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3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27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分类/风水、皮水及鉴别、治法

* 风水的命名,
   顾名思义,这种水气病,它的发病和变化具有风邪的特点。

第一,我们来看风水脉证,既有风邪特点,在发病的病因上,与风邪有关。

第二,从病情,或者说病证特点上看,具备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它是这样的一个病因,风邪所致,因此,具备风邪的特点,善行而数变,
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而且,在治法上,也应该求急、求快,不然的话,它容易发生变化,那么,风邪得兼有水邪互结,才称其为“风水”。

   我们学《中医内科学》讲,是分阴水和阳水之别。
   风水是属于什么呢?
   和皮水相对来说,属于阳水之中的阳中之阳,皮水为阳水里面的阳中之阴
,因此,脏腑辨证,应当是属于在皮毛的,与肺相关,肺合皮毛。

   咱们再来看它的临床特点,

第一,它提到了风水
& “其脉自浮”说得了风水病的病人,脉象应当见浮脉,而且肯定是浮脉,这
个浮脉也等于,标志着病在皮毛的问题。
   浮,病在表,实际作为水气病,发起来以后,就和我讲的溢饮是一样的,
在体表有水的话,脉道实际上是受到影响的。
   但是,它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浮”字呢?
   就是要体现“在表”的问题,是一个急发的情况。

& 伴有“恶风、骨节疼痛”,这三个症联合起来说,就是初见表证。

   骨节疼痛,应该说是风邪和水邪搏结,结果阻遏阳气,不通则痛,这里一定是这样,水湿搏结的关系,搏结在肌肤,还是关节,它都表现为“不通则痛”,严格来说,是骨节疼痛,包括肌肤也是。
   应该除了疼痛以外,也有湿邪、水邪的那种使你有沉重感,应该有这种感
觉,才是风水的特征。
   这里面,他全是用风水的“水”字,作了省文,不能说风水只见表证,应
当说,风邪和水邪互结,风邪和水邪搏结于,肌肉、关节之间,它出现的一种疼痛,或者是沉重感的表现。

   表证是必见的,这是三个症,
(1)是其脉自浮,
(2)恶风,恶风的原因是风邪所致,
(3)是骨节疼痛,是风和水搏结的原因所致。
 
第二,我们来看皮水,首先,

&“其脉亦浮”,也应当见浮脉,还是来说它是水在表的,同样是见表证。
   同时,它又见,
& “外证跗肿,按之没指”,看来张仲景,在临床检查方法上是真高明,咱们
要是说看浮肿,你得首先用指压法按压,到底肿没肿,有没有凹陷性的表现,现在,按上去,肌肤(察肿胀)的一种按压办法,诊断的办法,这也是属于“望、闻、问、切”,切肌肤,按下去,凹陷,“没指”,凹陷性水肿表现。
   西医检查和咱们一样,在手法上。

&“外证跗肿”- 的“跗”字,请大家注意,写的是不是提足旁呢?
   它(原文)写的是月肉旁,这两个字(胕、跗)是有区别的,月肉旁的“
胕”,指肌肤按之没指,所以,是浮肿之义,皮水病在肌肤,比脏腑辨证在肺的风水要深一步,脾主四肢、肌肉,因此,皮水的脏腑辨证,首先是责之于脾,然后,它还偏于表,属阳中之阴,所以,作为皮水的脏腑辨证,一定落实在脾和肺上。
   皮水的命名仍然是和水邪相关的,但与风邪的关系不是那么大,而是表现
为外感湿邪与水邪的搏结,称之为“皮水”,外感湿邪与水邪,搏结在肌肉、关节之间,所以,以脾主四肢、肌肉,为脏腑辨证的要点,表现为与脾、肺相关。
   因此,“胕肿”月内旁,“按之没指”,是浮肿之义,如果我改成提足旁
的这个“跗”,是以下肢肿甚为特点,提足旁的“跗肿”标志两个含义,
(1)以下肢足踝肿甚,
(2)或者说以下肢先肿,这在临床都是可见的,皮水的特点。
​   “外证胕肿”
,这个月肉旁的“胕肿”,和我们现在写的三点水的“浮肿”,音、义完全相同。
   那么,我现在要改成,提足旁的“跗肿”,也是来说浮肿,但是,在部位
上,突出以下肢先肿,或者以下肢肿甚为特征。

   它又说
&“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恶风”,风水一定恶风,这个不恶风,因为和
风邪没有关系,是和湿邪相关的,现在要说“其腹如鼓”,原文写的,作为急发的一种阳水范围里面的,风水和皮水,不至于造成腹水象鼓一样,这里应该[校勘],应该是“如故”而不是“如鼓”。

