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石景山:温祥创建承恩寺

 璇琮坑 2018-09-21

温祥创建承恩寺

 百名历史名人与石景山29


民间传说,京西模式口承恩寺是刘瑾建造的,刘瑾想当皇帝,建承恩寺作为演兵习武的大本营。经考证,承恩寺动工时,刘瑾已被处死,不可能建承恩寺,承恩寺的创建者应是温祥。

    承恩寺原有正德皇帝《敕谕》碑,碑文谈到承恩寺的创建者时说:“司礼监太监温祥,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等乡买民人王鼎等地四顷有余,于内盖寺一区,傍置祠堂、茔域””。《敕谕》碑是写给承恩寺的,因此,碑文中的“寺”,当然就是承恩寺。也就是说,承恩寺的创建者是温祥。承恩寺曾有道光三十年重修碑,碑文中有“承恩寺创自前明,盖温公所建也”的句子,也说承恩寺是温祥所建。还有一则记载,承恩寺老塔院内,曾出土《永公碑》,碑文在谈到承恩寺的创建者时,也有“司礼监太监温公祥,于翠微山创建梵刹,寺曰承恩”的句子。

    那么,温祥何许人也?《明史》无温祥传,对温祥生平事迹知之甚少。不过,《明史》有两处记载提到温祥。

    其一,按问归善王朱当沍,事见《明史·诸王一》。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洪武十八年(1385)就藩山东兖州府,史称鲁荒王。传至成化十二年(1476),庄王朱阳铸袭封。庄王的幼子是朱当沍。王府的长史(庶务总管)马魁,与朱当沍不和,于是在正德九年(1514)向吏部主事梁谷诬告朱当沍谋反。梁谷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派司礼监太监温祥、大理少卿王纯、锦衣卫指挥韩端前往按问。温祥秉公断案,判吏部主事梁谷指控朱当沍“谋反”,纯属子虚乌有。马魁怕此事败露,于是造伪证并贿赂镇守太监毕真。不料,毕真揭发了马魁的贿赂行为。御史李翰臣弹劾梁谷报怨邀功,长史马魁惑王罔奏,宜即讯。但结果,皇朝诏下,马魁以诬告罪斩首,朱当沍发往凤阳监禁,御史李翰臣降职流放,而梁谷无罪。此事一方面说明朝廷对温祥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明代特务政治的黑暗。

    其二,在国家存亡的关健时刻,密报太后,铲除江彬,事见《明史·佞幸》。正德皇帝很喜欢江彬,提拔他为都指挥佥事,出入豹房,与皇帝武宗同卧同起。江彬权势很大,谁想见皇帝,必须江彬点头。正德十五年(1520),江彬假托帝王诏命,改团练营为威武团练营。正德十六年,皇帝驾崩,江彬拥有重兵在皇族身边,想乘机造反。大学士杨廷和与温祥合谋,打算以皇太后旨令诛杀江彬。当即委托温祥将这一意图密报皇太后,请求铲除江彬。太后即命江彬与工部尚书李镰鐩入祭。祭完,太后令收留江彬。江彬发觉气氛不对,想逃走,但为时已晚,被门卫拘捕。嘉靖皇帝即位,江彬被斩,举国欢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温祥立了大功。此事一方面说明温祥是皇太后的心腹,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是大学士杨廷和信赖的人。

温祥是司礼监太监,太监建寺有两个目的:一是出宫后在寺内养老,二是死后葬于寺旁。温祥也不例外。前面提到的《敕谕》碑文中,有“内盖寺一区,傍置祠堂、茔域”的句子,说明温祥不但预建了自己的坟墓,而且坟墓范围内还有祠堂,很上档次。坟地的祠堂,又称享殿,是祭祀的场所。温祥的祠堂,是何名称?《敕谕》碑中没有说。不过,从《永公碑》中可以找到答案。《永公碑》有如下句子:“司礼监太监温公祥遂创建梵刹,寺曰承恩,祠曰显德。”原来,《敕谕》碑中所说的“祠堂”名叫显德祠。

  模式口确有显德祠,位于承恩寺之西田义墓内。田义墓由阴、阳两宅组成,阴宅今称田义墓,阳宅称慈祥庵。田义墓由神道、显德祠、寿域三部分组成。田义墓内的显德祠,究竟是温祥的,还是田义的?

田义墓的碑文中说:“万历乙巳秋八月癸亥,司礼监太监田公以疾卒于直庐。上闻讣轸悼,赉以白金宝钞,赐祭三坛,给东园秘器,命将作穿冢以葬,创树享堂碑亭。”大意是说:万历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1605103日),司礼监太监田义因病卒于值班室,万历皇帝听说以后,非常悲痛,赐给银子、纸币,派太监祭祀三次,给官方制作的棺材,命令准备打通墓穴埋葬,始建享堂碑亭。

这段话有两个词需要解释:一是东园秘器,一是享堂碑亭。先说东园秘器。汉代有官署,称东园,掌管王公贵族墓内器物的制作,故称棺材为东园秘器。再说享堂碑亭。碑亭的形式较多,享堂式的碑亭比较高级,其造型接近四方形。享堂和享殿,一字之差,享殿是长方形的殿堂,与享堂是有区别的。

  应该指出,田义墓的碑说到地上建筑时,只有“享堂碑亭”四字;实际上,除碑亭外,尚有两座华表,两个石人(一文臣,一武将),一座棂星门,一座享殿,名叫显德祠。碑文作者是否一时疏忽,将这些建筑遗漏了?碑文作者为沈一贯,其官职是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如此身份的人,不会不懂礼制;莫说皇帝赐给如此众多象征身份的建筑,就是皇帝“许禁地乘马”也写在碑文里,因为这是莫大的荣誉,岂有不写之理?尤其是显德祠,1958年文物普查时,“敕赐显德祠”的石额尚存,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此乃"敕赐"之物。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除碑亭外,田义墓的其它建筑,不是田义的,而是温祥的,理由有三:

其一,显德祠是正德皇帝赐给温祥的,《敕谕》碑和《永公碑》均已提及,而田义墓碑对显德祠只字未提。

  其二,与田义墓配套的阳宅慈祥庵,永公碑记载:温祥“复造下院二区:一在寺西曰慈祥庵;一在高井村曰翠云庵。”这里的“寺”应该是指承恩寺。《永公碑》提到慈祥庵,当是温祥的,说是田义的就说不通。

其三,田义墓现存的石人,与田义的身份不符。田义的身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官职不过四品。《明史》卷六十记载:“一品、二品石人二,文武各一,三品四品无石人。”田义一生,“周慎简重,练达老成,历事三朝,未尝有过”,如此而已;而温祥却不同,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按“功臣”身份赐葬。田义墓的石人与温祥的功臣身份相符,也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5月。

2.沈一贯撰《乾清宫近侍司礼监掌印兼掌酒醋麦局印总督礼仪房司礼监太监渭川田公墓表碑铭》

3.《明史·佞幸传》,中华书局,19744月。

4.《酌中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