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小提琴音乐的历史与发展<附件一>,<附件二>

 智者的寶庫 2018-09-01

现代小提琴音乐的历史与发展<附件一>,<附件>

附件一:世界著名的音乐机构及音乐比赛

世纪世界大乐团

20世纪世界乐坛空前繁荣,杰出的音乐家和演出团体如群星灿烂。如此开列十大指挥等等,并不科学,也必有疏漏。但我们不得不以十大为限,选取最光辉卓越者为其代表略作介绍。排列先后并无排名之意,乐团团体根据其所在国家及乐团名称的英文字母排序,音乐家个人则依出生年月的先后为序。
  
1、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这个创建于1891年的乐团,在1953年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并不被人看好。1953年弗里茨?莱纳接任音乐总监,很快将它训练成美国一流的乐团,并且在RCABMG)留下了许多一流的唱片录音。1996年后由索尔第二个辉煌的时代,成为美国乐团中最富有现代感且音响最为华丽的一个。

2、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
  这是最古老的美国乐团,创建于1842年。马勒和达姆罗什曾经指挥过它。尤其1922 年后,门格尔贝格、托斯卡尼尼、巴比罗利、罗津斯基、瓦尔特、斯托科夫斯基、米屈罗普洛斯等一大串20世纪大指挥家曾执棒这个乐团。1958年纽约爱乐进入伯恩斯坦时代的优秀唱片足以表明这个乐团无所不能的曲目范围以及由自发性而来、颇具感染力的演奏热情。1971年后伯恩斯坦担任桂冠指挥,不再任常听任指挥,改由布烈兹以及(1978年后)梅塔先后接任。
  
3、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cr
  这个全球数一数二、举世公认当代最辉煌的管弦乐团,是在1842年从原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中分离出来的。团员们自主经营,不设常任指挥,也因此而最少排他性,故而大师云集,群星灿烂,李希特、马勒、理查?施特劳斯、魏因加特纳、富特文格勒、瓦尔物、贝姆、卡拉扬、伯恩斯坦、克莱父子、阿巴多等等,几乎是历代欧洲所有大指挥家都曾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有过光辉合作的业绩
   
4、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爱乐乐团成立于1882年,自冯?彪罗就任常任指挥的1887年后,开始走向成熟。1895年尼基许接任后,执棒27年,其间尚有理查?施特劳斯这样的大作曲家客串,遂将这个乐团训练成世界首屈一指的。皮后,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先后长期主持柏林爱乐乐团,令乐团声誉更隆。1989年卡拉去世后至今,乐团常任指挥是阿巴多。
   
5、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cstcr des Baycrischen Rundfunks
  该乐团1949年由约胡姆创建并就任首任指挥。理查?施特劳斯、克劳斯、贝姆、克莱姆佩勒等人都曾先后客串,于是声誉鹊起。1969年后由库贝利克接任指挥及音乐总监,演出活动益发活跃,被公认为仅此于柏林爱乐乐团的前西德杰出乐团。

6、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1904年建团,首任指挥李希特,1911年后由尼基许接棒。英国作曲家埃尔加、柯茨、哈蒂都曾指挥过这个乐团。二战中乐团成员大都从军参战,且音乐厅遭纳粹轰炸被毁,乐团演出活动中断。战后领导乐才的重要指挥家先后是:克里普斯、蒙特、戴维斯、克尔提斯、普雷文、阿巴西多等。目前它是英国最活跃、阵容最豪华的乐团,灌制唱片也最多
   
7、爱乐乐团The Philarmonic Orchestra
  1945EMI公司的瓦特?李格专为唱片录音而创设了这个乐团,由当时逃亡在英国的卡拉扬担任首任指挥。1957年克莱姆佩勒接任,后被聘为终身指挥,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朱利尼等先后客串。1964EMI公司不再提供财政资助,乐团独立经营,更名新爱乐乐团1973年起穆蒂接任,四年后又把字去掉,重新改回原来的名称。

