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一寸大海 2018-09-29

林安福

                       第一课时 --起始课

   师: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彪炳史册的伟大的史学巨著。章学诚在论及读《史记》时说:‘‘一部《史记》读《项羽本纪》,一篇《项羽本纪》读《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无疑是反映刘项集团矛盾斗争最集中、最尖锐、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也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最精彩、最生动、最鲜明也最耐人寻味的经典篇章。为了更好学习这篇课文,这里我将上次布置的作业与习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生字题。(师介绍三种方法)

  (屏显生字)飨 鲰 玦 跽 姬 彘 卮 哙 瞋 眦 跽 啖 俎

   一种为以形推义法。

  如:目:瞋 眦

      足:跪 跽

      食:飨 馔  馐     

      飧:古时一日两餐,一顿叫朝食,二顿叫飧。

      飨 :鬼神享用的祭品。飨客为款待、犒劳之意。

      馐:美味的食品,进献食品。

      馔:陈设或准备的食物。

   二种为以音推音法。

      如   会Kuei 荟  萃

             Kuai  哙  脍

   三种为归类法

      如  古人酒器有:厄 杯 杓 樽 豆 爵 觥 觞 觚

    二、否定句题(屏显例句,师讲解规律)

     1、急击勿失!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4、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不、毋、未、莫”的否定句,前面有代词宾语,那么出现宾语前置,即规律为“代词宾语往前移”。出现“ 弗 、勿、非、无”否定语的否定句,宾语不前置,如上列数句。

      三、司马迁生平概括题

     (1)家出龙门--二十壮游--入仕供职--李陵之祸--忍辱著书--冤死狱中

  (2)青年漫游  广采博收   子承父志 编撰《史记》  入狱受刑  发愤著书

      四、简介史记及《鸿门宴》故事背景

       (1)评价  史家之绝唱       究天人之际

                  无韵之《离骚》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2)体例          五体结构--体大思精     八《书》

          上自黄帝                                 十《表》

          下  汉武帝      人物纪传体通史           十二《本纪》130篇

          太初(3000)年                           三十《世家》52万字  

(3)故事背景                                     七十《列传》

                              [钜鹿一战 破釜沉舟]

                                                                  

立楚(怀王)反秦--南北合击 攻破咸阳  退兵灞上

                                                  

      五、 阅读思考题;师要求学生就以下选题中任选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1)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为什么大怒?后又听刘邦一番说辞,为什么又默然不应?

      2)在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会转危为安?

      3)课外阅读“巨鹿之战”、“ 垓下之战”,联系本文就项羽谈谈自己的感受?

      4)假如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

5)从鸿门宴中刘项两个军事集团人物的表现、作为、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

       导语一  同学们前不久收看《百家讲坛》王立群 老师讲《大风歌》没有?还记不记得其中的片首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师生同唱);

      望华车,市井夺未央。

      尘沙起,鸿门巧对王,

      纳贤良,无畏治天下,

     三章法, 垓下定汉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安得猛士守故乡。

       师;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邦进长安而不先入为主退居霸上,应该说是礼让在先,为什么项羽反而不领情,却一反常态的“大怒”?

       生;内奸左司马曹无伤告密刘邦”欲王关中,珍宝尽有之”。

       师;对!刘邦欲王关中是项羽动怒的导火线,它触怒了项羽敏感的神经,按怀王之约,刘邦先进长安应该称王,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在项羽看来却是大逆不道的,为什么?大家还可以从项羽的角度想想。

      生2  项羽是个火爆性子,曹无伤告密,范增火上浇油。

      生3  项羽力量大,人强马壮40万,刘邦斗不过,只10万人只好退居霸上,以避锋芒。

      师:对!同学们谈到了刘项军事力量对比和项羽个性特征原因,还谈到了矛盾的焦点问题,昨天还是同一战壕并肩作战反秦的战友,现在突然兄弟反目、同室操戈,兄弟相残要PK火并,关键在于一个要维权,一个要践踏游戏规则要毁约,刘项都想抢摘胜利果实,桃子到底该由谁摘?自然,身为超级军事集团的军事统帅,政治领袖,被各路反秦义军尊为盟军总司令、军神、战神的项羽,听说刘邦想吃独食,不把项羽放在眼里,哼!翅膀长硬了,不听号令要擅自为王,乃至志在天子当皇帝,我项羽功劳最大,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打得秦军满地找牙,消灭了章邯军团,我力量最强,40万大军泰山压顶,你刘邦敢太岁头上动土,且不是鸡蛋碰石头,我项羽是好惹的,你刘邦不见棺材不掉泪,自古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比比谁的拳头硬,走着瞧,有你好果子吃。本文这一部分写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处境危急。我们说,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战争。这里故事一开端,由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利益冲突即将演化为一场一触即发你死我活的战争,大有剑拔弩张、战云密布、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导语二   正当刘邦集团处于灭顶之灾时,没想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个特定的场合,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于有意无意中履行着一项特别的任务,而且起到了特异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刘邦是如何化敌为友做好转化工作的”这个问题阅读第二部分。 

师:我们刚才讲了,在这个特定场合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是谁?

