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 清代在铸造工艺及细节装饰上,达到了顶峰。 纵观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青花瓷有着漂亮的成交记录。 尤其元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可谓在收藏市场上大放光彩,频现高价。 回顾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的成交记录: 2011年,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的世界成交纪录。 2016年,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以1.5亿港元的价格成交。 2017年,一件“宣窑青花鱼藻纹大碗”以2.29亿港币成交,天价消息震惊收藏圈,而后被人们广为传颂。 2018年,一件“明宣德青花云龙戏珠纹内暗花龙纹盌”以 277.25万美元成交,再现宣德青花魅力。 由此可见,明代永乐和宣德朝的精品青花瓷价格逐年上涨,不断刷新着成交记录, 这也使得收藏界开始更多地关注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器, 致使其在收藏市场上人气旺盛,备受藏家追捧。 青花料是天价瓷器的灵魂 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 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 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永宣时期,当时国力的昌盛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官窑青花瓷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做工上,都精益求精,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成就。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折沿洗-北京故宫 永乐、宣德两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制作风格上,极为相似,因此在收藏界又有“永宣不分家”的说法。 但仔细辨别永乐和宣德的瓷器,还是有区别的, 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并有锡光, 所绘纹饰有晕散现象,这是永乐时期青花瓷器的显著特征之一。 而宣德的青花,则不容易晕散。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北京故宫 以多姿多彩的纹饰闻名于世 在纹饰上,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 它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 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 这一时期瓷器画工艺术修养较高,绘画技艺高超, 有的巧妙地利用了此时青花原料的晕散,做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趣味, 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北京故宫 此外,注重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最常见的是缠枝和折技花卉等,各种花卉枝叶能够巧妙穿插组合。 而动物纹以龙、凤为主,龙纹威武雄壮,讲究神态、气势。 同时受当时青料容易晕散的限制,人物和花鸟图案在永宣青花上极为少见。 这些多姿多彩的纹饰让永宣的青花闻名于世,其中的精品也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荷叶盖罐 器型繁多,珍罕无比 永宣时期的青花瓷的器型较多, 仅碗类就有鸡心碗、撇口碗、收口碗、卧足碗、高足碗、墩式碗、葵瓣口碗、斗笠碗、压手杯等。 较为特殊的有僧帽壶、梨壶、卧壶、扁壶、漏斗、花浇、直颈方洗壶、执壶等, 其中一些特殊的器型,更是流传下来的非常少。 像一次北京永乐交易会上出现的一件“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极为罕见, 系现今所知唯一未入博物馆收藏之明代早期青花内府梅瓶,身价不凡。
永乐和宣德的瓷器,是青花工艺的典范。 早在2004年4月,明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就以4094万港元刷新了明代青花瓷器的成交纪录, 而这件瓷器在1989年和1997年的成交价分别为1020万港元和1650万港元。 毋庸置疑,永宣部分青花瓷精品的身价随着时间沉淀,更是成倍上涨。 明代青花看永宣。 这两朝的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名著一时,它不仅为明代宫廷所喜爱,更是受到了外国王室的推崇和西方上层社会的追捧。 它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纹饰超凡脱俗,不同凡响,大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之冠。 永宣青花的区别 一、缠枝波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 为高足碗、罐、缸、钵者,多为宣德的。 二、缠枝条状圆形纹,多为永乐的。 缠枝块状圆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方流执壶为宣德的。 三、折枝纹,所在器型为方流执壶者,多为永乐的; 为高足碗和盆者多为宣德的。 四、青花瓷盘,上有穿牡丹龙纹者多为宣德的。 五、青花12棱折沿盘和花口盘,12折枝花的折端裸露者,多为永乐的; 有大叶遮盖者,多为宣德的。 六、画在盘上的牡丹花朵与别种花朵糅在一起的缠枝波形纹,7种或11种花朵者,多为永乐的; 8种或12种花者,多为宣德的。 七、牡丹花叶芽,尖细如小柳叶形者,花瓣边缘有留白联珠式勾边者,多为永乐的。 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图盘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对于老百姓来说,青花瓷的真假往往难以分辨清楚。 这时候就需要一位专攻的老师为其藏品“把脉”, 鉴定老师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收藏经验细细鉴定瓷器, 梳理其脉络,品味其历史,评定其价值。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