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快得出结论,有一个非常简单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连续不断地进行追问。 设问人以问题为进攻手段,叙述人以结论为防御盾牌,双方进行一场你来我往的思维交锋,问题和逻辑在这种思维的交锋中昭然若揭。通过一直不停地追问,可以看出叙述人在哪些方面考虑不足,对哪些方面认识不够,在哪些方面的思维是相互矛盾的…… 这种不停追问的方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丰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连续问5个为什么,以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真正的解决办法。 也即是说,这个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工厂的机器突然停了,影响了工厂正常的运作。那么,开始连续追问: Q:机器为什么停了? A: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断了。 Q:为什么机器会超过负荷? A: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Q:为什么轴承的润滑会不够? A: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 Q:为什么润滑泵吸不上油? A: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Q:为什么轮轴会耗损? A: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杂质。 于是,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安装过滤器,阻挡杂质。 可以看出,这样步步紧逼的连环追问的好处是: 1.可以立刻将叙述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2.能够当场发现需要补充的知识和信息; 3.在一定程度上也指明了需要努力的方向; 4.不停的追问还可以让我们有目标感,至始至终谨记最终目的,不会跑偏。 这种连续追问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5”只是一个代表数字,并不是确切性要求。也就是说,5问法并不是说必须问5次为什么,也不是说只能问5次为什么,只要有助于找到真正的原因,可以问3次,也可以问10次,一切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2.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只需连续提问就行了。其实不然,最难的地方在于“提对问题”。追问的问题不对,很可能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比如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因为超过了负荷”,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为什么超过负荷保险丝会断”,解决的思路就变成是否换一条保险丝,而回答也可能会误导方向。比如针对“为什么机器会超过负荷”,回答很可能是“因为订单太多,不超负荷生产不过来”这样的回答,思考的方向变成了是不是要采购新的生产设备。 3.不停追问的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顺序进行,步步递进。一般来说,问题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信息层面、思维层面、假设层面。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够明白你曾经非常熟悉的一个谚语的内涵了: 为什么失了一个国家?因为败了一场战役; 仔细想想,孩提时代,你是不是也是通过这样不断提问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