生5:项伯。

师:他的特殊身份是啥?

生6:项羽的叔父。

师:对!伯、仲、叔、季。季即排行老四,四叔。还有呢?

生:语塞。

师:注意他和张良的关系。他来作什么,请一个同学口译这断文言。(一生译)

师: 注意这里的几个词,“是”,古文中为近指代词,古文中常用有“是、此、兹、斯四个词,常译“这、这个、这些并这里”,这  译“到”。“去”是“离开”非今“往”,这 译作“逃离”。“ 毋 ”是 定词,常用有“不、毋、非、莫(未)”,常译为“不、没有”,这里译“不’。我们看,项羽欲击刘邦,项伯连夜告密,事到如此,面对这天外横祸,突来的事变,张良和刘邦各有什么不同的反映,请一位同学读读张良和刘邦的话。

(一生朗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通顺,字句清楚,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但未读出二人特有的心理和语气。我们说和项伯有生死之交的张良,是刘邦的第一谋 士、智囊,为帝王之师,他讲道义、重感情,跟刘邦最铁,他性格谦和、沉稳,处事周全、委婉,这里应读出他既事感意外的吃惊,又要读出他处变不惊的性格,而至于刘邦呢?既紧张又焦灼,还要显示他对张良的信赖和礼贤下士,从善如流的君子之风。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再读一下。

(生自读,师范读)

师:注意古人表询问的话常用“如何、何如、若何、奈何”,刘邦这里的“为之奈何”和后文的“且为之奈何”是他的惯用语,他对张良的话言听计从,而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智囊之一张良的话,对刘邦来说常常是“一拨就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原文,体会作为公关第一高手的刘邦是怎样施展他的攻关绝技,化敌为友,变被动为主动的?

(生自读原文,抽生回答)

生1:拉关系。称兄道弟。

生8:套近乎,结为儿女亲家。

师:对!他的攻关绝技一是称兄道弟,二是结为亲家,三是忽悠项伯,这里请同学将他回答张良的话和他对项伯的话对比起来读一遍。

(生选读课文)

师:读出来了吧?好一个刘邦,本来是进长安一贪财二好色,迷恋秦宫奢丽的享受,后经樊哙、张良劝说才理性克服欲望,封闭宫室府库,还军霸上,现在却假戏真作,一番话说得是那样沉恳真挚,说得是那样滴水不漏,说得是那样肝胆相照。无怪乎人说“世之有三绝”,即文人的笔锋,武士的刀锋 ,辩士的舌锋,有时也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他能说得变假为真,说得人点头称是,说得人回心转意,说得人赴汤蹈火,刘邦的一番绝妙表演、公关言辞正是如此。项伯所起到了旁人无法代替的糊涂虫、传声筒的“特异作用”, 请同学们自读这一段。

(生自读项伯应诺和夜劝项羽的话)

导语三:前面写刘邦厚结项伯,紧接着故事情节进步发展,写刘邦不是伸着脖子等你杀头,而是亲自参加鸿门峰会,低姿言和。这可不是一般的峰会,能来参加火药味十足的会议,看来刘邦还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不仅如此,作为具有    领袖气质、王者风范的刘邦还能伸能曲、能谋善断、能言善辨。下面我们看刘邦在鸿门宴上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师:请同学们先看刘邦见面是怎样说的?

(生读刘邦语)

师:再看项羽是怎样回答的?

(生读项羽语)

师:从对比中看出二人各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生9: 项羽爽直,刘邦狡猾。

师:对!刘邦出语谦卑,一个“将军”, 自称“臣”,叙旧情,推责任,給足项羽面子,满足项羽虚荣心,刘邦一见面,就逞三寸不烂之舌,一番话,甜蜜蜜,情切切,披肝沥胆,灌迷魂汤,谣言三遍成真理,谣言三遍有人信,使项羽心悦诚服,肝火全消。项羽的话,军机大事,视作儿戏,冲口而出,口无遮拦。二人一精明一糊涂。下面看范增举玉玦示意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项羽为什么铁石心肠默然不应?

