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去秋来——秋季去热迎燥,6味中药让你更滋润!

 天宜xz4gehf39j 2018-09-10

“夏热”仿佛一夜间变成了“秋燥”。在很多人心里,秋天不冷不热,是个很惬意的季节。可俗话说是“多事之秋”,其实秋天对于人们健康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疾病多发季。

尤其是恼人的“秋燥”,让绝大多数人都“难逃罗网”,从而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

中医讲,食之有道,燥将不存,抓住“食机”防秋燥,可以试试下面这些中药。


银耳

又称作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对银耳的保健功效有过记载。《本草从新》认为银耳“润肺滋阴”。《本草问答》中也记载,银耳“治口干肺痿,痰郁咳逆”。

清代张仁安《本草诗解药性注》更记载:“此物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要品。”

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性平、补脾开胃、能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特别适合如今秋燥时节食用。

银耳秋梨羹

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功效:滋阴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秋燥干咳少痰者。


麦冬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医学衷中参西录》载:“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

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麦冬菊花茶

麦冬、菊花各10克冲泡。

功效:麦冬主治心烦、口渴、咽干、肺热等症,菊花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此茶饮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有补而不燥的特点,善补五脏之阴,尤其擅长补益肺、胃之阴。《本经》载:“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本草纲目》言:“清肺火,治久咳肺痪。”

《本草逢原》谓“沙参甘淡微寒无毒,有南、北之分,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北沙参与南沙参均属养阴药,功效相似,但各有所长。

沙参玉竹炖汤

沙参30g,紫苏叶10g,麦冬15g,玉竹15g,陈皮10g,甘草5g,猪皮一块或猪瘦肉150g,一起人砂锅里煲汤。

功效:沙参能润肺清心,益胃生津;玉竹可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所以这款汤非常适合秋天食用。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生于低洼、湖边、河边溪流或潮湿地,春秋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洗净切段晒干。

其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善滋阴养肺,上可祛痰排脓清热透疹,中可清胃热生津止渴,下可利小便导热下行。

《本草纲目》谓之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止呕、泻胃火,利二便”。名医张锡纯所说芦根性凉能清肺热,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

五汁饮

梨100克,荸荠100克,藕100克,麦冬500克,鲜芦根100克用布拧汁或榨汁。

功效:甘寒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清肺热、嗓子发干等症。

玉竹

又称葳蕤([wēi ruí])、玉术、女草等,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等功效。

《本经》记载:“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本草新编》言:“入心、肾、肺、肝、脾五脏。”

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等病症的治疗。

玉竹粥

玉竹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玉竹洗净放入沙锅,先加清水煎取汁液,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与汤汁同熬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调匀即可。

功效:补肺养胃,生津止渴。适用于中老年人肺阴不足,肺燥咳嗽,干咳少痰,烦渴口干,咽干舌燥等症,并有延年益寿、护肤美容的功效。


生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将地黄晒干入药称为生地黄,简称生地,它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滋阴清热、止渴生津。

《神农本草经》言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本经逢源》言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生地麦冬排骨汤

生地15克、麦冬15克、排骨半斤,一同熬汤1个小时。

功效:润肠通大便,防秋燥,尤适用于明显感觉大便干燥,或痔疮患者。

忠解癌状态是国内唯一一家科普中医肿瘤知识、预防癌症、传播正能量的

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的聚合体,独到的为你讲解“癌状态”理论

点击 “了解更多” 有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