   我们书上就作了这个“胕肿”的,“胕”的[校勘],介绍了这个“胕”与“肤”通,“胕肿”指皮肤浮肿,《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曰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现在,我给大家建议,跗肿是皮水临床特征之一。

   现在,作为风水也好,皮水也好,应该是腹部的不水肿,它应当是“如故”,当它发展到石水、正水的时候,腹部才会出现腹满,包括伴不伴有喘?最典型的,我们看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浮肿,腹部要膨起来,包括急性期,如果治疗的不当,或者用激素用的特别多,小孩激素综合征出来了,胖胖的,小肚子挺起来了,那也不是因为腹水鼓起来的,只能说明他肾功受到影响,是激素给他造成的副作用。 时间关系,这堂课先到这里。

下课。===========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上一次课,我把十四篇概述讲完之后,讲了原文第 1 条的前半部分,就是风水和皮水的主要脉证。
 
    今天,我接下来,把风水和皮水的情况,给大家复述一下,然后,再横穿
一下,原文的第 3 条、第 5 条,作一下风水、皮水的鉴别,之后,再讲正水和石水的脉证。

   关于
“风水,其脉自浮”- 这就是说明在感邪方面,外邪是风邪,然后和水邪互结
,结于表,因此脉浮,即风邪阻滞于肺卫,所以,它脉见浮象。

“外证骨节疼痛”- 我给大家补充了,若水湿在肌表,除了疼痛,还应该身体痠重,得有沉重感。

“恶风”- 是风邪所致。

“皮水,其脉亦浮”- 在脏腑辨证上,如果说和风水的区别,它不感受风邪,感受的是湿邪,因此,在脏脏辨证上,是归属于脾和肺,这个脉浮也是说皮水初起的阶段,也是在表,因此,脉浮。

“外证胕肿”- 这个月肉旁的“胕”,和我们现在写的三点水的“浮肿”,音、义完全相通。

   那么,我给大家补充的,是提足旁的“跗”,来证明它的浮肿,是从下肢先肿,或者是说肿于足踝开始,或足踝肿甚,“按之没指”,这说明有一种可凹性的水肿,这是皮水。

   下面接着说
“不恶风”- 因为它和风邪无关,是以湿邪为重的。

“其腹如故”- 验之临床,作为风水也好,皮水也好,还属于在表之证。
& 风水是表中之表,或者说在阳水的范畴里面的,隶属关系,风水为阳中之阳,我说“表中之表”,这是《金匮要略》当初的认识,表中之表。
​&
 而皮水,就是表中之里了,所以,它不会出现腹水,它是因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还是体表部位为重,“按之没指”也是一个标志。
   比方说下肢,咱们在临床检查的时候,就表现为下肢胫前部,指压肌肤有
凹陷性水肿。

“不渴”- 说明它里无郁热,因为渴症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它(皮水为)里无郁热,因此,口不渴。
   这是关于风水和皮水,还是病在表,因此,一再强调“其脉自浮”,“其
脉亦浮”。

   最后结论,风水、皮水
“当发其汗”- 用汗法来治疗,也证明腹部不应该像鼓一样地肿起。

   第 1 条涉及到风水和皮水的脉证,以及它感邪的程度,和脏腑辨证的病位,以及病性,我已经给大家作了一个,大体的介绍。
   那么,风水,它具有风性的特点,善行而数变,发病急骤,变化迅速,而
皮水,起病相对来说缓慢,是和脾相关的。
-----------------------------
 
   下面,我们来看第 3 条原文,继续来论述风水的机理和脉证,请大家看
第 3 条,这也是个一类条文,和刚才的第 1 条是同样的,因为重点论述风水。

 《金匮要略》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
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一类)
 
“目窠”- 这个字念[kē],眼窝,那是指的眼泡,上眼睑肿起来了。

“如蚕新卧起状”- 这个“蚕”字是多出来的,在咱们[校勘]第一个就写了,《脉经·卷八》无“蚕”字。
   所以,有好多书,包括《讲义》,都说它“目窠上微臃”- 肿起像一个蚕“卧起”,给它画一下,蚕匍匐前进的时候,拱起来,所以,说眼泡肿,就像一个蚕在那卧着。实际上不是,是应该念“如新卧起状”。
   眼泡肿的样子。像什么呢?
   就像咱们睡醒刚起床那样,微肿。
 
“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再一次把风水
的脉证给予解释,前面第 1 条已经讲了,风水,应该初起的时候和风邪相关,因此,它病在表,这种水邪停聚于肌表,则寸口脉浮。