生5   前面项伯为其求情,他允诺,一诺千金。

生10  他心里认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生11  范增一语道破天机,“君王为人不忍。”

师:对!前面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这还了得,反了!项羽怒火冲天,拍案而起,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目中无人,骄横之态脱纸而出。现在刘邦登门谢罪,一番话有情有理,他尽弃前嫌,抛弃陈见,“义”字当头,五不主义,一不追究,二不询问,三不商量,四不听谋士范增的话,五不采用范增的措施,他患了病,患的是政治斗争幼稚病,他认为,杀同兄者不仁,杀同道者不义。战场上他果决英勇,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勇冠天下, 雄气十足,这里昏庸态十足。正应了后人的评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在项庄舞剑、情势危若累卵、刘邦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作为“导演”兼“舞台调度”的张良随机应变,召来刘邦卫队长樊哙,于是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上演了樊哙闯帐惊心动魄的一幕。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描写后再进行口译。

(生默读后抽人口译樊哙语)

师:“樊哙闯帐”一段,几个动词,“其盾以撞,卫士扑地”,“披帷而立”;几笔神态,“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就把一个狗肉将军、赳赳武夫粗直、勇武、威猛的形象活画在人们面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见其人,呼之欲出。项羽本能地作出反映:按剑而跽 ,又问又赏,真是惺惺惜惺惺,英雄惜壮士。所以说,樊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说出最适当的话、做出最适当的事的人。我们听他的一番慷慨昂的讲演,义正辞严,掷地有声,有情有理有高度有水平,说得项羽理亏心虚,使项庄舞剑欲杀刘邦的紧张气氛化解于无形之中。刚才听了同学们的翻译,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注意几个词句的含义。一个是“举”,“举”这里的含义为“全”,如“举国欢腾”、“举世皆闻”,可译为“完’, 一个是“ 胜”,为“尽”。另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盗’,多为本义,指“偷盗”,不是“强盗”,如成语“鸡鸣狗盗”,古时称“贼”为强盗。这里指“强盗”为宜。“窃’’,不是我们现代汉语意义的“窃取”、“偷盗”、“盗取”之意,在这里为表谦副词,译为“私下”。还有一个否定句:“项王未有以应”,否定副词“未”表示“不、没有”的意思,如果这里换“不、毋、未、莫”,都可以,否定表意不变。“若属且为之虏 ”句中的“属”,我们知道常用的一人称代词为“吾、我、余、予”一人称,二人称词为“乃、尔、若、而”、“汝、女 ”,编成易记口决为:“吾、我、余、予一人称,二人称词常用“汝”和“女”,还有“乃、尔”和“若、而”,三人称常用“之”和“其”。一二人称后配“属、 辈、侪、曹”表示复数,不译作“你们”,译为“一班、一伙、一批”。这是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同学们,上面学习了《鸿门宴》一文的高潮部分,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客交欢、杯筹交错、卿卿我我的宴会,这是一次刘项  、政治斗争推向顶峰的既充满阴谋又暗藏杀机的宴会,在这个宴会上,一波三折,三起三落,终以刘邦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而获胜。故事自然进入结局,写刘邦逃走和项羽一方的反映。这部分内容我提一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小组汇总大家意见推荐一个同学明天语文课上交流发言,请大家精心准备,我提的问题是:

范增听说刘邦逃走为什么大怒,对刘邦所送玉斗拔剑撞而破之发出激愤之语?

                第三课时-----总结课

师:上节课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各小组准备充分,现在我们请各小组同学代表发表意见。掌声有请。(各小组同学代表上讲台发言)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很不错,都言之有理,各有侧重,这也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下面我将同学们的意见作一个归纳,我认为项羽尊为亚父、作为项羽集团的核心谋士范增听说刘邦逃走有三气:

一气项羽昏庸糊涂。项羽对刘邦受贿欣然接受,对刘邦逃走不问不究,麻木不仁,泰然处之,真是竖子不足与谋!

二气痛失良机。本来刘邦送死上门,自投罗网,鸿门宴杀刘邦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却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一场精心预谋化为泡影而痛失良机。

三气养虎为患。秦朝暴虐,天下英雄揭竿而起,斩木为兵,项羽巨鹿之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秦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帝国的统治而为大家尊为西楚霸王,可一统天下,这时的主要矛盾已由反秦而演变为楚汉之争,刘项对决。刘邦要成就他的帝业,项羽要实现他的霸业。刘邦以仁义蒙住项羽的双眼,以巧言迷惑项羽的理智,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刘邦逃走,这无异于纵虎归山,留下心腹大患,正如范增所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集团的丧钟已敲响,“若属且为之虏矣!”

下面我们继续探讨鸿门宴上为什么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而告终?先请同学们将鸿门宴上刘项两大军事集团,也就是刘项团队列一简表。

师:接着请同学们课堂上完成两道作业。(屏显)

练习1  在鸿门宴的斗争中,刘邦为什么取得胜利,而项羽却遭到失败?就下面提纲内词语填空,从所列三方面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1、领导者本身看  刘邦;申时(度)势 多(谋)善(断)

                 项羽;自大无(谋)洁(名)钓(誉)

2、从干部问题看  刘邦;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项羽;用人不(专)不(为)所用 

3、从内部团结看  刘邦;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项羽;上下(分)心离(心)离(得) 

练习2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语法位置、词类和意义,试加以比较。

王  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公欲王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公军在霸上

军  沛公军霜上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籍  肖何尽收秦王相府图籍文书     目   樊 头发上指,目雌尽裂

    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范增数目项主

道  会天大雨,道而不通

    沛公等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四川省南充市仪凤街五星鼎城23-3号  林安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