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今天不适用了——《论语》学习459-460

 背后国文 2018-09-05
 

阳货篇第十七·二五(459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钱穆译先生说:“只有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

杨伯峻译孔子道:“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

【傅佩荣译】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难以共处的,与他们亲近,他们就无礼,对他们疏远,他们就抱怨。”

要说千古奇冤,孔子这句话应该算一个,人们认为是孔子歧视妇女。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在古代确实是实情,女子在社会上地位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经济上也不能独立,因此思想和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与社会中存在小人一样,和她们相处,很难得到理解和沟通。孔子虽然说了这句话,但他后面接着作了说明,与女子和小人难以共处,是因为和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会放纵无礼;而一旦对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唠叨抱怨。

但今天孔子这句话真的是不适用了,不是对小人,小人一成不变,任何时候依然难以共处。是对女人,今天妇女的权益、权利各方面都受到保障,在受教育、社会地位、经济独立等方面俨然是和男人平等的。虽然社会上依稀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歧视存在,但不仅法律、法规能维护和支撑妇女,而且现在社会和人们对妇女的尊重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后的社会,男人和女人应该只有性别上的区别,其他都将一视同仁。

而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虽然多少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心里决不能将女人视为低人一等的想法,因此在社会上不仅要给予妇女极大的尊重,而且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她们极大的便利和保护。

 

 

阳货篇第十七·二六(460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钱穆译先生说:“年到四十,还是被人厌恶,这就怕无望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到了四十岁还被厌恶,他这一生也就完了。”

【傅佩荣译】孔子说:“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大概没有什么发展了。”

见,被。其终也已,他的一生也就这样了,终作一生解;或者说他就完结了,终作终结解。

傅教授从孔子的生平来解读这段话,他认为可能是孔子对自身遭遇的感叹。孔子三十五岁前往齐国,在齐国居留两年期间,齐景公曾有意重用,但晏婴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钱先生参朱熹四十为成德之年来解读,他认为可能是孔子劝勉人及时迁善改过。所谓的四十成德,是指人经过为学,而立,而进入不惑之年,自身品德慢慢得到修炼和提高。如果一个人在四十岁这个年纪依然不懂得修养自己,那他们以后就更不会在修养上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了。从修养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人恐怕是废了,根本没有发展了。

孔子无时不在提醒人们改过为善,他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2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8》)都是希望人们改过自新。后来的曾子也说: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人只要改过了,就要给予认可和肯定。那这样是不是与本章的内容相矛盾呢?

当然不是,人到四十还被人厌恶,只能说明这种人有过不改,或者说他们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过失。有人说,假如他们四十岁以后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呢?不能说这种情况不存在,只能说这样的人基本没什么发展了,与本章不矛盾。

今天我们评论一个人就不能这样说了,人在任何时候能修养有德都值得称赞,没有年龄限制。只是到了四十岁,还依然浑浑噩噩的,对生活没规划,对自己没要求,还不懂得做人做事,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