8、巴黎管弦乐团Orchestra de Paris
  这是当今法国最杰出的乐团,它的前身名为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其历史可以追 溯到1828年巴黎歌剧院乐队的音乐会演出。1938年后,明希、克路易坦、马蒂侬等先后指挥该乐团。1967年改名巴黎管弦乐团,明希逝世后,1969年由卡扬接棒,1972年由索尔第指挥,1975年后由巴伦勃依姆担任音乐总监。
   
9、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Concertgc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这是北欧最杰出的乐团,1888年创建,1895年起由门格尔贝格统领长达50年,跃升为世界级乐团,热衷于推介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的音乐。战后门格尔贝格因与纳粹有染而离任,担任其助手达31年之久的拜侬接任。拜侬1959年逝世,海廷克成为常任指挥。近年来常简称音乐厅管弦乐团,偶尔冠以皇家字眼。
 
 10、列宁格勒爱乐乐团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此乃俄罗斯乐才中历史最悠久、最富盛名、实力最强者。1917年在库塞维茨基统率下,开始了它的现代历程。尤其是1938年起由穆拉文斯基就任音乐总监,此后的40多年中,列宁格勒爱乐成为演奏苏俄作品的权威。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恢复旧名圣彼得堡,乐团也由此改名为圣彼得堡爱乐乐团

国际十大音乐学府

一、克利夫兰音乐学院

Cleveland Institute ofvMusic The 192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成立,该院有37个系()90余名教授。

二、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

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e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前身为1784年创建的“皇家歌唱学校”。1795年正式成立,设:作曲、 音乐学、音乐分析、演奏()与舞蹈等专业。 140余名教授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约千名。

三、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

Curtis Inseitute Philadelphia 1924年建立,拥有1250万美元基金,为世界各地音乐天才儿童提供免费入学的保证。
   
维也纳国立音乐演艺大学

Hochschule Fur N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Wien

1817年成立; 1909年政府接管;1970年改现名;设器乐、声学、指挥、舞蹈、戏剧、电影等专业。
   
朱利亚音乐学院
  
Juliard Sohool 1923年朱利亚基金会捐出2000万美元创立朱利亚研究院。1926年与音乐艺术学院合并后改为现名。 教师大都有纽约爱乐乐团及大都会歌剧院音乐家兼任。
  
 六、莫斯科音乐学院
    Moscow State Conservatory The 1886
年创建。设:音乐学、作曲、指挥、歌剧、器乐等。是世界上少数能颁发博士学位的音乐学府之一。
  
 七、皮博第音乐学院
   
Peabody Conservatory of Music 1857年成立。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
   
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collrge of Nusic RCM 1876
年为国家音乐培训学校 1883年正式成立。该院藏书最多,专业学科最全。
   
九、丹麦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Danlsh Music Conservatoire 1867
年成立,学制因专业不同而定。
   
十、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芬兰: 设作曲、音乐理论、指挥、声乐、音乐教育、教堂音乐、民间音乐、爵士音乐等系。学生近千名,毕业可获副博士学位。

世界著名音乐比赛

一、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

Carl Flesch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1945年创立,伦敦。
我国选手: 薛伟,1982年获最优秀演出奖。
二、日内瓦国际音乐节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nal a
Execation Musicale
1939
年设立。 项目:大提琴、管风琴、长笛、双簧管、室内乐。
我国选手 顾圣婴 1958年获钢琴二等奖(无一等奖)
韩铣光,1960年获圆号银奖

三、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ral de Jeunes Chefs d
Orchestre
    1951
年设立,法国  
   
我国选手 水 蓝 1987年获指挥第二名
  
 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比赛
    Concoues International de Musique de Budapest
   
原为1933年创立的李斯特钢琴比赛,1948年起用现名,各比赛都有专称:埃尔凯尔声乐比赛,李斯特——巴托克钢琴比赛,卡尔萨斯大提琴比赛,西盖蒂小提琴比赛,韦伊奈室内乐比赛等,均不定期。
   