   现在,又提到“脉沉滑者”,为什么?
   我们说作为风水,它的特点就是善行而数变,水肿立即就蔓延起来了。

   那么,
“中有水气”- 这个“中”,也是说明,风水已经从体表开始蔓延到肌肤了。
   怎么来证明呢?
  “面目肿大”也就是说,风水的特点,起于面目,而且在面目的部分,是眼
泡肿甚。

“中有水气”- 是风邪挟着水气所致,因此,发病迅速变化、蔓延起来,“目窠上微拥”,特点上,面目先肿,而且,以目窠肿为明显,肿甚,“微拥”的程度,就像人刚刚起床的样子。

   再说肿势增剧,还表现为,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 前后这两句话,来表示面目肿大,头面先肿,
以目窠上肿甚,而且,是肿势迅速蔓延或者增剧,是表现的从面目开始蔓向到全身,“按其手足上”,已经到四肢了。

“陷而不起”- 是可凹性水肿的样子,迅速蔓及全身,所以,风水,具有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那么,风水蔓延到周身以后,它仍然是属于表中之表的。
   拿什么来说明呢?
   前面我们讲它具备的一派表证,一个是脉浮,再一个,“恶风”,还有“
骨节疼重”。

   现在,这个条文里面,继续说了
​“有热”-
“有热”怎么理解?为什么“面目先肿”?
   因为水湿留滞于胸劲以上,卫气被郁,所以,头面先肿,那么,这种发热
,也是和水邪和风邪相兼挟,出现的一种发热,因为它毕竟在脏腑辨证上,偏于肺,偏于卫表,所以兼有发热。

   然后,又提到了,
“其颈脉动,时时咳”- 颈脉是什么地方?
   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所过的地方,正好是喉结两侧,人迎脉处,和水肿病
相提并论的原因,就是因为水湿留滞于胸颈以上之后,肺的宣发受到抑制,所以,不仅伴有发热。

  而且
​“颈脉动”- 人迎脉动,实际咱们临床看,西医同志他也特别注意颈静脉的情
况,那特别是关系到心、肺的功能,它这也是注意了人迎脉的情况,肿甚的话,其搏动会相对来说就掩饰一下,所以,能看见颈脉动。

   而且
“时时咳”- “咳”来说明,水邪对于肺的宣发功能影响到多重,如果兼有咳
,那显而易见,就是水渍于肺,肺失宣发所致,所以他要咳嗽。

   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所见,咳嗽的症倒不一定出现,发热是肯定的,而且肿总是从头面,特别是从眼睑开始,迅即蔓延周身,正好相当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变态反应,而且,开始都是咽峡部的链球菌感染,所以,它与表证一样,发热、咽痛,脉开始确实见浮象,当水肿蔓延以后,这个脉,《讲义》上说,张仲景提示应该是沉滑,水气迅速蔓延了。
   这个发病过程,确实具备风性特点,而且,整个所见的情况,提出它风水的特点,头面先肿,以目窠肿甚,眼睑先出现,真就是这样,然后,延及周身的时候,为可凹性的水肿。
   关于咳嗽,还是发热,再一次提示和肺相关。
   这是第 3 条的风水,和第 1 条结合起来,我最后给大家归纳。

   下面,再请大家看第 5 条,第 5条讲: 
 《金匮要略》“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
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一类)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 不是“黄”,而是“洪肿”,三点水的“洪”,
大家看[校勘]的下面一行,“黄肿”,《脉经》“黄”作“洪”,为什么呢?就是这个“黄”字,上面是这样写的,底下是个“由”,正好是上下结构,洪多出三点水,就是说,这个“洪”字,被丢了三点水,给加上了一个“由”字,传讹了。
   所以,一定是“一身面目洪肿”,什么叫“洪肿”呢?就是水势马上就蔓
延,像洪水来的那样,这形容的不是正水、石水那种里水,而讲的是皮里之水,因此,本条是论述皮水的证治。

“里水者”- 不是指石水、正水,不是阴水,是皮里之水。

“一身面目洪肿”- 因为肿势提示你了,它属于皮里之水,是皮水之证治。

“其脉沉”- 也是从“脉亦浮”讲到了“脉沉”,这也是来说水势在迅速地蔓延,从皮毛已经深入到里。

   而且,它出现的是,
“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
之”- 我们现在先不说这个方子是什么意思。

   要说的是,脉证已经从
“寸口脉亦浮”发展到“脉沉”,说明肿势也随着加剧。

   “一身面目洪肿”,这个病机怎么来理解?
   我昨天讲到了脏腑辨证,涉及到脾和肺的问题,因此,是脾失健运,肺失
通调,水气潴留于哪里呢?
   为了要解释里水,是皮里之水,或者说(水气潴留于)皮中,都行,水湿
潴留于皮里,这一定是皮水,这是关于解释“里水者”,为什么“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

