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作用的花椒,凭借浓郁的香气、爽快的麻感,被人们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特别是作为川菜最为典型的调味料,花椒早已渗透到中餐的每一根神经之中。无论是麻婆豆腐,还是水煮鱼;无论是椒盐虾,亦或是夫妻肺片……在众多经典菜肴中,总少不了花椒的身影。 花椒:别名: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一般在立秋前后成熟。 花椒是中国特有的香料。俗常里最平凡的烹饪作料。然而,在远古时代,它是人与神之间沟通的祭品,也是专属王公贵族的顶级香料,还是男女之间以表达爱慕的信物。 花椒作为调味料则是魏晋时期开始的事情了。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腊脯”、“羹镬法”、“蒸鱼法”等篇以姜椒等物作为调味料,加入饮食之中。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加入花椒的食物是上等的美味。到了元代后,花椒才在全国逐渐流行。 花椒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麻”从何而来呢?其实,花椒所带来「麻」的感觉,实际是一种触觉,准确地说等同于50赫兹的震颤。更加精准地来说,是由花椒所含有的hydroxy-alpha-sanshool (羟基甲位山椒醇)激活了皮肤下的神经纤维 RA1,产生了50赫兹的震颤。 纵观历史长河,整个花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文化发展史。时至今日,花椒早已没有祭祀功能,而作为调味料。它也不再作为皇宫贵族的上等贡品,而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如今,花椒的品系已发展200余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然而除了我国外,仅有很少的南亚东南亚国家运用花椒属的植物作为食物香料。在我国花椒有50多种,13个变种,其中已用作香料食用的约有十余种,如竹叶花椒、青花椒、野花椒、川陕花椒等。但是我们平时食用的花椒品名远比这个复杂,在漫长的花椒种植史上,由于长时间的杂交、选育和地域影响,使得今天的花椒衍生出了极多的品系。 国内花椒的主要品种有:(1)大型花椒:大椒、狮子头、大红袍、正路椒、娃娃椒;(2)小型花椒:小椒、小红椒、小黄金、茂椒、豆椒、火椒等;(3)其它花椒:秋杂椒、白沙椒、高脚黄、枸椒、臭椒等。其中以陕西为代表的大红袍,以四川汉源为代表的正路椒,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青椒,以及遍及各地的枸椒等品种较多。其中大红袍占45%,青花椒占25%,正路椒占10%,枸椒占20%。 这几种花椒各有特点,如陕西的大红袍色泽鲜红、麻味强、产量高(年平均亩产达180斤)、但香气略差且不适合日照少、湿度大、海拨高的地方栽培;四川汉源的正路椒,色泽鲜红、麻味强、香气较好,通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已适合当地生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但产量低,不抗病虫害;重庆和四川的青椒,色泽青绿、麻味纯正,因挥发性油含量特高(比其它花椒品种高50%以上),所以香味青香浓郁,现已特别适合重庆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但产量低(年平均亩产才达130斤)。 遍布各地的枸椒,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品质差,产量低,并且椒区的花椒品种退化严重。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云南、贵州、等地,以及新发展的新疆产区,这些产区的花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0%左右。但无论从产量上,还是品质上,普遍与三大主产区无法媲美。 四川地区食用花椒也最为普遍。川人好食麻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如果追溯到秦代的话,那么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这种美食习惯,至少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四川人把花椒的“麻”当作是一种高级享受。对于川人来说,花椒是生活的日常,熟悉的就像空气一般。四川花椒因香气浓郁、麻香味浓而出名,堪称川菜的灵魂。 花椒最霸道的用法,就是四川人民开辟出来的麻辣风味,动不动就是手一抖一把花椒就下锅了,份量之彪悍,味道之浓烈,可以让围观煮饭的外地食客小心肝儿也随之一颤。花椒,是川味火锅的灵魂之一。在火锅的底料中放入川椒,有增香、解腻、除腥的功效。用油爆香更能增添香气。 花椒在国外的风评基本上会被认为是最代表中国特色的香料之一,但基本上和欧洲人民印象中那种神秘的东方香料沾不上边。对于西方人民来说,花椒完全是最独特到甚至奇怪的中国风味,那种“麻”到销魂的体验简直具有突然被一道闪电辟中的感觉。 最后,给大家奉上一道经典川菜食谱,自己动手,感受一下“麻”的销魂吧~ 麻婆豆腐 材料: 豆腐1块,郫县豆瓣,肉沫50克,花椒10颗,辣椒粉,花椒粉,胡椒末,水淀粉,小葱,五香粉等适量 做法: 1、准备材料,小葱切段; 2、锅中热油,炒熟肉沫,盛出来; 3、锅中倒入油少许,炒香豆瓣; 4、加入水,放入花椒粒、辣椒粉、胡椒末,小火煮7分钟,加入炒好的肉沫; 5、豆腐划成小块放入,煮几分钟即可,倒入水淀粉,煮开,盛出,撒上花椒末,葱花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