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乡——灌西盐场(三) 作者:高明强MP3

 东盛1 2018-09-11

我的家乡—灌西盐场,仿佛就像日月星移的宇宙,在那漫长的岁月演变中,是我们盐场人弥足珍贵的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淳朴的盐场风情,独特的淮盐文化,悠久的制盐历史,精粹的人文创建,留下了淮盐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大德制盐公司高正顺率邻三十多条圩一千四百余人,大闹公司,抗议公司私自停发灶民灶粮,迫使公司让步,史称“高正顺闹店”。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两淮稽核分所在燕尾港设济南总秤放兼收税处,在埒子口设渔盐稽核所,开创了中国盐业历史上第一个地方盐税制。同年,场区盐商在板浦组建“同善社”,第一次把西药引进盐区。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济南盐场公济公司在燕尾港投资3.4万元,自建了一座木质码头,并僻有坨   地,逐步发展成为淮北盐区/原盐/主要海河联运集散口岸。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济南盐场出口淮盐到日本100万担,开创了中国盐业出口的先例。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堆沟放盐处放盐官王玉褚创办了放盐处义务小学校,成为我们淮北盐区第一个盐区学校。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济南盐场大德公司率先从美国引进动力吸水机,用于纳潮吸水,改变了淮盐生产靠天吃饭的历史。

………………

    在我的家乡—灌西盐场,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盐业历史上的第一,它是我们每个后人值得永远骄傲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