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用经方拓宽主治范围

 思明居士 2018-09-11

患者高某,女,38岁。一年前出现心慌、胸闷,无胸痛,原因不详。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经阿托品、654-2等药治疗,心律转齐,心率维持在54~60次/分,仍时有胸闷、心悸、乏力、不寐等症状出现,时或加重。曾在我院及外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及复方丹参片等,效果不显。

近一月来,自感喉中有一球状物,欲吐不能,欲咽不下,甚感苦楚,渐至胸闷心烦,多痰,善太息。三天前,因家事纠纷,怒后手足发凉,麻木,旋即不省人事,经针刺人中,内关等穴后苏醒,次日又作昏厥,数分钟后苏醒。入院时,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咽中如有炙脔,口干而苦,痰不易出,午后诸症尤为明显,全身畏冷,小便清长。

查体:体温、呼吸正常,血压10.7/8.0kPa,心电图未见缺血改变,心率50次/分,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均未触及,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阴性。

脉象:六部脉均呈弦细象。舌象: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舌质暗红,苔薄白,舌底脉络色暗红,无迂曲。阿托品试验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部神经官能症。

中医诊断:心悸(心阳不振),梅核气(肺阴不足,痰气交阻)。

辨证:患者心悸与梅核气并存,病机分属心肾阳虚和肺阴不足,先议润肺化痰散结治其急,次再视病情而定之后治法,投《金匮》麦冬汤加减。

方药:麦冬15克,半夏10克,川贝10克,桔梗12克,枇杷叶20克,天冬10克,西洋参10克,生甘草10克,大枣12克。1日1剂,水煎服。甫进两剂,自感咽部痰已上移,有轻松感,痰少易咯出,6剂咽部症状锐减,唯感胸闷乏力,心率亦有所下降,最慢时45次/分,动则心悸,手足发凉,舌暗红,苔薄白,脉细。

再诊:前投润肺化痰,咽部症状有所减轻,而心悸症状反而加重,议育阴则阳虚更显,当温阳育阴,心肺同治,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麦冬汤加减。

方药:麦冬15克,天冬10克,西洋参10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枇杷叶15克,川贝10克,炙麻黄10克,制附片(先煎)12克,细辛3克,龙眼肉12克,1日1剂,水煎服。连进3剂,心悸胸闷锐减,咽中异物感亦减轻,心率80次/分,心律齐,六剂后,病情大有改善,唯痰少而黏,此为温阳育阴之药物用量应适当调整之兆,遂于方中略加育阴之品,以监制温阳之药的燥性,先后进退用药20余剂后,胸闷心悸,咽中异物感等均消失,心率70次/分,心电图检查正常,痊愈出院。

经方不仅配伍精当,用药有的放矢,而且体现了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治疗体系,一方即一法。如麻黄汤的汗法,小柴胡汤的和法,承气汤的下法,白虎汤的清法等。

因此运用经方的关键不在于一方一药,而在于掌握经方的立方依据,熟识每个经方的组合法度,何者为君,何者为臣,君臣佐使相互配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具有什么样的功效。这样运用经方,随证遣药,针对性强,即成有所增减,亦能依据经方原意,不致名为某经方加减,其实难副。

如麦冬汤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云:“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冬汤主之。”显然,麦冬汤是针对肺胃津液亏损,虚火上炎之大逆上气的咽喉不利而设,它的主要功效是止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滋润肺胃,并清虚火;半夏下气化痰、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养胃益气,使胃得养而气能生津,津液充肺则虚火自敛,咳逆气喘,咽喉不利诸症亦随之而消。

综合本方的组成一是益气养津,二是化痰下气。运用本方治疗前某患者时即考虑病人平素心烦易怒,木郁化火,一方面木火刑金,耗伤肺阴;

另一方面热邪熬炼津液而为痰,痰气互结,上逆咽喉而作梅核气,故仿麦冬汤方法,一以西洋参,麦冬,天冬益气养阴,二以半夏,川贝,桔梗,枇杷叶下气化痰散结,共奏养阴润肺,化痰散结之功,如是虽然药味有所增减,而经旨未变,用是法而不泥其方,所谓遵古而不泥也。 运用经方贵在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在探索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了经方的运用范围。

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论是《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用麻黄的目的在于温经宣肺,且有“咽喉干燥者,不可以汗”之禁,故临床上一般肺胃津液不足者,不宜用麻黄。但是现代研究表明,麻黄不仅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而且具有强大的兴奋心脏作用,同时受麻黄附子细辛汤配伍方法的启示,阳虚外感可在附子温阳基础上,用麻黄发散表寒,不拘于阳虚不宜用麻黄之禁。同理肺胃津液不足者,亦可在滋养津液的基础上用麻黄,不取其发汗,而用其温通经脉,发挥肺主治节,协助心君通调血脉之作用,与附子、细辛一起共同振奋心阳,这样既从理论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又从临床上扩大了经方的运用范围。

当然,这种扩展并不是无拘无束,漫无边际,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进一步发展。

本案投麦冬、天冬、西洋参,一是针对肺胃津液不足,育阴增液,润养肺胃,二是监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温散燥热之弊,并且因为养阴药与温阳药配伍比例得当,不致因西洋参、二冬甘寒养阴而影响麻黄附子细辛汤鼓动心阳作用,故而旷日持久的掣肘之疾,一举收功。 (方凡整理)

活用经方拓宽主治范围

周文泉,现为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及清宫医案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筹)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及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性痴呆科学家协会理事,北京神经学学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