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应天书院

 德清居士图书馆 2018-09-11
      宋朝的时候,古城睢阳(商丘)的应天书院与长沙岳麓山上的岳麓书院、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一样,是当时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
      应天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晋。那时,当地有个叫杨悫(que)的人“乐为教育”,曾在一位叫赵直的将军支持下聚徒讲学,取名“睢阳学舍”。后来楚丘人戚同文拜杨悫为师,从杨悫受五经,最后继承了杨悫的事业。戚同文谢世后,邑人曹诚又操持着扩大了学舍,并请来戚同文的孙子戚舜宾主持学务。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曹诚将学舍入官,这件事由应天府呈报给了皇上,受到真宗的加勉,赐给一块“应天书院”的金字匾额。自此,这所书院由应天府幕职官直接提举,取得官学的地位。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22岁的范仲淹来到应天书院。范仲淹是唐相范履冰的后人。当年他的高祖范隋从陕西豳(bin)州来到南方做官,后来因晚唐时局动乱没有再回到老家,这一脉的子孙后代便留在了吴中,范仲淹一直说自己是苏州吴县人,尽管他的出生地却是在徐州。大概在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范墉(yong)就病逝了。当时范墉是徐州宋武军节度掌书记,官阶不是很高,可能就在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了。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后来改嫁山东淄川长史朱文翰,所以范仲淹年幼时还叫过“朱悦”这个名字。后来范仲淹年纪稍大,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决意离家自立,来到应天书院求学。据说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很艰苦,有时连饭都吃不饱,过着“粗食淡饭、冷水洗面”和“昼夜苦读,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生活。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欧阳修说他:“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这些话都不是凭空说的。有一年,宋真宗谒太清宫来到南京(今商丘),很多人都跑上大街观看,独有范仲淹还坐在那里读书。有人问他为啥不去,他说以后还有机会看······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南京留守的儿子与范仲淹是同学,有几次他看到范仲淹光喝粥,没有菜吃,便从家里带来酒菜给范仲淹。范仲淹感谢了一番后却没有吃。同学不解,他解释说:“  食粥安之已久,如果一时贪图美酒佳肴,将来可就吃不了苦了”······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春,范仲淹应贡举,中进士乙卯科,受广德(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就在这一年,范仲淹把他的母亲从淄川接来商丘奉养。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好日子没有多久,含辛茹苦把范仲淹拉扯大抚养成人的谢氏夫人竟又撒手人寰···范仲淹为母亲居丧守孝期间,受南京留守晏殊(宋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宰相)邀请于应天书院讲学······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范仲淹掌管应天书院有三年时间。其间他亲自训导学生。司马光有记载:“晏丞相殊留守南京,仲淹遭母忧,寓居城下,晏公请掌府学。仲淹尝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司马光对他的评价。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话说——应天书院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以上建筑耗资两千万,竣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