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连载继续。 01 我(这里指作者)有一位年近七旬的朋友,他是我们这个国家中最有才华、最受欢迎的商界人物之一。几年前,他与30年未遇的昔日情人邂逅。她也60多岁了,他们旧情复燃了。 有一天晚上,在同我共进晚餐的时候,他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我。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跟他在一起,看到他脸上浮现出的幸福神情,我也感动了。也许想起了过去两次离婚,他急切而又惆怅地对我说,“天啊,我希望这次我能把事情办好,我渴望能和她走到一起来。我希望,我的意思是说,我不想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我没吭声。他便问我,“你有什么建议吗?” “嗯,我是有点建议”,我对他说,“如果你想成了这事,就必须把成功当作你有意识的目的。我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你在公司,当某位经理对你说,‘嘿,我希望我们能搞好这个新产品的市场销售,我真想做成这事情,等等’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样子?你会马上问他,‘你说的希望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仅仅希望而已?’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你所知的目的重要性和行动计划落实到个人生活中去,把‘希望’这样的字眼留给孩子们”。 从他脸上浮现出的得意洋洋的笑容,我明白他听懂了我的话。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有目的的生活这个话题。 一个人要是没有生活目的,那么他就成了偶然机会的奴隶,如偶然发生的事件,偶然接到的电话,偶然的故人相逢,因为我们没有借以判断是否应该行事的标准。我们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瓶塞,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前进。 与此相反,有目的地生活就会为实现我们设定的目标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些目标可以是:学习、持家、谋生、创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解决科学难题,修建度假村,维持幸福浪漫的关系等等。正是这些目标引导我们向前,召唤我们发挥才智,并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02 推进我们前进的目的如果要被实现,它们必须是具体的。 如果我的目标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便不能圆满地规范我的行为,因为它太抽象了。 自己的目标应该是:每星期踩四次脚踏车,每次锻炼半小时;十天内完成具体规定的任务;在下次任务会上同大家讨论任务的细则;年底挣足一笔数目具体的钱;在特定的时期,通过特定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如此等等。 有了这样具体的目标后,我就能随时监控自己的进程,比较目标与现状,随情况之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战术部署,由此做到心中有数。 有目的生活就是要关注下列问题: 我努力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我正在怎样地努力?我为什么认为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正确的?从周围人那儿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我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有没有新的情况需要引起我的警觉?我是否需要调整行动的步骤、战略和具体方法?我是否需要反思自己的目标?由此看来,有目的地生活就是在更高的意识层面上生活。 当这些思想被诉诸工作而不是个人生活领域时,人们就更易理解他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事业比婚姻更为成功。大家都知道,只说,“我爱自己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在办公室露面,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 然而,对于男女私情而言,人们很容易想象“爱”就足够了。有了“爱”幸福自然会随之而来。如此幸福没有到来的,那么它就证明了你我之间的选择本是一场错误。人们很少问问自己:“如果我的目标是成功的婚姻,那么我该做些什么?我得采取什么行动去创造,维系彼此间的信任亲密?” 当一对新人其乐融融的时候,他们该问问自己,“要维持这种情感,我们需要具体做些什么?” 如果我们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那么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何所求、欲何往。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们5年、10年、20年的计划是什么?我生活的渐进目标是什么?我希望事业上将有什么成就?在人际关系上我企盼什么?如果我结婚,我是为了什么?我的目的何在?在与具体某人的关系上,我的目标是什么?对于我的孩子,我有什么要求?如果我精神上、知识上有所追求,它们是什么?我的目标是清晰在目,还是模模糊糊的? 与行动计划脱节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他们的存在便成了沮丧的期盼。 白日梦与功效无缘。 03 个人实例 但我想到生活中的意义时,首先我想到的是要负责地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实现我的目标,有目的地生活与自我负责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重叠的。 我想起从来我曾想拥有某个东西,当时我无法拥有它,但它代表了我生活方式的某种重大的变化,它需要花上一大笔钱,好多年我一直被动地坐等解决的办法。有一天,一个念头在我脑中突然闪现,它当然不是什么新东西,却让我猛然醒悟:如果我不做点什么,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在这重重一击下,我不再拖延,虽说很长时间内我已经朦胧感觉到它,但从未正视它。 我开始认识并且实践一项任务,它富有刺激性、挑战、非常令人满意、极具价值。最后,它带给我所需要的那一笔钱。 从理论上说,好多年以前我就应该那么做了,可是,直到我对自己的拖延感到厌倦、愤怒时,直到我决定,“下几个星期内我一定要找到答案”时,直到我把对有目的的生活认识应用到自己身上,我才瞄准目标,采取行动。 当我把这段经历对我的一班自尊培养者们说时,有几个人站起来说,“这对你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开发新项目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请他谈一谈自己耽搁的事情,以及涉及到的未曾实现的梦想。“如果你把实现那个梦想当做你有意识的目的,你会怎么做?”在我数次善意的敦促下,他开始说了实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