我国选手1956年 刘诗昆 获钢琴三等奖
    1984
年,聂影:获小号匈牙利作品特别奖;蔡妮:获伴奏奖。
   
五、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Piano etde ViolonMarguerite Long-Jacques Thibaud
    1943
创立, 巴黎原为三年一届,1949年起改为隔年一届。
   
我国选手: 李 坚 1981年获钢琴第二名。
  
 六、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Violon Jean Sibelius
    1965
年设立,赫尔辛基, 5年一届 参赛选手年龄在16-33岁之间
   
我国选手 胡 坤 1980获第五
   
七、法国广播电台国际吉他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u Guitare Radio France
    1959
年设立
 
  八、舒曼国际音乐比赛 Concours International Robere Sohumarm
    1956
年为纪念舒曼逝世100周年尔设立, 柏林 设钢琴和声乐两项。
   
我国选手: 周广仁获首届钢琴第八名。
   
黎信昌,1960年获声乐第四名。

上音女子1960年获四重奏第四名。
   
九、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
    Concours Interrational Tchaikovsky
    1958
年设立 每四年一届 设钢琴和小提琴两项,后增设大提琴,声乐。
   
我国选手: 刘诗昆获第一届钢琴第二名。
   
殷承宗 获第二届钢琴第二名。
   
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

Concours Musical International Reine Elisabeeh de Belgique

1929年设立 为:第一年钢琴 第二年小提琴 第三年作曲 第四年休整-循环进行
我国选手1985年 胡乃元(台湾)获小提琴第一名; 胡 坤 获小提琴第四名
   
十一、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International Frederic Chopin Competition 1927年设立 华沙 每五年一届
我国选手 1955年 傅 聪获第三名

1960年 李明强获第四名
1980
年 刘忆凡获特别奖
2000
年 李云迪获第一名
十二、日本国际音乐比赛
International Music Concoues of Japan
1981
年创立 每三年一届 比赛项目丰富
我国选手 1983年 薛 伟获小提琴第三名 杜宁武获钢琴第五名
十三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
International Musikwettberb der ARD Munchen
1952
年创立 第一届设钢琴.管风琴.小提琴.大提琴 后增至26个项目
十四扑次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
Internationl Sering Quartet Competition
1979
年创立 英国 每三年一届
我国选手 1982年 中央音乐学院男子四重奏获梅纽因奖
中央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获评委会主席奖
1985
年 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获第二名
十五、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
International Violin Concours
Nicol Paganini
1954
年创立 意大利热那亚 每年一届
我国选手 1987年 吕思清获小提琴金奖
十六、利文特里特比赛
Leventritt Concours
1939
年成立 纽约 项目以小提琴和钢琴交替进行
十七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The 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quadrennial Piano Concours
1962
年创立 美国得克萨斯 每四年一届

附件二:音乐知识

音 乐 曲 式

主题

Theme)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其形象鲜明、结构短小,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它还具备一定的概括性,多半富于歌唱性,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记忆。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更多的作品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代表不同性格并形成对比。主题常在乐曲开头出现,但有时它的全貌要在整个作品不断展开中才能显示出来。
   
曲式

formmusical)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专称为"方整性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  
   
由两个明显的乐段组成,前后两段互相对称或对比。其通常图式为AB。这是乐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三部曲式  
   
由三个段落组成,其中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或基本相同,第二段具有对比性质,第三段带有再现性质。其图式为ABA
   
复三部曲式  
   
三段式曲体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其图式有:ABab+A等等。器乐曲中常采用此种曲式。
   
变奏曲式  
   
Variation form)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即变奏),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其图式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主题,大都较优美动人。常有用变奏曲式写成的独立乐曲,也有用于奏鸣曲等大型乐曲中(通常用于慢乐意中),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回旋曲式  
   
