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不到高修养先做一个不被人讨厌的人——《论语》学习189-190

 背后国文 2018-09-25
 

泰伯篇第八·五(189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钱穆译】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去问才能低于他的人。自己知道多,去问比他知道少的人。有了像没有,充实像空虚。别人无理犯我,我能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曾在这上面下过工夫了。

【杨伯峻译】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傅佩荣译】曾子说:自己有本事,却去请教没有本事的人,自己知识丰富,却去请教知识有限的人;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内心充实却像空无一物;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做了。

能,能力,才干。问,请教。犯,冒犯,欺侮。校,计较。

自己能力高,却去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自己懂得多,却去请教不如自己的人。有学问却不张扬,内心充实却不显露,被人冒犯却不计较,这是何等的修行,这是何等的品质?是颜渊吗?是不是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人曾子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影响了曾子,也感染了曾子,所以他后来能著《大学》,后世能被称宗圣

这样的品质在今天尤显珍贵,能够不耻下问,主动学习他人之长,内敛、低调、善良有涵养,与当今主流的处世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大家都知道以上都是优良的品质,为什么人们却很少做到?社会浮躁只是客观因素,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修炼不够,没有人愿意隐藏自己的学问和才干。

现在的人都勇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以期自己有更好的机会,当然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胸无点墨却虚张声势,眼高手低却不自量力,只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同样,如果自恃才高,却故作谦虚,就显得不厚道;满腹经纶却故作高深,难免让人敬而远之。向人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好学不厌,修行不止,才是展示自己最好的方法。保持善良和谦逊的品质,比你表现出的聪明更重要,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尊重。

 

 

泰伯篇第八·六(190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钱穆译】曾子说:可以把六尺的孤儿托付他,可以把百里的政令寄放于他,临到大关节处,摇夺不了他,这等人,可称君子了吧!真可算得君子了!

【杨伯峻译】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种人,是君子人吗?是君子人哩。

【傅佩荣译】曾子说:可以把年少的孤儿托给他照顾,可以把国家的命脉交给他负责,遇到重大变故也不能使他放弃操守:这种人称得上是君子吗?这种人是君子啊!

夺,被抢夺,被强夺。

论语里有很多篇章讲到君子的特征,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3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33》本章讲如果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托孤,托国,遇大节而不被抢夺,是不是符合了以上三个特征:通晓大义、心底无私、接受大任务,这样的人还不能称为君子吗?

历史上托孤、托国的事例不少,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就是孔子之推崇的周公辅佐周成王治国理政的故事。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但周成王年纪太小,尚在襁褓,不能亲理朝政。周公忍辱负重,摄行政,维护了周朝的稳定。后来成王长大后,周公把政权交还给了成王。周公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能力超群,说他这样的人是君子毫无问题。

现在的人当然不会像过去那样有托国的事情发生,但托孤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品质的人为了托孤人的嘱托,不惜忍辱负重遭遇非议,坚守道德使命。但有的人为了自身利益,置人家重托于不顾,上演盗名窃誉篡权夺位之闹剧,为人所不齿。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想成为君子,必须遵礼守道,做到无私、晓义、有责任担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