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瑄与中华四大名匾之“留余”匾

 雲泉 2018-08-31

牛瑄,字立庵,今巩义市河洛镇人,清朝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同治乙丑科(公元1865 年)进士,授金殿传胪,翰林院编修。工于书法,远近闻名。牛瑄书写的留余匾被认为是中华四大名匾之一。留余匾原文如下:

留耕道人(1)《四留铭》(2)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3);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4),事太尽,未有不贻(5)后悔者。高景逸(6)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7)以留余二字颜(8)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9)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10)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11),愚侄牛瑄敬题。

牛瑄与中华四大名匾之“留余”匾

留余匾

注释

(1)留耕道人:南宋福州人王伯大,号留耕,字幼学,嘉定(1208—1224)进士,知临将军,赈荒有法。曾任枢密副都丞旨,兼左司郎中,淳祐七年(公元1247 年)拜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次年,拜参知政事。被论罢官,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道人,是牛瑄加给王伯大的美称,即有道德之人。

(2)《四留铭》:据《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载,此系王伯大写的座右铭。“王参政伯大,号留耕,尝作《四留铭》於座右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贴于壁间。忽一日云雾四起,霞光照耀,失其书所在。”

(3)造化:谓创造化育。指造物主,老天爷。《淮南子·精神》:“伟哉造化者”。

(4)造物忌盈:造物,即创造万物者,亦指天。忌盈,忌讳事物过满。

(5)贻:同“遗”。

(6)高景逸:明高攀龙之号,字存之,江苏无锡人。万历(1573—1620)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后为魏忠贤所迫害,投水而死。其著作有《周易易简》《二程节录》《春秋孔义》和《正蒙释》等。

(7)坦园:康道平,字子履,号坦园,诰授昭武都尉都阃府,咸丰辛酉(公元1861 年)秋买地数十亩修金谷寨及军械捐银七千两,康氏家族第十五世,正三品。

(8)颜:匾额题字叫颜,又指堂上或门上的楣。

(9)夏峰先生:孙奇峰之号。孙奇峰(1584— 1675),明清之际著名理学家,字启泰,号钟元。原籍直隶容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 年)中举。学识博大精深,气节高尚,晚年移居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故有夏峰先生之称。其学术思想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常伦为实效。认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其学术思想在晚明、清初影响颇大。著有《孙夏峰全集》传于世。

(10)昌家:发家,使家庭昌盛。

(11)同治辛未端月朔: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 年)正月初一。

全文释义

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用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做得过分,因为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高景逸曾说:“遇事只要让人一步,自然就有周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以告诫子孙后代要永远记住古人的教训!我仅根据老伯的想法写下这些话,并取孙夏峰先生教训他的儿子的话,加以概括:“你们这些后辈知道发家的道理吗?那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做尽做绝罢了。”时在同治十年正月初一日,愚侄牛瑄敬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