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腋汗

 夏大夫的图书馆 2019-12-13

腋汗

[概念]

腋汗,是指两腋乃至胁下局部汗出津津。

本症见于《医林绳墨》,《张氏医通》、K类证治裁》等医籍中又称"胁汗"。两者名称有异,实质相同。

 证候分型之

肝虚内热腋汗:腋下汗出而不臭,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肝胆湿热腋汗:腋下汗出而有臭气,胸闷纳呆,口苦粘腻,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之

肝虚内热腋汗与肝胆湿热腋汗:两者皆有热象,但虚实各异。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经脉循于胁,故腋汗循经脉而泄,主要责于肝胆。又因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阴血亏虚,或湿热内蕴,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汗循腋下经脉而出,故《杂病派流犀烛.诸汗源流》:"邪在表,腠理不闭,而汗从经络出"。肝虚内热腋汗,多由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血虚不能养肝而出现腋汗。其辨证要点:腋中汗出而不臭,并见肝虚内热之象(如多梦易惊、虚烦不眠、或五心发热、口干咽燥)。治宜滋阴柔肝清热,方选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加减,外用牡矾丹揉擦腋下。肝胆湿热腋汗,多由湿热内侵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湿热循经而引起。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所载:"有两腋汗‥‥…久不愈者,此湿热流注也。"其辩证要点:腋中汗出而有臭气,并见湿热蕴结肝胆(胸闷纳呆、口苦粘腻、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小便黄赤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外用牡矾丹揉擦出汗处。

腋汗一症,虚证、实证均可出现,但在临床上,腋臭也常有腋汗多而臊臭,其病因由于湿热蕴结或遗传所致,亦可按肝胆湿热腋汗辨证施治,或手术治疗。

[文献别录]

《类证治裁.汗症》:"少阳挟热‥…‥或腋汗、胁汗。须知从阴阳交互时,及阴阳交互处发泄者,皆阴阳不和半表半里症,小柴胡汤,逍遥散皆合剂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汗出于肝,宜枣仁、山药"。


◆ 《人为什么会生病》

◆ 人体经络穴位图(最新版)

◆ 《绿色疗法:点穴按摩穴位方》

◆  60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

◆ 《中医辨证的根本:阴阳寒热》

◆ 《中医怎么看“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和肝炎”》

◆ 写给被我们割掉的子宫、扁桃体、胆囊、脾、卵巢、阑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