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阳气?你知道你体内缺不缺阳气么?

 莘力丹 2018-09-04

来源:辽宁广益远

导 语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虽然天暖花开,万物复苏,但冬天的阴寒并未消散,早晚温差大,还有倒春寒等自然现象,比如经历了沙尘暴和清明雨的西安温度骤降了10多度。过早减少衣物,容易邪气侵体。别看外面太阳挺大的,稍微往太阳晒不到的地方一站,就能体会到什么叫“”……

这时由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极弱,容易引起新病或旧疾发作。因此养生必须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

什么是阳气?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阳气就像普照大地的太阳,太阳若没了,大地就会杂草不生,那人的阳气没了呢?那可就真的——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就好比我们把锅放在火上烧水,这个锅就像是我们的身体,锅里的水就是我们身体流动的血液,而火散发出来的热和温度就是我们身上的阳气,而这种热能让锅里的水沸腾起来,甚至会顶开锅盖。

所以阳气对于人来说,它不仅能温煦脏腑,能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它还像士兵保卫城池一样让我们免受外邪病袭。它更是运动的,外向的、兴奋的,并充盈我们周身的。

何为阳气?你知道你体内缺不缺阳气么?

阳气不足有哪些危害?

现代人阳气不足的太多了,包括很多疾病也都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比如肥胖、肿瘤,不孕不育等等。

《黄帝内经》有云:“阴成形、阳化气”。

肿瘤的本质就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所有“阴成形”的慢性病,大部分都是因为阳气不足。

此时再加上阳气不足,无法抵抗外邪时,会进一步耗伤阳气,久而久之导致阴物(瘀血)积聚成形,演变成疾病。

除此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女性的子宫就像大地土壤,常年晒不到太阳,没有阳气的温煦,冷得像冰箱,那它又如何孕育出生命果实呢?

何为阳气?你知道你体内缺不缺阳气么?

哪些行为会导致阳气不足?

作息紊乱,熬夜;过食寒凉,生冷;长期过度劳累……这都会透支阳气。

其实,反观我们自身,长期生活在空调、冰箱、水果、冷饮无处不在的世界。很多人再加上思虑重,常感焦虑,难以放松……阳气是真的不足啊。

何为阳气?你知道你体内缺不缺阳气么?

春季如何正确“养阳”?

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我们的阳气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

起居

春季应注意保暖防寒,顾护阳气,根据天气的寒暖添减衣物,不可因为冬季过去了就骤减衣物,以至于受到寒凉的突然袭击,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减少穿着厚重衣物。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春捂秋冻”中春季宜捂的原因。

运动

春季万物欣欣向荣,空气新鲜,借助适当的郊游踏青活动以更多地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不仅能锻炼呼吸、循环系统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脉通畅,还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以保持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情志

春季肝木当令,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则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条达,也有助于肝气升发与春季阳气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

饮食与药膳

春季肝木当令,肝旺于春,食酸则酸味入肝,酸性收敛,不利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过食酸味饮食,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因为辛甘发散为阳,可助春阳之升发,温食有助于维护人体阳气。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肝阳升发太过而乘克脾土,不利于机体健康。根据我国地域分布的不同,在初春尚偏寒冷的北方可选用桂圆、猪肝、羊肝类食用,而初春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宜多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如鲫鱼、红豆汤,豆浆等。《摄生消息》中还指出:“饭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平日可食用茯苓、山药、莲子、苡仁、胡萝卜、波菜、芹菜、小白菜等。

龟龄集温补肾阳,助阳气生发

无数研究报告充分表明,始于宫廷、被明清十余位帝王奉为“养生至品”的龟龄集是补阳扶正的养生佳品。

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曾在《中国宫廷医学》中说:“龟龄集是宫廷常用的平补五脏之药,也是治疗虚损重症的常用药,其方秘而不传。”龟龄集之神奇,温补肾阳,益精填髓为主;健运脾阳,增进食欲为辅,补泻兼施,扶正不留邪,展现中医组方之大成。

龟龄集广集天地精品,运筹三才五行,鼓舞命门,滋养五脏,阳生阴长,久服延年。龟龄集的理、法、方、药、君、臣、佐、使,尽显中医组方纯正精髓。人参、鹿茸为君,益精填髓,温补肾阳;海马、雀脑等为臣,加强组方温阳之功,佐以天冬、枸杞、熟地,滋阴养血,阴中求阳,助阳气生化无穷,又可避免阳气燥热伤阴,使全方温而不燥。

春季,阳气渐盛,万物生长,此时服用龟龄集可以顺时养阳,驱散体内积滞寒邪,防治未病,心康体健。

总之,春季养生要注意适应自然,生活起居、运动、情志、饮食、养阳中药等方面要与春天生长升发阳气相一致,顾护阳气,使阳气充盛,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