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陵川三圣瑞现塔
年代:隋,金大定六年(1166);形制特点: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现状:2006国保
三圣瑞现塔,俗称积善塔,位于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西昭庆院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金大定六年重建。塔平面呈长方形,每边长六米,共十三层,高约三十米,第一层塔身为平座的砖墙砌筑,每层迭舌出檐,各层逐渐缩小,第五层收分过大,看其雏形有隋唐建筑的手法,从第三层仰视塔内,像是一口倒悬之井,空洞直达顶端。塔正面各层均有通风窗口,头伸窗外均可仰视和俯视,第三层、第五层可在四周迭檐行走,塔内可循层攀登而上。
据塔内第三层所嵌碑文记载:“大定六年(1166),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髻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腹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大定九年(1169)工程告竣”。由此可知,此塔原为藏舍利而建,实则创建于隋而再建于金。从塔雏形看确有隋唐建筑风格,与小雁塔造型相似。另据当地百姓讲,此塔原为镇煞村西北妖气而建。
该塔是我国辽金时期密檐式砖塔典型代表,一般不能攀登而上,平面、结构、造型各具特点,是研究辽金建筑嬗变的重要资料,这种密檐式塔仍保存有唐代方形密檐塔的形式,盛行于北方,是金代沿用的另一种密檐式塔的新创造。三圣瑞现塔是金代在隋塔的基础上重建,虽然是“仿古”建筑,却不失隋塔神韵。
1986年此塔列入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资料:古塔寻踪(新浪博友);热热;昂昂千里(豆瓣网友);法于阴阳;网络
相关资料·三圣瑞现塔的仿塔: 昭庆院院外还有另一座塔,外形与三圣瑞现塔相仿。那是当年村里巢丝厂建造的水塔。

陵川三圣瑞现塔赏析
金代统治者推崇佛教,其统治中国北方的一百多年间营建了诸多佛塔,造型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多以模仿前朝(唐、宋、辽)的式样为主。其中,在中原地区现存四座大中型密檐式方形砖塔,均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为金代仿唐塔的优秀代表。这四座古塔中,三座位于河洛地区(洛阳白马寺、陕州宝轮寺、沁阳天宁寺),另一座位于晋东南,也是最早的一座。

保存良好的方形密檐式塔

古塔寻踪制图

塔的底部是一个高大的基座,正面辟门,内部为回廊式结构。门框两侧有精美的线刻,似龙又似花卉。基座的另三面各嵌造像碑一块,看样子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各层塔檐均为涩叠式,檐下施一层或两层菱角牙子。各层塔檐的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成功的吸取了了唐代密檐塔的精髓,然而底部的大型基座和第一、四层檐下的仿木斗拱,则明确的向世人表明了其后代仿品的身份。塔刹为金属伞盖,颇为别致。
塔身细部,檐下砖雕普拍枋与一斗三升之栱

圆柱形塔刹


塔墙北侧的唐代金刚
塔墙西壁唐代造像,据说塔中佛像已被洗劫一空,这些是没给盗走的


进入基座内的回廊,正面有一佛坛,中央嵌一块造像碑,门框上刻“玉泉龙宫宝藏”,侧面有大定七年的《佛铭之记》。绕道回廊的背面,看到了登塔的阶梯。说是阶梯,其实是狭窄通道的墙壁上凿出了几个可供蹬脚的凹槽,墙壁上非常光滑,说明已有无数人攀登过了。勉强爬上第一层(基座为第0层),又发现一块碑,隐约看出“大定二年”字样。通过塔身正面的券门,可走到塔体外部。从第一层再往上,通道更为狭窄。下图为塔门上精美的金代龙纹线刻:



张驭寰《中国塔》一书中,用了单独一节来介绍这座古塔,并附有一张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塔壁非常厚,内部为曲折的竖井式结构,连接到各层的通风口(塔门)。顶部悬挂一枚铁环,估计原来系了绳子以辅助登塔。昭庆院内还有几块金代碑刻,目前嵌在一面墙壁上,书法不错,也值得一看。
塔友热热所摄的精彩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