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究竟为何意?

 麻豆腐 2018-09-20

把《道德经》理解为“愚民政策”,是最大的误读,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无為,则无不治。

在这里老子提出了一连串的“反主流价值观”言论,包括:

  • 不尚贤

  • 弱其志

  • 使民无知无欲

这和大家心目中治世正道的儒家“尚贤”、“尚功”、“开民智”的思想似乎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老子是真的觉得大家应该跟白痴一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吗?

其实不然,《道德经》的文字不能脱离当时的背景去理解,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此时礼崩乐坏,西周森严等级的分邦建国制度遭受诸侯征战日渐崩坏,社会秩序混乱,有一句话大家应该能记住“春秋无义战”。

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究竟为何意?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指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在这种诸侯互相攻伐,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所谓的“尚贤”、“尚功”只不过是诸侯为了一己之私,网罗人才,让民众在战争中充当炮灰做为牺牲品的一种借口罢了,这和诸侯口中高喊的“仁义”一样,一片虚伪。

诸侯的战争,并没有带来社会的进步,那这样的“仁义”、“尚贤”、“尚功”,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肉弱强食罢了!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是道德经第十八章,从老子的观察来看,所谓“仁义”,一旦被宣传就会变成“假仁假义”,所谓“智慧”,一经颂扬就会诞生“大伪”,所谓“孝慈”,是因为太多六亲不和,才会有人拿来宣传、表彰;所谓“忠臣”,其实是因为国家昏乱才会出现。

治理国家根本的“”已经毁坏了,才会有这些“仁义”、“智慧”、“孝慈”和“忠臣”出现,而众人所津津乐道的“仁义”、“智慧”、“孝慈”和“忠臣”,只不过是掩盖国家治理越来越差,民风日见堕落的幌子而已。

老子说了:“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究竟为何意?

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依照“道”来治理,如果失去了对“道”的把握,那么只能依照之前的“德”来治理(祖宗的法度、祖宗的功德),如果连“德”都失去了,那么只能依照“仁”,以君主的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如果连“仁”都失去了,那么只能依照君主、臣下之间“信义”来治理国家,如果连“信义”都丧失了,那么只能按照上下尊卑的“礼仪”规矩来勉强维持国家的治理。所以试图依靠礼仪这些东西治国安邦,其实那只不过是忠信最微薄的一面,而恰恰是祸乱开始的前奏。

对现代人的启示

一个公司、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拼命的“尚贤”、“尚功”,以“狼性文化”做为企业的追求,一切以业绩、数字为方向,会带来的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降低、整体道德水平的下滑和“大多数人被剥削掠夺”的结果。

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究竟为何意?

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人的成功,下面累累的是千军万马的白骨。对于家世平平、资质平平、能力平平的普通人来说,这种肉弱强食,充满丛林法则的社会,也太残酷了吧!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并不是说让那些真正的智者不敢有所做为,二是说如果整个国家社会不搞丛林法则,就不会出现那种操弄人心、人性的诡计多端之辈,这里的“智”,并不是褒义词!

什么才是真正的“尚贤”、“尚功”和“无不治”

这就回到老子说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领导人不去以功绩为诱饵,民众就不会心生恶念去互相争夺;

领导人不以奇珍异宝为贵,民众就不会丢失淳朴之心也不会去盗取抢夺;

领导人不去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民心就不被迷乱;

所以圣人统治百姓,让百姓内心的欲望减少,而让其五脏充盈而身体健康,让百姓心中的不当之志削弱,而让其追求根本的大道。经常的民众处于不用诡计、不用智谋而没有不正当的欲望的状态之中。

这样子无为而治,那么天下即将大治。

这样深刻的道理,有人能理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