Rondo form)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古钢琴曲多用之。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其图式为:A(基本主题)+B(第一插段)+AC(第二插段)+A…。这种曲式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的末乐章常用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音乐。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
  奏鸣曲式总是用"快板"写的,所以在"奏鸣曲"(套曲)中的奏鸣曲式乐章,常被称为"快板乐章"。关于奏鸣曲式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人譬喻说:它的呈示部好象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展开部是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再现部则急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结尾"(尾声)是总结。奏鸣曲式的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很适用于用来表现复杂的、甚至戏剧性的内容,所以奏鸣曲式不但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乐章,而且管弦乐"序曲""交响诗"也常采用此曲式写成。
    
回旋奏鸣曲式  
   
Rondo sonata form)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属于奏鸣曲式的一种变体,主要用于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最后乐章,有时也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其结构如下:
   
华彩乐段

Cadenza)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未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的乐章末尾处也常插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表演技巧。这部分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独具特点的段落。
   
三声中部  
   
Trio)音乐术语,是指用三部曲式创作的圆舞曲、进行曲、谐谑曲或小步舞曲等的中部。其主要特点为:旋律流畅、风格柔美、换用新调,井与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三声中部的名称由意大利文Trio(三重奏)演化而成。西欧古代器乐曲及舞曲的中间部分,常有Trio标记, 由三件乐器演奏,借以与前后两个由全体乐队演奏的音量相对比。 

音 乐 体 裁

前奏曲

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套曲

Divertimento)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认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小步舞曲

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
谐谑曲Scherzo

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赋格】(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卡农】(Canon

复调音乐的一种,其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
练习曲】(Etude

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乐器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浪漫曲】(Romance

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狂想曲】(Rhapsodie

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幻想曲】(Fantasia

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创意曲】(Invention

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托卡塔】(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萨拉班德】(Sarabande

舞曲的一种。据情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十六世纪未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
塔兰台拉】(Tanantella

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683/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即兴曲】(Impromptu

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夜曲Nocturne

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小夜曲Serenade

原指傍晚或夜间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所以曲调常是亲切抒情的。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  
无言歌】(Song without Words

(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
摇篮曲(Lullaby)

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随想曲
   
Caprice)又称奇想曲、异想曲,其性质近似幻想曲,也是结构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体裁,有赋格式、套曲形式。
圆舞曲】(Waltz

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玛祖卡】(Mazurka

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玛祖卡的音乐特点为: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见,情绪活泼热烈。
波洛乃兹
Polonaise)也称“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波尔卡】(Polka

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协奏曲】(Concerto

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会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奠基人是莫扎特。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音乐充满生气;第二乐章是优美的、抒情的慢板,音乐带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的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组曲】(Suite

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交响诗
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
    
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
奏鸣曲  Sonata

原是意大利文,它是从拉丁文“Sonare”(鸣响)而来,而与“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着的”,一个是“唱着的”。起初奏鸣曲是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到十七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到十八世纪方定型为三个乐章。(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后来“奏鸣--交响套曲”又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四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到贝多芬又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还有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组曲的一套乐曲,但它又和交响曲分不太开,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康塔塔】(Cantata

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十七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会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

清唱剧】(Oratorio

译为“神剧”、“圣剧”。它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包括独唱(咏叹凋,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十六世纪末起源于罗马,初以《圣经》故拿为题材,化妆演出,其后亦采用世俗题材。十七世纪中期始发展为不化妆的音乐会作品,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


交响曲】(Symphony

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也有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以上的),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
   
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凋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活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 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交响曲虽在十六、十七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
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一百零四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 创作交响曲四十九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
   
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自己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结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中的“极品”。
   自十九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世界著名的序曲

罗西尼(意大利):《塞维勒的理发师》、《赛米拉米德序曲》。

勃拉姆斯(德国):《大学庆典序曲》、《悲剧性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一八一二年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莫扎特(奥地利):《费加罗的婚礼》。

