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妙治小儿秋泻

 秦岭之尖 2018-09-01

小儿秋冬季腹泻,简称小儿秋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道传染病,多见于秋季,且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临床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小儿秋泻。


小儿秋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当以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伤食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当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为治。


方用保和丸加减,药取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木香、厚朴、藿香各9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保和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江中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山楂丸(片),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山楂麦曲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风寒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当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为治。


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取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厚朴、陈皮、半夏、苍术、茯苓、木香、防风各9克,生姜3片,炙甘草3克,大枣2个。

 

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或保济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散寒药茶,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湿热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当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为治。


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药取葛根、黄芩、连翘、马齿苋、茯苓、苍术、芦根、木香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

 

中成药可选用葛根芩连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双苓止泄口服液,1岁以下,每次3~5毫升;1~3岁,每次5~7毫升;3岁以上,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脾虚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当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为治。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肉、扁豆、薏仁、砂仁、桔梗、陈皮、木香、枳壳、焦山楂各9克,干姜、甘草各6克。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口服液,或香砂养胃口服液,或四君子口服液,或参芪五味子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小健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


脾肾阳虚泻

主要表现为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当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治。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药取炙黄芪、升麻、党参、白术、吴茱萸、附子、补骨脂、石榴皮各9克,肉豆蔻、甘草、干姜、五味子各6克。

 

中成药可选用四神丸,或附子理中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固本益肠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小儿秋泻的家庭调护

小儿秋泻起病急,发病快,常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1~3天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黏液,每天十至数十次,无脓血、无腥臭味,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从而危及生命。

 

若能及时对症治疗,一般一周后即可痊愈。小儿秋泻大多在家庭调护,家庭调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家庭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防范

 

小儿秋泻传染性很强,应加强预防。

 

预防小儿腹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 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要让孩子喝生水,不乱吃小摊上出售的不洁食品,平时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以增强孩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并可增强其对病菌的抵抗力。

 

  • 对婴儿来说,要注意哺乳卫生,食具要消毒,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 食物要现吃现配,不可贪图方便而吃隔夜食物或冰箱食物。

 

  • 喂奶的母亲应保持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 还要注意玩具的清洁,小儿玩具放入口中,或玩过以后将手放入口中,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感染机会,而这一感染机会又往往被年轻的父母们所忽略。

 

2.保暖防寒

 

秋季气候变化快,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小儿腹部保暖,防止着凉而引起腹泻。

 

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但需避免直接吹在小儿身上。

 

3.及时隔离

 

小儿发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患儿粪便及被患儿污染的器具等物品要严格消毒。

 

饭前便后或哺乳前后,乳母及小儿均要注意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调理饮食

 

小儿腹泻后要及时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患儿的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

 

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时禁食,根据病情禁食8~24小时,使患儿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饮食宜少食多餐,食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增加,营养要丰富,易于消化。

 

多给患儿吃稀粥能有效地减少大便次数,促进大便成形,并能缓解因脱水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还要让小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以及蛋类、鱼类和深绿色蔬菜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发病后食用还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5.保护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肛门部位。

 

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

 

对于患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

 

6.补充水盐

 

给予患儿充足的水分,最好给口服补盐液,其配方为氯化钠(食盐)3.5克,碳酸氢钠(小苏打)2.5克,氯化钾(可用萝卜汤、菜汤代替)1.5克,葡萄糖20克,加入温开水1000毫升。

 

用量随年龄而异,2岁以下者每次50~100毫升,每日500毫升;2~10岁者每次数量不限,每日2000毫升。

 

7.中药治疗

 

中药对小儿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和新生细胞的成熟,抑制病毒、细菌的生长,调整胃肠功能,达到止泻目的。

 

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选择适宜的中药处方,也可选用中药外治,效果均较好。

 

中药直肠滴入对小儿秋泻有明显治疗效果:

 

  • 6个月以下小儿每次用双黄连 0.3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


  • 6个月以上者每次用双黄连 0.6克加生理盐水30毫升溶化保留灌肠,每日1次,3天为1疗程,一般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

 

8.注意观察

 

对于轻症患儿,通过上述综合防范,多能控制病情,若病情严重,或出现脱水酸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作者: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