁就没有畏惧。

四、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四十二章经》

念:观察。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幻:虚幻、虚空。【译文】佛说: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体是由四大组成的,各自有名称,没有一个是我的,既然没有自我,那么我的身体即是虚无的、空的。

《四十二章经》十句经典禅语,感悟颇深,让人大彻大悟!

五、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四十二章经》

沙门: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是出家修道者的通称。真:本性、本质。【译文】一个佛徒问佛祖:什么人是善人?什么人的境界最大?佛祖说:修行佛道,持守真理的人是善的,意志与佛道合一的人是境界大的。

六、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 ——《四十二章经》

寻流:顺流。洄流:回流,指迂回之水流。住:阻挡。【译文】修行佛道的人,如同一块木头在水中顺着流向而漂行,就不会碰到两边的河岸。不被人从河中拿走,不会被鬼神遮蔽,不会被回流所阻,也不会腐烂,我保证它能流到大海中。

《四十二章经》十句经典禅语,感悟颇深,让人大彻大悟!

七、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四十二章经》

欲:欲望。爱:贪爱。在佛教中一般用于贬义。心源:内心的本源。【译文】佛祖说:出家修行,就要断除欲望,除去贪爱,认识自心的本源,明白佛最深的理,无为而无不为,是无违法,内心没有什么障碍,对外就没有什么欲求。

八、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 ——《四十二章经》

志行:志向和操行。断欲守空:断掉欲念持守虚空。真:真相。【译文】要紧的是应当抱守志向与操行。譬如磨拭镜子,污垢去除则明净,可以照见自己的身形。断除欲望,抱守虚空,就可见真道。

《四十二章经》十句经典禅语,感悟颇深,让人大彻大悟!

九、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犹在。学道见谛,愚痴都灭,得无不见? ——《四十二章经》

冥:黑暗。谛:指真实无误、永远不变之事实,即真理。【译文】修行佛道的人,好比拿着火炬走入黑暗的屋室,一进入屋室,里面的黑暗就消失了,而火炬的光明仍然存在。学习佛道见到真理的人,他的愚蠢痴迷的念头就都消灭了,还有什么看不见的呢?

十、夫人为道犹所锻铁渐深,弃去垢,成器必好。学道以渐深,去心垢,精进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退。 ——《四十二章经》

垢:污垢;锈浊。精进: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暴:指暴躁、烦躁。【译文】人修行佛道如同锻炼钢铁,去除铁锈和污垢,打成的器具必定是好的器具。修行佛道一达到高深的层次,就要去除内心的污垢,勤修苦练修行佛道。过于急躁就会使身体疲劳,身体疲劳就会导致心烦意乱,心烦意乱则修行就会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