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丛马先蒿资料 灌丛马先蒿(Pedicularis thamnophila)来自于玄参科,马先蒿属。不过现在被新的分类系统划到列当科了,旧的分类系统是玄参科。 多年生草本,干时略变黑色。花冠黄色,为我国特有种,产四川西南部与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200-3,500米的云杉林中或高山灌丛高草原中。 开头 文中的灌丛马先蒿是在昆明长虫山遇见的,因为没有关于灌丛马先蒿的介绍,我们就从他的属,马先蒿属去了解啦。 马先蒿属 马先蒿属是玄参科中最大的属,约500余种,主产北半球,多数分布于寒温带及高山上。 我国青藏高原是该属的起源中心和演化中心,国产340多种,主产西南山区和西北地区。 生于草甸、草地上,潮湿的灌丛、疏林下,沟边、河滩旁,砾石、岩缝中,是高山、高寒植被中的常见伴生种类。 化学和药理分析表明,马先蒿属植物普遍含有大量的苯丙素苷和环烯醚萜苷,以及少量的木脂素苷和蜕皮甾酮,个别种类含有倍半萜,有些种类具有抗癌活性成分。因此,在药物资源开发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事实上,《本草纲目》中把马先蒿当中品入药。尤其在藏药和蒙药中应用较多。 民间俗称“土人参”、“白条参”、“黑参”等,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愈疮固精、滋补”等功能,主治肝病、胆病、关节炎和食物中毒等。 由于青藏高原是马先蒿属植物的主要产地,加上马先蒿属植物在藏药治疗肝、胆病、风湿及癌症等方面有独特的验方,因此,应重视其开发。 民间药用情况 马先蒿属植物药用种类繁多,有的种类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疗效优良,享有盛誉。 现代本草收载有该属植物50余种,其中以根、根茎入药者如太白参、藓生马先蒿、互叶凤尾参等20余种,多有滋阴补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能。 以花或全草入药者如阿拉善马先蒿、聚花马先蒿、长花马先蒿等近30种,多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保肝等作用。 部分种类民间药用情况 美观马先蒿,根甘,微苦,滋阴补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还阳草,全草性平,微苦辛,清热解毒。 互叶凤尾参,根性温,微甘苦,补气血。 鹅首马先蒿,花甘涩温,利尿平凡喘,益阴止痛。 聚花马先蒿,根熄风定惊,利尿通淋。 极丽马先蒿,花苦寒,清热解毒。 全裂马先蒿,根益气养阴,托毒止痛。 矮小马先蒿,花微苦寒,清热,治肝炎、水肿、遗精。 西藏马先蒿,花苦寒无毒,治食物中毒,胃溃疡,补气血。 旌节马先蒿,全草清热解毒,治蛇咬伤。 生物碱类 该属植物生物碱主要为单萜衍生的吡啶类生物碱。 环烯醚萜苷类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玄参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目前已有报道从该属10余种植物中分离出了20余种该类化合物,主要有桃叶珊瑚苷、山栀子苷、哈帕苷及其衍生物。 有的种类含有环烯醚萜苷二聚物,在碱性或受热条件下易分解为糖和苷元,苷元易聚合为黑色化合物,所以该属植物晒干时经常变为黑色。 苯丙素苷类 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在马先蒿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上,也是一类极有价值的化合物,迄今为止已经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14种该类化合物。 其母核是由咖啡酰基或阿魏酰基通过糖链与苯乙醇基相连而成,糖链常由葡萄糖、鼠李糖、木糖、或阿拉伯糖组成,苯乙酰基与吡喃葡萄糖的C1相连,而咖啡酰基或阿魏酰基常与C4或C6相连。 该类化合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甲醇,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在紫外灯下有强烈天蓝色荧光。 其他 此外,还分离出了木樨草素、芹菜素、槲皮素、山萘酚等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研究 该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苯丙素苷类的研究,药理实验证明。 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苷类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骨骼肌疲劳、抗肿瘤、DNA碱基修复作用、抗溶血、抗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等多种生理活性。 另外环烯醚萜苷类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降压、利尿等多种生理活性。太白参的总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甲亢型肾阴虚小鼠的各种症状。 结尾 灌丛马先蒿的介绍就到这里啦,没有专门的关于他的研究,想来是资源比较稀少的原因。在长虫山只遇见了一株,从她们家别的植物来看,马先蒿属的植物是很有成药的潜力的。 如果成药有些远的话,作为观赏植物也是不错的哦。形状也够特别,只不过谁来引种驯化呢?今天先说灌丛马先蒿,后面遇到上面提到的那些马先蒿,再一一给大家介绍啦。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马先蒿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吴臻 李发荣 杨建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2)甘肃马先蒿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冯虎元 安黎哲 王勋陵 (1.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