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六十三章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9-03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有所作为要以无为顺其自然的方式去实施,有事要以无事的心态去处理,品出了言语的味道权当没有品出味道去对待。大生于小多生于少,报怨应以德性方式。解决难题应先从易处入手,做大事情必先从最细微的小事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自以为有大贡献,所以才成就了它的治国大事业。人轻易地表示承诺必然会很少有信义,把事情的处理看的太容易了势必会遭受更多的困难,因此圣人作事尤其看重困难,所以才始终处于无困难状态啊。

    解析

    本章从悟道用道的角度表述了为人处事中的趋势性道理,这些远古的道理至今仍远远流长,它对后世人意识行为修养的指导性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应该说这是老子对人类意识行为修养方面重大认识贡献。

    本章的为无为,表述了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唯规律顺其自然去作为,决不能逞能的去妄为,妄为就不会有真正的大志向作为,反而会遭受大失败;事无事,表述了遇事要冷静不能急躁,不能感情冲动而要以平静无事的心态去处理,这样做就不会激化矛盾,反之则会在感情用事中,扩大矛盾的纠纷,加剧矛盾的对立性冲突;味无味,表述了知其相冲突方的语意而装不知的大智若愚的处事方法。这种装糊涂的方法能在混沌中缓解矛盾的冲突,为尔后的矛盾化解留下充分的余地。所以本章的不妄为,不躁动,留有余地地思维认识方法表现的是无为道的行为法则,表现的是唯道是从顺其自然的行为原则,老子认为这些都是人们为人处事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否则就无成功而言。

    本章的大小,多少,难易,大细的相对性生成变化关系,讲的是道学辨证观和辩证法。在表述中老子从量变质变和事物的相生相克角度,表述了治国平天下,要着眼于大而先行于小,着眼于多而先求于少,着眼于难而先解于易,着眼于天下大事而先作于细。老子认为小能克大而成其大,少能克多而成其多,易能克难而成其难,所以老子说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犹难之,无难矣。老子还认为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切不能把事物的生成变化趋势看得太简单了,看简单了就会轻诺,这种轻诺必会造成寡信,因为你不重视事物复杂的多变性,就不可能实现你的承诺,所以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本章的大小,多少,难易,大细的辩证性表述,讲的还是“弱者道之用”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事物生成变化体现的是微弱量变的质变性。老子认为邦国要想变强大就要坚守柔弱的生成发展位,这样才能由弱小变强大。老子认为在治国平天下中,只有少求才能得其多保其多,只有先易后难才能最后解其难,只有先细后大才能成其大事业。本章的表述意在让统治者明白,在治国平天下中,只有在唯道中从小事作起才能成就长远的大事业,只有无贪欲去少求才能得到天下邦国百姓更多的拥戴,只有先化其易,才能解其难。所以本章讲的还是以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趋势性所以然的道理。

    启示

    本章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表述启示我们,作任何事都要唯规律顺其自然,处理任何冲突之事都不能感情用事,化解冲突性矛盾要用大智若愚的方法。

    作事唯规律顺其自然,首先要认识事物量变质变的规律性。因为事物总是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易而难,所以着眼于大就要注意小事的变化性,从小事抓起,着眼于多就要注意以少积起多,着眼于难就要先从容易处着手,这就叫唯规律顺其自然的去成其大,得其多,化其难。应该说社会事物生成变化,都是有其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顺从它而不可去违逆它。所以在社会组织活动中主导层领导者的工作重心应放在认识规律运用规律上,这样在战略决策上才能着眼于大,着眼于多,着眼于难,而在战术方法上才能着眼于小,着眼于少,着眼于易。社会事物总是表现为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则求不成,所以作任何事情都要稳踏稳打做到实事求是不脱离客观实际,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的战略性目标。

    处理任何冲突都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有平静理智的心态,这样才能处乱而不惊,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感情用事,就会头脑发热失去理智,失去了理智就容易冲动就不能自制,就会在行为上犯不计后果的错误。在组织活动中,主导层领导者面对的是复杂变化的事物,如果领导者遇事就冲动是当不好领导者的,因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带领和引导,而冲动即不能带领好又不能引导好,反而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所以领导者必须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这样遇事才能抓住本质,抓住了本质才能领导好引导好。因此在社会组织活动中,领导者结合实际加强理性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理性修养深厚了遇事才会胸有成竹。

    化解矛盾要用大智若愚的方法,大智若愚之人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以牙还牙,而是以宽容之心待人,它们作事情总是留有充分的余地,正因为留有充分的余地,所以它们总是处主动位。在组织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有认识性的也有利益性的,对待这些矛盾的处理由于理智修养不一样,其采取的方法和后果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在组织活动中,领导者应该具有大度宽容的胸怀,做到能容事容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中。所以在组织活动中,要想主动不被动,就必须采用大智若愚的方法,这样即不能激化矛盾又有利于化解矛盾增强团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