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病的不传之秘:诊法原则,触类旁通!

 独钓小鱼儿 2018-09-21

1.整体审查,全案统筹

中医诊法的对象小而言之是人,大而言之是宇宙。无论是人还是宇宙,都存在一个规律,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外在关联。人体是一个整体,生物体是一个整体,宇宙是一个整体,诊察这个整体的健康状况,就需要整体审查。

人体的健康状况受内在的和外在的媒介影响和左右,如局部与全身的相互影响,精神、气机与形体的相互影响,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所以中医诊法强调:要全面了解局部与整体的病情表现,了解病史、体质、精神、情绪、家庭背景、时令气候、周围环境等,从整体上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调护预后拟出一个可操作的最佳方案。

中医诊病的不传之秘:诊法原则,触类旁通!

2.诊法合参,条分缕析

在诊断疾病(评估健康)时,方法有多种,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封建时代,给女子看病,大多未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因其为大家闺秀,身处帏帐之中,医者与其只能隔帘而问,就连切脉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所以医者难行四诊合参,治病岂无误治之例?还有,古代一些病家,不接受医者的问诊,大多试医之脉,若脉与证合,则颂为神奇;如若不合,则诋为庸医。如此,医家四诊难全,又焉能十全十美?

所以,内经很早就高屋建瓴地指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因为任何一种诊法都不可能百分百的不遗漏任何可以作为诊断疾病和评估健康的信息。尤其是在诊法中,所收集的信息经过思辨发生冲突的时候,唯有进行诊法合参,才能去伪存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