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5崩漏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255崩漏

[概念]

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而言。《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说:'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然不同,但病因相同,且在病机发展的过程中,常可互相转化。如崩势稍缓,可变成漏;若久漏不止,亦能成崩。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更由于本症出血量时多时少,常不固定,因此崩之与漏,不易截然划分,所以在临床上常是崩漏并称。

崩漏是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的共有症状,如:冲任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五色带、胎漏、产后血晕、恶露不绝、症瘕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都属崩漏范畴。近代之论崩漏,多趋向于冲任失调性阴道出血。

[鉴别]

常见证候

肾阴虚崩漏: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偶有血块,腰酸肢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或淡(血虚时),脉细数。

肾阳虚崩漏: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无块,或面生黄褐斑,形寒肢冷,身体较胖,腰痛。舌体胖淡,或有齿痕,脉沉弱或虚数(血虚时)。

脾虚崩漏: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血色淡,质稀,面色(白光)浮,神倦纳少,下腹胀坠,或大便不实。舌淡,脉细弱或虚数(血虚时)。

血瘀崩漏: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经色紫黯,挟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舌质紫黯或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滑(血虚或血瘀化热时)。(但对一些出血时间长,久漏不止的患者,用辨证方药治疗无效者,尽管无上述的瘀血证侯也应考虑为瘀滞所致)。

鉴别分析

肾阴虚崩漏与肾阳虚崩漏:皆为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肾阴虚崩漏,多因素体阴虚,或因早婚、房劳、多产损伤肾阴,以致虚火内动,冲任失守,发生崩漏。而肾阳虚崩漏,则多缘于素体阳虚,或青春期肾气不足,或因患阴虚证过服甘寒之剂,伤及肾阳,阳虚则冲任之气不固,致成崩漏。其辩证特点是:肾阴虚崩漏,必有血色鲜红,质稠,脉细数等症:而肾阳虚崩漏,则见血色淡红,质稀,体胖,脉沉弱等候。若出血多时可见数脉。但阳虚之脉数,数而无力,或脉来沉微;阴虚之数,脉数而有力,兼有细滑。在崩漏证中,数脉见于虚证尤多,故张景岳云:'脉数之病,惟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作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由此可见,崩漏症见有数脉者,不能单凭其脉率来认证,必须以脉力和脉形来分证。至于治疗,肾阴虚崩漏,治宜滋补肾阴,佐以凉血止血,常用滋阴止血方,血止后可用滋肾调周方;肾阳虚崩漏,治宜温补肾阳,佐以益气止血,方选温阳止血方,血止后用温肾调周方。

脾虚崩漏与肾阳虚崩漏:不同点是肾阳虚崩漏有阳气虚衰的临床表现,如:面部生黄褐斑,形寒肢冷,体质较胖,腰部冷痛等症状,并多见于青年人;脾虚崩漏,是以脾虚、中气下陷为主要表现,如:面色(白光)浮,神倦纳少,下腹胀坠等症状,常见于中年妇女和过劳伤气之人。一为阳衰,一为气虚,但在个别人身上,可以是二者兼有,也可以由气陷发展为阳衰。鉴于临床上肾阳虚和脾气虚症状错综复难,常混合出现,故临证时必须合参,治疗时益气药与温阳药配台应用。两证的共同点是:皆为虚证,无热崩漏,一为阳虚,一为气虚,阳与气皆为主功能活动,所以二者都表现为冲任固守功能不足。脾虚崩弱,治宜补脾益气,兼以止血,用益气止血方,血止后改用补脾调周方。

血瘀崩漏:由瘀血内滞为患。瘀血不去,致使新血不得归经,故经血淋漓不止。其症状特点有三:(1)经血挟大、中、小不等之瘀血块;(2)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3)小量出血,日久不止,辩证用药疗效不显著者。凡具有上述(1)、(2)或(3)特点者,即可诊断为瘀证。再则本证多是在其它证候的过程中发生,它同肾阴虚、肾阳虚、脾虚崩漏显然有别。血瘀证的治疗,当活血化瘀,兼以益气,化瘀止血力主之,待血止之后再按上述三种证候辩证施治,调整周期,因本症不是崩漏的全过程,而是崩漏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崩漏'症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冲任损伤,制约经血机能失常所致。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说:'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原因,以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血瘀四证为多见。其治疗,一般分两个阶段,即出血阶段止血治疗,血止后调整周期治疗。前者应注意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可专事固涩;后者需重在补肾,因本症之由,其本在肾,但要结合求因,不能一味补肾。

[文献别录]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妇人经行之后,淋沥不止,名日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若其色紫云成块,腹胁胀痛者,属热瘀。若日久不止,及出血过多而无块痛者,多系损伤任、冲二经所致。更有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有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者。临证之时,须详审其因,而细细辨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热者清之,治之得法,自无不愈'。

《女科经纶崩带门》引方约之语:'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之浮无以止,不可不审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