韦伯(德国):《自由射手序曲》(又名《魔弹射手序曲》)。

贝多芬(德国):《菲岱里奥序曲》。

斯美塔那(捷克):《被出卖的新嫁娘》。

苏佩(奥地利):《轻骑兵》。

门德尔松(德国):《芬格尔洞》(又名《赫布里底岛》)。

柏辽兹(法国):《罗马狂欢节序曲》。

柏林卡(俄国):《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比才(法国):《卡门序曲》。

世界著名的交响曲

    海顿(奥地利):《告别》、《惊愕》、《时钟》。

莫扎特(奥地利):《第三十九号》、《第四十号》、《第四十一号》。

贝多芬(德国):《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舒伯特(奥地利):《未完成交响曲》、《悲剧交响曲》。

柏辽兹(法国):《幻想交响曲》。

门德尔松(德国):《意大利交响曲》。

舒曼(德国):《春天交响曲》、《莱茵河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悲怆交响曲》。

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世界著名的组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天鹅湖》、《胡桃夹子组曲》、《睡美人》。

斯特拉文斯基(俄国):《火鸟组曲》、《彼得鲁什卡》。

比才(法国):《卡门》、《阿莱城姑娘》。

拉威尔(法国):《鹅妈妈》、《达菲尼与克罗埃》。

格罗菲(美国):《大峡谷》。

格里格(挪威):《培尔·金特》。

穆索尔斯基(俄国):《展览会上的图画》。

世界著名的圆舞曲

    勃拉姆斯(德国):《圆舞曲》,作于1865年。

格里格(挪威):《圆舞曲》,作于1867年。

庞塞(墨西哥):《圆舞曲》,作于19281933年间。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于1867年;《啊,美丽的五月圆舞曲》,作于1877年。

罗萨斯(墨西哥):《乘风破浪圆舞曲》,一译《在海波上圆舞曲》,作于1891年。

李斯特(匈牙利):《海菲斯特圆舞曲》,一译《浮士德圆舞曲》,作于1860年。

古诺(法国):《微风圆舞曲》,作于1859年。

瓦尔托伊费尔(法国):《溜冰圆舞曲》,作于1882年。

肖邦(波兰):《瞬间圆舞曲》又称《小狗圆舞曲》、《一分钟圆舞曲》,作于18461847年间;《告别圆舞曲》,作于1835年。

西贝柳斯(芬兰):《忧郁圆舞曲》,一译《悲伤圆舞曲》,作于1903年。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作于1846年;《生活充满爱与欢乐圆舞曲》,作于1869年。

莱哈尔(匈牙利):《卢森堡圆舞曲》,作于1909年。

德里戈(意大利):《火花圆舞曲》,作于1900年。

世界著名的小夜曲

    海顿(奥地利):《小夜曲》,约作于1762年。

舒伯特(奥地利):《小夜曲》,作于18288月。

古诺(法国):《小夜曲》,作于1855年。

德沃夏克(捷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于1875年。

德里戈(意大利):《小夜曲》,又名《爱之夜曲》,作于1900年。

皮尔纳(法国):《小夜曲》,作于1894年。

德尔德拉(捷克):《小夜曲》,作于1901年。

托赛里(意大利):《小夜曲》,又名《叹息小夜曲》,作于1898-1903年间。

布拉加(意大利):《天使小夜曲》,又名《瓦拉契亚的传说小夜曲》。

莫扎特(奥地利):《弦乐小夜曲》,作于1787年。

柴可夫斯基(俄国):《弦乐小夜曲》,作于1880年。

苏克(捷克):《弦乐小夜曲》,作于1892年。

谢米娜德(法国):《西班牙小夜曲》。

庞塞(墨西哥):《墨西哥小夜曲》,又名《小星星》,作于1912年。

世界著名的摇篮曲

    肖邦(波兰):《摇篮曲》,作于1843年。

豪塞(匈牙利):《摇篮曲》

勃拉姆斯(德国):《摇篮曲》,作于1868年。

格里格(挪威):《摇篮曲》,作于1883年。

福莱(法国):《摇篮曲》,作于1880年。

托尔·奥林(瑞典):《摇篮曲》。

耶涅菲尔特(芬兰):《摇篮曲》,作于1904年。

现代音乐的各种流派

    西洋音乐经历了古典乐派和浪漫派时期的顶峰之后,发展趋向平缓。19世纪后半期是属于现代音乐时期,产生了流派众多的一般所说的现代音乐,他们采用各种新风格、新技巧、新事物作题材,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音乐学派,较具代表性的就有10种之多。

