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栀子——中医识方

 张胜军qeelmqlk 2018-09-16

山栀子[shān zhī zĭ]

  • 【原名】山栀子
  •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栀子;红枝子;木丹;鲜支;支子;越桃;小卮子;山栀;子越桃山栀子;枝子;黄鸡子;黄荑子
  • 【药性】寒性
  • 【药味】
  • 【归经】入心经、肝经、肺经、胃经。
  •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主治】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 【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
  • 【现代药理研究】
    1.栀子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保肝作用。(2)利胆作用。(3)对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有影响。
    2.栀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3.栀子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有降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血管的作用。
    4.栀子有抗炎作用,并对软组织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5.栀子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6.栀子有凝血作用。其炒焦品、烘品水煎液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
    7.栀子有致泻作用。
  •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谓主消渴者,以其滋阴壮水而渴自止也;谓其主肢体浮肿者,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肿自消也;谓其益气者,以其能除食气之壮火而气自得其益也。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惟有液滑能通大便,其人大便不实者忌之。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药性赋》:味苦,性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心中懊颠倒而不得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得利。易老云: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肿中之火。
    《本草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味厚气薄,气浮味降,阴中阳也。无毒。一名越桃。留皮除热于肌表,去皮却热于心胸。一说:去皮泻心火,留皮泻肺火。其所入之经,手太阴一脏。因轻浮象肺,色赤象火,故治至高之分,而泻肺中之火也。本不能作吐,仲景用为吐药者,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食令上吐,邪因得出。《经》曰:在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易不能利小便,易老用利小便者,实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气清而化,则小便从此气化而出。《经》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者,此之谓也。《本经》又谓:治大小肠热及胃中热者,此因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于中州故焉。加生姜橘皮,治呕哕不止;加厚朴枳实,除腹满而烦。加茵陈,治湿热发黄;加甘草,治少气虚满。倘除烦燥于心内,须加香鼓而建功。盖烦者,气也。燥者,懊不眠之谓。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治肺烦,用香豉治肾燥也。若加生姜绞汁,尤治心腹久疼。上焦客热善驱,五种黄病竟解。去赤目作障,止霍乱转筋。赤白癞疮,酒疱鼻。五内邪气,悉能除之。丹溪又曰:解热郁,行结气。其性屈曲下行,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人所不知也。
    《景岳全书》:味苦,气寒。味厚气薄,气浮味降,阴中有阳。因其气浮,故能清心肺之火,解消渴,除热郁,疗时疾躁烦,心中懊恼,热闷不得眠,热厥头疼,耳目风热赤肿疼痛,霍乱转筋。因其味降,故能泻肝肾膀胱之火,通五淋,治大小肠热秘热结,五种黄疸、三焦郁火,脐下热郁疝气,吐血衄血,血痢血淋,治大小肠热秘热结,五种黄疸、三焦郁火,脐下热郁疝气,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小腹损伤于血。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玄胡索,破热滞瘀血腹痛。此外如面赤酒齄,热毒汤火,疮疡肿痛,皆所宜用。仲景因其气浮而苦,极易动吐,故用为吐药,以去上焦痰滞。丹溪谓其解郁热,行结气。其性屈曲下行,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人所不知。
    《本草备要》:泻心肺三焦之火。苦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海藏曰:或用为利小便药,非利小便,乃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厥有寒、热二证。心痛以平,丹溪曰:治心痛,当分新久。若初起因寒因食,宜当温散。久则郁而成热,若用温剂,不助痛添病乎?古方多用栀子为君,热药为之向导,则邪易伏。此病虽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恣食,病必再作也。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最清胃脘之血,炒黑末服,吹鼻治衄。
    《本草崇原》:栀子气味苦寒,其色黄赤,春荣夏茂,凌冬不凋,盖禀少阴之气化。少阴寒水在下,而君火在上也。花多五瓣,而栀花六出。六者水成数也。稍秒结实,味苦色赤,房刻七棱九棱,是下禀寒水之精,而上结君火之实。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者,禀寒水之精,而治热之在内也。面赤,酒疱鼻齇,白癞,赤癞,疮疡者,结君火之实,而治热之在外也。栀子能启寒水之精,清在上之火热,得能导火热之气以下降者,如此。栀子生用能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以下行,若炒黑则但从上而下,不能起水阴以上滋,故仲祖栀子豉汤生用不炒,有交水火,调和心痛之功。而后人委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鼓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夫不参经旨,而以讹传讹者,不独一栀子为然矣。
    《神农本草经读》:栀子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五内邪气,五脏受热邪之气也;胃中热气,胃经热烦,懊恼不眠也;心之华在面,赤则心火盛也;鼻属肺,酒齄鼻,金受火克而色赤也;白癞为湿;赤癞为热;疮疡为心火,栀子下秉寒水精,上结君火之实,起启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之气下行,故统主以上诸症。唯生用之气性尚存,若炒黑,则为死灰无用之物矣。仲景栀子豉汤用之者,取其交垢水火,调和心肾之功,加香豉以引其吐,非栀子能涌吐也。




经典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