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果然很有料:王安石和苏轼水火不容的内幕(图)

 飓风居主人 2018-09-17

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七卷),中国工人出版社

  毋庸置疑,在新党眼中,苏轼绝对是一个旧党成员。毕竟,他天天反对变法,还上疏朝廷,强烈要求废除新法。这样的一个人,要不是一个保守的旧党,那才叫见了鬼。

  那么,苏轼是怎么反对变法的呢?

  史料记载,熙宁二年(1069 年),王安石打算改革科举制度,废除诗词歌赋考试,改用策论录取进士。

  王安石给出的理由是:诗词歌赋与治理国家,根本不对口,我们应该用策论,为国家选拔真正有才华、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

  实事求是地说,王安石的这种改革,也是欧阳修的目标。然而,王安石在录取上,全都录取那些同意变法、提倡新学的人,对那些提倡祖宗之法不能变的人,一个都不录取。

  得知此事后,苏轼立刻上疏表示反对,并参了王安石一本。

  苏轼告诉宋神宗:“策论写得好,不一定是治国的人才;诗词歌赋写得好,也不一定不会治国。比如,前朝的孙复、石介等人,策论写得非常好,但都是不懂政事的书呆子。反之,前朝寇准、杨亿等人,诗词歌赋写得非常优美,也一样会治理国家。可见,录取人才,跟考试内容没有关系。我朝原有的录取办法,就能录取无数优秀的人才。如今,王安石非要改革考试内容,完全是缘木求鱼,多此一举。”

  读完这份奏章后,宋神宗认为写得还不错,然后竟然把奏章交给了王安石,并询问他的意见。

  可想而知,王安石看完后是什么反应。

宋朝果然很有料:王安石和苏轼水火不容的内幕(图)

苏轼

  后来,在一次国子监举人考试中,苏轼作为主考官,竟然出了一道题目,更让王安石受不了了。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晋武帝独断讨伐吴国,成功了;苻坚独断讨伐东晋,大败而归;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霸业;燕王重用子之,燕国大乱。上述这些案例,开始都差不多,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苏轼出的这道题目,就是在暗讽王安石,说他忽悠皇帝违背天理、独断专行,未来必没有好下场。

  鉴于此,在新党眼中,苏轼完全就是一个旧党。

  但是,新党想错了。苏轼虽然反对变法,但他真不是旧党。证据,就是他和司马光的对话。

  史料记载,有一天,司马光找到苏轼,开门见山道:“王安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更改祖宗之法,甚是可恶。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讨伐他!”

  苏轼道:“没错,应该这样做。但是,我们应该反对王安石这个人,不应该反对新法。”

  司马光大惑不解道:“此言何意?”

  苏轼道:“在我看来,虽然王安石这个人问题很大,但他创建的新法确实有值得称道之处。而且,在我眼中,那些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说辞,比王安石的新法更加误国害民。”

宋朝果然很有料:王安石和苏轼水火不容的内幕(图)

王安石

  司马光一听勃然大怒,痛骂道:“好一个介甫(王安石的字)之党!”随后拂袖而去,并恨上了苏轼。

  把司马光气成了这样,苏轼还能是旧党吗?

  其实,苏轼就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官员罢了。但是,他的这种实话实说,还是得到了一个反对变法、隶属旧党的评价。这其实也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自己。

  史料记载,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不止一次上疏朝廷,请求谨慎、认真变法,不要急功近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拟进士对御试策》中,苏轼是这样说的:“譬如乘轻车,驭骏马,冒险夜行,而仆夫又从后鞭之,岂不殆哉!臣愿陛下解辔秣马,以须东方之明,而徐行于九轨之道,甚未晚也。”

  意思是说:现在的变法,就好比在深夜驾车一样,周围都是万丈悬崖,车夫还玩命纵马狂奔,这随时会车毁人亡呀!希望陛下解下马鞍,让马匹好好休息,等到天亮后再出行也不晚呀!

  在《上皇帝书》中,苏轼是这样说的:“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速,进人太锐,听言太广。”

  意思是说:陛下是一个好皇帝,不可谓不英明,不可谓不勤勉,不可谓不果断。但是,陛下也有三大缺点。第一,太急功近利;第二,提拔官员速度太快;第三,耳根太弱,什么意见都听。

  在《再上皇帝书》中,苏轼更是这样告诉皇帝的:“臣以为此法,譬之医者之用毒药,以人之死生,试其未效之方。三路之民,岂非陛下赤子,而可试以毒药乎!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而不已,则乱亡随之。臣非敢过为危论,以耸动陛下也。自古存亡之所寄者,四人而已,一曰民,二曰军,三曰吏,四曰士,此四人者一失其心,则足以生变。今陛下一举而兼犯之。”

  意思是说:如今的变法举措,就好比医生在患者身上胡乱用药,以其性命来检查药效,这怎么行呢?大宋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真的狠得下手,让他们当实验用的“小白鼠”吗?如今的变法之政,小用有小失败,大用有大失败,如果一意孤行地进行下去,就会导致国家动乱了!臣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自古以来,国家都需要四种人的帮助,即“民、军、吏、士”,如今的变法,已经把这四种人都得罪了!

  苏轼这种反对新法的谏言,还有很多很多。

  综上所述,苏轼强烈反对变法和指桑骂槐的话,让王安石自然恼怒。于是,在新党的眼中,苏轼被打上一个深深的旧党烙印了。即使苏轼是一个“无党派”人士,就是一个“说实话”的臣子,王安石也不管不顾了。他誓死要把苏轼轰出朝廷。最终,一件小事让王安石下定决心,把苏轼轰出朝廷了。

  这件小事,是猜谜。

  更多阅读,见《宋朝果然很有料》(北宋1-7卷)

宋朝果然很有料:王安石和苏轼水火不容的内幕(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