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方论证谈“土虚木乘’’型泄泻的治疗

 xxcc140 2018-09-18

泄泻的发生总离不开脾虚与湿盛,但土虚则木乘,肝气横逆侮脾又势必会加重腹泻,使病机复杂化。现就土虚木乘型腹泻,按病情轻重, 以方论证,诠释如下。

1、痛泻要方证

该方乃刘草窗治肝脾不和、肝旺犯脾而致泄泻之名方。方证特点是“土虚不著,木乘亦 轻。”平素可能没有大便溏泻、完谷不化的脾虚之候,也没有“头晕,身明动 ,振振欲僻地” 及“气上撞心”等肝气冲逆之象,仅仅表现为每因抑郁或恼怒情绪紧张之时即 发生腹痛泄泻。因土虚不著,以白术健脾补虚即可; 木乘亦轻,仅用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以制其阳用;陈皮理气醒脾;防风不仅防外感之风,也能抑内动之 肝风,且升清止泻。如脾虚渐显者,症见大便溏泻、倦怠乏力、 脉细者,加茯苓、苍 术、扁豆等;肝气横逆甚者,症见胁肋胀满、急躁易怒、脉弦,加当归、白蒺藜,倍用白芍。

2、真武汤证

该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阳虚水泛证。而其主症中的“自下利者”同样寓有土虚木乘之机。但较之痛泻要方证的土虚不著,真武汤证则是脾阳虚甚。 土虚与木乘互为因果,脾之愈虚,木乘愈甚,肝气横逆,妄动化风。方证特点是“脾阳虚且甚,木乘风动现。”临床上既有脾阳虚寒证如大便溏泻、完谷不化、 腹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也有“头晕、身明动、振振欲僻地”之肝风内动表现。治宜温阳健脾, 柔肝平肝。方中附子、白术、茯苓温阳健脾。肝气既可横逆乘脾, 也能上逆犯胃,《伤寒论》 真武汤主症中虽未有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但仲景却用生姜而不用干姜,盖干姜温中散寒,虽切于脾阳虚寒, 但无降逆和胃之功,而生姜温脾散寒虽不及干姜,但能降逆和胃。主证中虽无胃气上逆症状,但肝气犯胃之机已存,用生姜旨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白芍在这里 仍是养血柔肝,补肝体以制其阳用,而绝非用来制附 子刚燥之性。

3、乌梅丸证

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而厥阴病是在太阴脾气虚寒、少阴肾阳不足渐次加重的基础上,阳虚至极发展而成,其阳虚甚于真武汤证, 且肝气冲上、横逆乘脾之势亦甚,如果说真武汤证仅仅是肝气妄动生风,那么乌梅丸证则是肝气冲逆化热。方证特点是“阳虚甚至厥,肝气盛化热”。阳虚甚至厥又何以导致肝气盛化热?首先 肝为刚脏,主动主升,性喜条达恶抑郁, 所以 当机体处于抑郁状态不仅仅是指情志忿闷不舒,还包括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机体功能活动低下、气机郁滞‘不畅的状态。就体内阴阳二气而言,阳主动,阴主静, 阳主升发,阴主凝敛。若阴盛阳衰,阴之静性大于阳之 动性,阳气对机体的温煦、推动功能减弱,则可见精神 萎靡、喜卧欲睡、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脉微细等,使整个机体功能呈现一种压抑的状态。而肝为将军之官.其气易动、易升,一旦所欲不得,所恶随之,则“激怒”肝气,使之升发冲逆,“气有余便是火”,故逆上之肝气常常化火生热,因此在上述一派寒象的基础上又可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症状,形成厥 阴病的上热下寒证。再者脾阳虚至极,肝乘必愈甚,也是肝气盛化热的原因。对土虚木乘、寒热错杂的泄泻证,若顾此失彼,一味温阳健脾,忽略清肝抑肝,则易致“久利不止”。唯温阳健脾与清肝抑肝共举,方能收 效。乌梅丸方中乌梅之酸敛肝泄肝,亦可通过酸甘化 阴,补肝体以制其阳用;黄连、黄柏清肝冲之热;当归养肝血以制约肝气上冲;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花椒、人参温补阳气,旨在“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全方紧切病机,层次分明,标本兼顾,于病之各个环节丝丝 入扣。凡泄泻一症,临床上如既有阴寒内盛之候,又有头晕头胀、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等肝热表现者,皆可用乌梅丸加减。 土虚易招致木乘,但土虚也并非一定木乘,土虚木乘仅是脾虚泄泻的一部分。脾虚泄泻如何辨识有 无木乘?首先要抓主症.如痛泻要方证是每因抑郁恼 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而真武汤证是 在阳虚泄泻的基础上,复出现肝风内动表现;乌梅丸 证则是寒热错杂,脾寒与肝热互见。其次要看脉象, 三个方证病情虽有轻重之别,但必见弦脉。如真武汤证是沉细弦,而乌梅丸则是沉细弦且数。其三是辨泄泻特点,因有木乘之机,常常是腹痛即泻或泄泻前有下坠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