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不养,一年白忙!最全养生指南送给你

 为什么73 2018-09-22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秋分,农历24节气里的第16个节气。在每年的9月23日,太阳位于黄经180度,全球大部分地区受太阳直射,昼夜均等,登高远望,月如玉盘,铺垫出中秋团圆赏月的好寓头。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化明显,在很多南方地区,直到这时才算入了秋。《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一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从四时阴阳之变”,道出秋季养生的精髓。所以,秋分后的日子,饮食不贪辛燥,起居不贪凉快,更易保得灵台清明,心态平和。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阳盛而雷响,秋分后秋寒开始,是万物衰退的前奏,阴气逐渐旺盛,故此响雷销声,也表示着暑气的匿迹。


二候蛰虫柸户。



天转秋凉,蛰居的虫儿藏于微小洞穴,用土沫封住洞口,抵御寒气。一来表达春耕秋收之喜,二来为来年的食物做储备。


三候水始涸。



秋分后天干气躁,降水量低,河流湖水的水量减少,一些沼泽和水洼容易干涸。这时人们应当顺应气节变化,凝神静气,戒骄戒躁,以养护五脏和心神。



秋分告别了暑气,夜凉如水,丹桂飘香,晚风袭来,枝叶摇曳,给人舒缓文雅的享受时,还裹挟着“凉燥”,耗人津液,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秋分养生要预防秋燥,注重养胃和保暖。


秋分如何起居?


1、添衣换被,抵御寒气入体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后降温,及时添衣加被,降低冷空气直接刺激皮肤的可能,从而有效抵御寒邪。若外出再穿着夏季的短衣短裤,到清晨傍晚,凉风习习,身体容易不经意间受到湿冷的影响,为之后发烧感冒、关节疼痛埋下祸患。因此,出门随时应该携带一件外套,或穿着长衣长裤,就能预防许多身体不适的症状了。


到了晚上,夜深露重,人体的免疫力难免有所降低。这时盖上薄被,抗寒力翻倍,才不易被湿气入侵,自然入梦香甜,第二天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2、按摩泡脚,拒绝寒从脚起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因此,按摩、泡脚都有着放松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神经、解乏利眠的作用。若在秋季,感觉手脚经常冰凉,失眠,困乏,晚间睡前泡脚不少于20分钟,捏脚5分钟,情况可改善许多。


这是因为脚掌血管密布,神经末梢丰富,通过刺激脚掌,能够调节内脏功能。此方法男女老少皆宜,成本低廉,见效够快,对有经期疼痛、冠心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气滞血瘀患者和微循环障碍者,都有明显的益处。


秋分适合做什么运动?


秋高气爽的日子,就适合出门做户外运动,锻炼身体,令人身心愉快。



不论老少,晨起打一套太极拳,柔和的力度,缓慢的出招,能提神醒脑,有益血液循环。对于身体综合素质较好的青少年,更适合打篮球、慢跑、瑜伽、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不仅有减肥塑身的效果,还能释放生活、学业以及工作压力,让人酐畅淋漓地享受有氧运动。


与此同时,在运动后可以适当按摩身体,养神静气。通过张弛有度的方法,达到动静皆宜的状态。



剧烈运动时,请牢记不要大口地呼吸空气。因为秋季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会流失一部分,运动时用嘴巴大口喘气,首先会打乱原有的呼吸节奏,其次自身水分也会加速流失,容易诱发唇舌发干、皮肤瘙痒、裂皮等症状。


秋分适合吃什么?


中医文化中,秋日养阴,阴为水。水,万物萌生之源泉,也是生灵的起源的重要一环。因此,多喝水,食用滋补类的蔬果和清淡的饭菜,更是契合了中医阴阳调和之理。


1、秋季养血,就要多吃“红皮”


红皮类的食物,一般是补充气血的好东西。如活血、开胃、消食的山楂,很适合食欲不振的人食用;富含大量蛋白、铁质的猪肝,炖煮汤羹,调理气血,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实际上,我们单纯以肉眼就能辨别自己是否需要补血。若身体气血旺盛,新陈代谢好,整个人会浑身透出一种生命的活力。红润的脸庞,水润的双眼,充沛的精神等,都能直接反应出个人的生活状态。


而泛黄、发枯的发质,往往是身体营养没有及时跟上的表现,气血也供应不上,更要注意多吃“红皮”蔬菜、水果和粮食。


2、秋季润肺,以“清淡”饮食为主



清淡这个概念,并不是说只吃菜叶,肉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味道香醇诱人。我们每周都需要摄取其中的养分,才能为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的清淡,多是指荤素搭配得当,以莲藕、蜂蜜、萝卜等食材,合理搭配鸡肉、黄鳝、猪肝等荤菜,香浓美味,汁水溢满口腔,补血,养胃,生津,益肺。平日里再备好莲子羹和银耳粥、青菜粥等食物,初秋就能打好健康保卫战!