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继浪漫主义音乐之后,追求新颖音响组合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德彪西和拉威尔等。

二、新古典主义音乐于本世纪20年代盛行,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反映社会,应该回到“古典”中去,但创作技巧则用现代的技术,代表人物有布梭尼。

三、表现主义音乐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它的创作材料是从感官的标题加上印象乐派的色彩效果中引出、形成一种激变的抽象感,反映一种悲观、变态的倾向,代表人物包括有勋伯格、威伯恩和柏格等。

四、新即物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作曲家兴德密特,他力图创造一种能表现出古典精神的明快旋律,使人在纯粹的音流中受到感染。而在表演艺术方面,代表人物则有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小提琴家西盖蒂、钢琴家基赛金等,他们主张演奏排除主观解释,严格忠实于音乐作品的本身。

五、具体音乐是用录音技术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声音作素材,进行复合处理而制成的音乐。

六、电子音乐于本世纪50年代兴起,它通过各种电子技术造成变化多端的音乐、节奏,造成人声和乐器都达不到的音域和速度,是现代音乐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七、机遇音乐与原来的即兴演奏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它在发展中走向了极端,它不受任何限制地演奏,只有录音才能得以保留。

八、组合音乐是将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音乐互相混合而制成的音乐,是一种与传统的审美观念相对的音乐,人们很难加以接受。

九、爵士音乐也是现代音乐的一种。这种起源于黑人灵歌的音乐,曾对世界乐坛产生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是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流派。

十、无调性音乐是一种打破调性观念,由一群毫无关系的音响所组成的音乐。它根据十二音技巧来作曲,音响奇特,相信没有多少人欣赏。

流行音乐的十大流派

    乡村音乐  起源于美国西海崖,歌唱时只用吉他伴奏,曲调抒情。

迪斯科  在摇摆舞的音乐中加上强烈节奏鼓。

爵士摇滚乐  传统的爵士乐加上较和谐的配器。

滚石乐  音型飘忽,节奏感强。

颓废派摆滚乐  带有摇滚乐的色彩,音响效果较好。

通俗流行音乐  集各流派之大成,曲调朴实。

莱卡音乐  受牙买加传统民族音乐节奏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音乐。全盛时期是本世纪40年代。

歌妓音乐  演唱时发音不加任何装饰,有时近乎干喊。

黑人音乐  取材于黑人歌曲,节奏性较强。

音乐中的各种调式

一、宣叙调

一种具有叙述、吟唱性质的曲调,也称朗诵调。宣叙调以语言音调为基础,节奏自由,一般伴奏简单(如仅用羽管键琴、管风琴或钢琴伴奏),主要用于歌剧、清唱剧等戏剧中叙述性或抒情性较弱的、以表达情节为主的段落,与抒情性的咏叹调风格相对。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宣叙调,作曲家在乐谱上只标明大致的音符,演唱者按台词的快慢自由演唱,此风格称"清宣叙调"。有表情地演唱,用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之前,起引子作用,或相互形成对比。在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中,“宣两调则没有明显的区分。宣叙调风格也曾为器乐曲采用,如海顿《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32No.2O(?).110等以及,《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序奏等。

二、咏叹调

西洋歌剧、神剧或康塔塔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在人物的中心活动。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咏叹调的运用始于17世纪初,与朗诵式的宣叙调相对,结构较自由。18世纪时,其结构变得程式化,一般为ABA'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特别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中。过于严格的程式化,阻碍了剧情发展,格鲁克在其歌剧改革中打破了这种格式。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单独作为音乐会曲目。一些歌唱性较强的器乐作品也称咏叹调,如巴赫的《布兰登堡变奏曲》主题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