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正坐,礼仪端庄,养心养生

 为什么73 2018-09-15

一、正字的内涵


中国人什么都讲究个正字。站有立正,坐有正坐。与正有关的汉字,也很多。比如政治的政,右边反文,敲打的意思,国家不正,把它敲打扶正,就是政治。定,屋子下面的一切,都要正,器具要正,坐姿要正,行为要正,态度要正,等等。


正,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


正,从一,从止,止于一。一,意为一天下,天下定于一。“一”与“止”联合起来表示“征战止步于天下一统之时”。正的本意是,为统一天下而战。



一则止,多则乱。正,就是让一切统一起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后来就引申为基准的意思。比如正月,即基准月。


古代很多官名,都与正有关。“车正”即国家运输车辆技术标准官。“农正”或“田正”、“土正”即国家农业技术标准官。“庖正”即国家烹饪技术标准官。“水正”即国家水利技术标准官。火正,木正,陶正,金正,工正,牧正,等等。


孔子说,席不正不坐。中国古人不仅要求人们形式上要正,内心也要正。因为一切只有正了,才能不歪,才能止于一,才能不乱。正己则身不乱,正家则家不乱,正国则国不乱。


正己,就是修身以合道,身正心正,不病不乱。


二、正坐之美



正坐是华夏古人的传统坐姿,正坐姿势优雅,体现出中华文明端庄和谦恭的仪态。


古人身穿宽大飘逸的汉服正坐于席,有一种大气的美韵。从“促膝谈心”和“举案齐眉”等成语,也可看出古人的文化。

正坐是一种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最能体现中国文明端庄、肃穆、宁静、谦恭等礼仪风范的一种坐姿。


华夏古代,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礼仪,不是像后世那样上级只有居高临下的份。“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是在表现一种奴颜婢膝,而是一种各司其政达到一种和谐互不侵犯的状态。



当下级礼拜上级的时候,上级严肃恭谨的正坐,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虽然很辛苦,但正坐比较端庄、严肃、对等。


正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端庄大气,目不斜视,是华夏古人日常生活的家居态。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 



古书中对于标准有礼的坐姿有一些记述,如西汉时士大夫宋忠、贾谊有一次听卜者讲解卜筮,由于这位学识渊博的卜者侃侃而谈,顺理成章,二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于是“猎缨正襟危坐”,即整理冠带,正一正衣襟,危坐,就是挺直腰板,端正的坐好,以表示对这位学者的尊敬。


三、胡坐的来历



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现在的马扎,从北方的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华夏人的坐姿。


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腿终于得到了解放。


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冲击。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变化。


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的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前人们的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对较矮,以使坐着的人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



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中间尽量开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因此也增加起来。


当一个人坐在板凳上,翘着二郎腿,肯定欠庄重,无论跟他谈话的那个人身份差距有多大。更不用说,当他坐在凳子上,东倒西歪的乱靠着,虽说是狂荡不羁、不拘小节,但不知见他的人看到正坐与胡坐,哪个心里更舒服些。


四、正坐有益健康


正坐不仅体现出一种修养和风韵,从养生角度看,对人体健康也大有益处。


古人凡事讲“正”,讲中和之气。“故始有礼仪之正,方可有心气之正也”。当人们端坐着,也是对自身内在的一种修养。


正坐讲究的是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协调统一。


正坐是一种锻练,对身体存在诸多好处。习惯正坐能减少驼背的发生,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比较低。


中医上说,膝盖是筋的汇聚点。《黄帝内经》说“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正坐还具有养肝护目的效果。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正坐减少对下肢的供血,加速了血液归肝,回心,然后心脏把血打到全身,濡养全身,包括眼睛、大脑,所以正坐有利于养肝明目,增加脑供血,使人精力充沛。



《黄帝内经》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腰痛也反映了腰部经络不通畅,常导致腰椎弯曲,而正坐可以帮助拉伸直脊柱,推开尾闾,从而帮助通经络解决腰疼的问题。


每天坚持正坐半小时,一段时间后相信大家都会看到效果。初练时间可自行掌握,适应后可适当增加时间。


正坐可以刺激人体的胃经脾经以及肝经,保持其通畅。这几条经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即便是身体虚弱的成年人,脾胃不好,以及肝火太旺,还有普遍存在亚健康的人群,都可以通过正坐来逐渐恢复健康。 

正坐可以刺激到小腿胃经,使血液充盈到足三里这个穴位。足三里堪称人体第一要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很多人足三里这个穴位并不敏感,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血不下行”造成的。这个情况可以通过正坐来解决。 




正坐能保持脊柱中正。正坐更容易坐得直,垂足坐得时候自觉不自觉就会想驼背,但是正坐时坐直就比较自然。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前列腺炎,痔疮,阳痿早泄,跟坐姿关系非常大。很多都是胡坐(坐椅子)坐出来的。


正坐对整个脊椎的生长发育和保养都是最佳的坐姿。现代小孩从小时候就能养成正坐习惯的话,他的一生都将获益。


古时的人们必须从小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正坐。孩子们学的第一项礼仪就是正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要练正步相似。


正坐的训练,除了能磨练孩子们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因为再怎么训练,坐久了都会不舒服,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所以,正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修养的修炼,从而是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坐。


因此,经过正坐训练的人们都有挺拔、干练的气质,都有严谨、坚韧的性格。


《黄帝内经》上说:“粗守形,上守神”。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形体端正。


人的脊柱上“挂着”人的五脏六腑,人的脊柱如果出现小关节错位或脊柱侧弯,就会导致五脏六腑不能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会影响相关脏腑的气血运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诸多脏腑病变。


正坐的时候,能有效减少对颈椎的压迫,纠正颈椎的自然弯度,对颈椎病人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正坐其实和站桩有相似的作用,都可以扶阳气,身体阳气足,才能更加健康。


五、正坐注意事项



(1)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


(2)正坐时闭目养神,闭外三宝(耳、眼、口),内三宝(精气神)自如;


(3)适宜采用腹部逆势呼吸法,双手握固(四指握拇指),舌抵上颚,有津液产生待满口就咽下;


(4)正坐时不要进风;


(5)时间上循序渐进,刚开始以10~15分钟为宜,身体适应以后可根据个人情况逐步增加时间;


(6)如果出现浑身微微发热现象,正常,说明身体气血足;


(7)如果脚麻了,就把屁股抬起来,坐直了就行,歇一会,再坐下去。



让正坐复满华夏大地,让站桩引领健康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