   现在说“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它既不能从皮毛外泄,又不能从小便通利,因此,聚水而肿,聚湿而肿,
这证明,它的症状应该加上,小便不利症,有小便不利的情况。
   水湿无从排泄,因为肺不能够宣发,直接影响到,下输膀胱,通调水道的问题,这是由于脾失健运,肺失通调,不能够下输膀胱,通调水道所致。因此,小便不利。

   关于用越婢加术汤的问题,我们曾经讲过越婢加半夏汤,是麻黄配石膏,发越水气,这里得是兼清热,因为有石膏,而且用量是半斤八两,因此它一定得有发热情况,就是兼有郁热。
   不仅小便不利,这是因为作为湿邪,无从排泄,所以,它兼有里热。
 
   那么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就是说要是小便通利了,而且表现
为渴症,那越婢加术汤就不能再用了,因为它毕竟属于发汗法,这通过口渴的问题,来提示小便通利以后,有伤津液的表现,因此,越婢加术汤不能再用了
   这是提示,本来是个发汗法,小便得以通利,若出现兼有口渴症,那就证明了津液有被伤的倾向,因此告诫你,只要小便通利了,也得汗了,不要等到口渴,还连续用药,要把越婢加术汤停下,不能再用了,就这个意思。

   这是四肢俱肿,
“一身面目洪肿”- 也是迅速地从表及里,但是,仍然属于表中之里,这是风
水和皮水。
 
   下面,我把这 1 条、3 条、5 条,三个原文,给大家归纳一下,即风水
、皮水的异同点。

   首先说
 * 风水、皮水,两者之间的相同点是什么呢?
& 都属于水气聚于表,聚于体表部位的水肿,这是一个。
& 都是水气浸于表,浸于外,泛滥于肌肤,肿在体表,所以均有脉浮。
& 均可以用汗法。
   相同点就是这么几个。

   一个是从脉证,一个是从它肿势的病位。水气都是大病位上浸于表,泛滥于肌肤;所以,脉象上都是脉浮;治疗上都应当发其汗。 
 
 * 所不同的,
& 第一风水是表中之表,病因与风邪有关,也就是说,内有水气,外感风邪。

&在症状上,把 1 条和 3 条,给大家总结在一起,就是
@ 脉浮或寸口沉滑,由浮脉到脉沉滑。
@ 表证应当具有恶风、骨节疼痛。
@ 包括身体痠重、有热。
   后面有的条文还涉及
@ 有汗出,就是我说,郁热熏蒸的话,向外,它就会表现为汗出,这是越婢加
术汤,从方测证得的,因为用石膏八两,肺胃郁热,因此,用石膏也就证明了它有汗出的情况。

   然后,以浮肿为主症的表现,为面目肿大,
@ “目窠上微拥,如新卧起状”,也就是说,它的特点,病程特点上表现,肿
起于头面,目窠先肿,或者目窠肿甚,

   然后波及全身,表现为
@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

   还有,因为涉及到,水湿留滞于胸颈以上,因此
@ “其颈脉动,时时咳”。
   这是把 1 条、3 条合起来说,风水的主要脉证,大体上是这样。

   脏腑辨证,在肺,病性,表中之表,病势,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刚才我还说了,这个病总体来讲,根据风性特点,善行数变,而且是以头面肿、眼睑先肿,相当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仅供参考。

* 关于皮水,

& 病因病机上,
   内有水气,郁于皮中,是外感湿邪所致,水气和湿邪相搏。

   为什么叫作里水?
   皮里之水,就是因为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气潴留于皮中。

& 在主要脉证上,1 条和 5 条合起来看,

@ “其脉亦浮”或“脉沉”,

   因为和风邪无关,因此,
@ 不恶风,不汗出,
@ “外证跗肿”的问题,这个“跗肿”,如果是提足旁的,它提示了是足踝先
肿,或者下肢肿甚。
   特别是
@ “按之没指”,“一身面目洪肿”,标志它肿势增剧。

@ “其腹如故”,就是说没有腹水的现象。

@ “不渴”,
@ 没有郁热,这就和刚才所讲的风水所具备的症,有出入,有区别了。

@ “小便不利”,在脏腑辨证上归脾和肺,病性上为表中之里,病势,起病缓慢,这是风水、皮水不同点。

   我们从主要脉证、脏腑辨证、病性、病势,给大家归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