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郎,消失的信使

 圆角望 2018-09-13

南宋李嵩 货郎图(局部) 绢本设色 25.5×70.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冯 娜

说起最能反应宋时城市繁华风貌的绘画作品,莫过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的画卷里,不仅绘制了数量庞大、行色各异的人物、牲畜等“活物”,更细致描绘了当时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房屋、桥梁、城楼等风格显著的中式建筑。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一卷流动的“博物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画卷绵密紧凑,成百上千的人物和纷繁各异的活动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宋时民俗风物尽收其间。

比起《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大手笔,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倒像是截取了这繁华街市之一角,单纯讲述了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之一瞬。李嵩善风俗画,他创作过许多幅题材大致相仿的《货郎图》,现有多种卷本存世,其中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卷为最佳。该画卷着重描绘了一位肩挑无数杂货的货郎被妇女和儿童围住的热闹场景。比起《清明上河图》中的精雕细琢,《货郎图》中的货物更有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繁复和丰富。且看货郎肩上的两筐货物,少说也有数百件。这也是全画的重心,不由得让人仔细去咂摸和分辨那些品种繁多又拾掇得井然有序的百货到底有哪些。小时候听童谣里唱“拨浪鼓,货郎来”,意即走街串巷的货郎多半是售卖小孩儿玩的拨浪鼓啊小喇叭啊一类的玩具。当然,从《货郎图》里我们可以看出,货郎那满满两大筐货物可不仅仅只有孩童的玩具,一定还有一些日常的家居用品,还有女性日常用到的胭脂水粉、针头线脑这一类杂物。旧时的货郎,就是一个移动的杂货铺。他们也是商业相对蔽塞之处的福星,带来新鲜的事物和外界的消息。

画卷的另一个重心便是那些欢喜雀跃的孩童了。一定是听闻货郎的吆喝或拨浪鼓声,从家中急急跑出来,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扑在货郎的货筐上了。还有孩童扯着母亲的衣襟催促着她赶快前去,生怕去晚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就被其他孩子抢光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神情都一派天真喜悦,仿佛他们一直在等待和迎接一个久未谋面的客人,而货郎则是一位从远方亲戚家带来礼物的信使。货郎的出现和存在一方面代表了商品经济的兴盛,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古代乡村交通的不便利。远离城市中心的人们到交易发达流通便利的市集并不容易,他们依赖货郎这样的“流动货铺”来获取日常所需品。而最容易做生意的群体是儿童和妇女,这个商业定律可是亘古未变。你瞧,那些神色急切的顽皮孩童一定会让母亲买这买那的,要是母亲稍作迟疑,一定要坐在地上大哭耍赖呢。肩挑重物步行数里,还要每村每落去吆喝的货郎呢,一定很疲惫了,他也希望货物们能早点售卖完,早点归家。待下次经过这些人家,又不知是何时了。

如今早已不再有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满城飞奔的是各种快递外卖,李嵩画中的情景和喜悦,确实已是旧时遗物。时代提供的便利只需要我们动动手指,按下屏幕上的几个键,全世界的货物都会向我们飞来;但那种急切地奔向路口、等待着神秘物事的心情已然消弭。货郎,这个消失在时空的信使,也带着他的“百宝筐”走进了历史的街巷中,唯余那拨浪鼓清脆的声响和悠长的吆喝声,被我们偶尔惦记。

人们生存和生活所需的物资越来越丰富复杂,获得的方式越来越便利简捷;从卖货郎到快递小哥,这中间穿梭而过的是时间,也是世道人情。李嵩画出的是生活,也是岁月中的情味——那就像是一个送鸡毛信的人,终于把消息亲手递到了等待它的人们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