3、秋季养生解馋,大闸蟹怎容错过?



秋分临近中秋佳节,月饼寓意重大,不可或缺。但时令的大闸蟹,却更是令人欲罢不能!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等功效。


从古至今,大多长寿之人,都遵循着养生的调和之理。《黄帝内经·素问》中讲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属性阴寒的螃蟹,在食用的时候,应当与烧酒、姜醋配之,味美而鲜香,更能调和五脏内里。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讲,大闸蟹中富含大量优质蛋白,具有积极的抗感染和排毒作用。只是清蒸就很美味,烹煮后膏体柔软,肉质鲜嫩,不仅属于舌尖的享受,还能有一定美肤效果,是女士们不容错过的美颜食品。



说到大闸蟹,在我们上医网,也售有阳澄湖的大闸蟹。大家知道,阳澄湖方圆百里的水域,处于长江交汇之处,在淡水与海水的冲击下,水位常年稳定在2米左右。且水草丰盈,水质澄澈,气候适宜,鱼蟹繁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点击下图,即可查看大闸蟹详情。



这一爆款大闸蟹,以古法养殖,蟹香撩人,味道正宗,鲜美甜滑之余,蟹肉丰盈嫩香,晶莹白净胜似白鱼,诱人食指大动。蟹膏灿如黄金,膏似凝脂,绵润有余甜。大腿肉,纤细丝绒,如干贝般美味;小腿肉,细嫩抽长,宛若银鱼灵动。真是佳节团聚少不了的珍馐之一!



早在北宋年间,苏大文豪因馋蟹,闹出过以诗换蟹的笑谈:“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现在方便的物流使得我们在家能够尽情享用蟹味,也不必绞尽脑汁作诗以换蟹,真是想想就心情愉悦啊!


在购买大闸蟹的同时,随盒附赠以下物品:去腥提鲜的紫苏、吃不完可以用来保存蟹的毛巾,让您拼蟹更容易的拼蟹纸。



现在开始下单,从10月8日起会按顺序用顺丰快递到家,都是包邮的哦~当然大家也可以选择买蟹卡,用来馈赠亲友是极好的,使用微信或短信,凭券码就能提取相应规格的螃蟹啦。


秋分皮肤如何养护?


秋分过后,空气水分有所降低,天气也有些忽冷忽热,若人在户外,皮肤容易受天气影响,干燥开裂,然后遭到细菌感染,诱发瘙痒症状。



因此,除了在起居饮食方面需要有所防护,清洁面部和身体时,适宜使用弱酸性的洗面奶,或者在洗浴时添加少量食醋,都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针对秋燥,可以这样做:


1、擦保湿霜乳。可以早晚各擦一次,不论年龄几何,滋润的肤质,看着都很有气色。


2、饮足6杯水。果汁、茶水、水果都有水分,适量摄取,能让身体自发输送这些水分,保持机能的良好运转。


3、脸部按摩。秋燥不仅会减少皮脂腺的油脂分泌,还容易让脸部干燥紧绷。因此按照面部按摩法,促进促进血液循环,也能让皮肤不易流失水分,红润有光泽。


点击图片可放大


推荐养颜必备——虫草珍珠玉颜膏,它由上医网美女医生伍睿昕研制。清淡的乳黄色,涂抹于肌肤上,细腻自然,没有多余的颗粒感,透气轻薄,吸收效果佳。配方中含有东北人参、浙江珍珠、玉树冬虫夏草等高质量材料和其他活肤养颜,抗衰老类的活性成分。很适合深秋用来改善肤质,保持娇嫩肌肤。


点击下图,即可查看珍珠玉颜膏详情。



秋分养生,珍馐美食与姣好容颜,都不容错过!你准备好了吗?分享给亲友,共享健康人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