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太宗是怎么“骗”到手的?

 笑谈人生iavo6h 2018-09-25
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特别喜欢“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字,从大唐各地搜罗了不少二王的真迹,尤其对《兰亭序》爱不释手,死后都要带进棺材,以致《兰亭序》真迹从此消失。《兰亭序》原本是王羲之的子孙世代相传的墨宝,唐太宗堂堂一代文武兼备的帝王为得到它,寻踪访迹、威逼利诱、连蒙带骗,下三滥的招数没少使。
图片
唐 冯承素摹《兰亭序》
大致在南朝末年和隋朝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传到了他第七代孙子智永和尚(本名王法极)手里。智永因家学渊源,再加上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也成了一代书法大师。可是智永及其兄弟都出家为僧,没有后人,于是他在圆寂前,又把这卷珍贵的《兰亭序》传给了最得意的弟子辩才和尚。
辩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临摹智永禅师的书法,甚至能以假乱真。辩才对《兰亭序》极为珍爱,他怕人觊觎,便在卧室的房梁上凿了一个暗格,把《兰亭序》藏在里面,只偶尔才舍得拿出来一观。
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晋祠铭》拓本局部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唐太宗政务之余,经常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书法名家切磋技艺,很快打听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永欣寺的辩才和尚手中。唐太宗立刻下旨,千里迢迢把辩才招进长安的皇家道场加以供养。唐太宗亲自对辩才和尚嘘寒问暖,谈天说地,循循善诱,想从他手里得知《兰亭序》真迹的下落。辩才和尚深知唐太宗动机不纯,也顾不得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清规戒律,谎称自己虽然有幸见过《兰亭序》真迹,但它早已随着师父智永禅师圆寂而不知所踪了。
图片
网络配图
唐太宗信以为真,就放辩才和尚回越州,重新派人查找线索。可是经过反复推敲,线索最后还是指向辩才和尚。唐太宗又传旨召辩才入京询问,软磨硬泡,威逼利诱,就差给辩才和尚跪下了。可辩才和尚软硬不吃,一口咬定没有、不知道。唐太宗只好又放辩才回越州,过了一段时间,又召他入京……如此反复传召辩才多次,毫无进展。
图片
萧翼赚兰亭图
唐太宗对《兰亭序》真迹心心念念,寝食难安,于是发动手底下的一大帮能臣谋士,说:“朕为求《兰亭序》真迹,夜不能寐。可是又不好拿辩才这老和尚怎样,你们给朕想想办法。”最擅长出谋划策的宰相房玄龄站出来,为唐太宗保举一人——萧翼,说他一定不负圣望。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