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纳:一呼一吸间的生命智慧

 牛妈古法育儿 2021-10-03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曰: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曰:子未知道。

佛祖问身边的修行人,人的生命有多久?一个回答几天时间,一个回答一顿饭的时间。两人的回答似乎都很有道理。

就像吕洞宾的黄粱一梦那样,只是一顿饭的时间睡着了,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后来当了宰相,荣华富贵享尽了,最后犯了大罪,全家都死了。这一死,吕洞宾醒了,那个黄米饭还没做好,一场梦洞悉了人生。

所以,这个“饭食间”的回答就好像正应了“黄粱一梦”的故事,似乎很有道理。而那位“数日间”的回答也不乏深意,“数日间”不过几天时间,那可能是昨天、今天和明天,也道明了生命的无常。

但是,以上二个回答,佛祖都不满意。认为是还没有了解真正的佛道智慧。为什么?因为这二个人虽然认知到了生死的观念,但却并没有认知到生死无常的迅速,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认识到了生死的表面现象,但却还并没有认识到生死的真正内核。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因为对前面二个修行者的回答不满意,所以继续问第三个修行者说,你知道人的寿命有多久吗?答曰:人的寿命就在呼吸之间”。佛祖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说好的很,你已经真正地知道佛法的真义了。

呼吸之间一定蕴藏着生命的大智慧!如果能把握每个“呼吸之间”,便会懂得生命每时每刻都是珍贵的,修行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时时行动,扫除一切修行路上的障碍,日常生活即使修行,用只争朝夕之心来勇猛精进。不必固执于寿命的长短,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活在当下,修行就存在于每个呼吸之间。

《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中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论语· 乡党篇》:“孔子屏气似不息者。”

《老子》:“虚其心实其腹。”

《庄子》:“真人之息以踵。“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

这些关于呼吸的阐述,是历代圣人智慧的总结,其中也蕴含着健康的秘密。

呼吸最平常,从生到死,生生息息,所以常人极少关注,绝大多数人想当然地为容易得到、看似平常、已经拥有的东西不会珍惜,当然, 当人们有一天呼吸困难,戴上了呼吸机时,才会觉得原来呼吸对我们如此的重要。

呼吸锻炼的方法,有章可循。

初学者可以从最简单的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练习,循序渐进一段时间后,可加大难度练习停闭呼吸的练习;熟悉之后,可以进行提肛呼吸的练习;然后可练习配合吐字的发音呼吸,如“六字诀”;最后,是体呼吸的练习,属于胎息法的一种。

人自然站立时的自然呼吸一般是胸式呼吸,吸气时胸部隆起,呼气时胸部回缩。训练时自然放松,平常人每分钟呼吸是16~20次,而练习时可以渐渐减少呼吸频次,练习静功的高手有的时候每分钟可减到1~2次。

腹式呼吸,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尽可能延长,不要急促地呼吸,体会深呼吸带来的安静与美妙。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消除腹部多余的脂肪,是爱美女性的首选练习法。

呼吸之间或一次呼吸之后停顿片刻在继续的呼吸方式,就是停闭呼吸,一般而言,吸气具有补虚的作用,呼气具有泄实的效果,故吸气之后的“停”可以增强补的作用,呼气之后的“停”可以增强泻实的作用。

接下来是,配合吐字的发音呼吸,最具代表的就是“六字诀”。六字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六字诀要配合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六字诀的发音规则以及配合动作建议在专业人士帮助指导下练习,更接近古法真谛)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月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肾水得平安。

——孙真人养生歌

大致意思是说:世上的人,如果想要知道保健养生的方法,莫过于先保持良好的情绪,喜乐有节,少生气,少发怒。在情志养生方面,应该心怀诚意,意念端正,消除过度的思虑,顺应事物(天地自然)的规则和道理来修身养性。

在具体做法上,文中提到了养生功法六字诀,而这六个字又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有所侧重:

春季可多做“嘘”字养生诀,可助肝气如春生的枝干那样条达顺畅。

夏季可多做“呵”字养生诀,可使新火不上炎,感悟气定神闲之雅趣。

秋季可多做“呬”字养生诀,可强健肺脏,肺气宣肃有度,呼吸均匀调和。

冬季可多做“吹”字养生诀,可增强“肾主纳气”气的功能,安稳过冬。

“嘻”字养生诀,可以除却人体三焦的烦热

一年四季可常做“呼”字养生诀,能使脾气健运,有利于饮食化生气血。

接下来是提升气机的提肛呼吸。吸气的时候,有意识地使会阴部肌肉收缩,然后意念气流沿督脉往上到大椎穴;吐气时,意念气流从大椎穴导引到咽喉部,然后沿任脉往下走,最后由会阴部出来,且此时要放松会阴部的肌肉。从肛门出去。

还有一种是,吸气时,意念从脚底涌泉穴往上,经小腿大腿会阴到丹田,吐气时,从上往下返回。

如果能够通过练习达到这个呼吸境界,其实就已经十分接近呼吸的最高境界——体呼吸,也称胎息

这种呼吸方式是通过放松入静自然达到的修练状态,功到自然成,不可强求不建议所有人都练习这种呼吸方式,因为这种呼吸对于人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有较高的要求,精神状态、也非单纯修炼可以得来。

文章结尾应用经典中的描述,供大家对胎息窥探一二:

《摄生三要》:人在胎息中,不以口鼻呼吸,唯脐带系于母之任脉,任脉通于肺,肺通于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气皆于脐上往来。

《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

《苏沈良方》:一息自往,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已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